王克英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将自然现象和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文章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而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审视课堂教学行为,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落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很多地区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教学设备落后,在物理课堂只是注重教师的教,注重教师对学生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主观能动性,造成了老师教的烦,学生学的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新课程的改革流于形式。
2、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滞后。初中物理教学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是紧密的相连的,在中学,由于缺少必要的实验器材,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学生不能够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导致实验教学滞后。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口述讲实验,不做实验,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缺少猜想和假设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比较沉闷。
3、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多,按时实际的教学课时进行安排,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中学的学科门类比较多,物理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来说就比较上,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能接受物理课堂的大容量教学。
4、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只是一带而过,没有通过实践探究探索物理现象,解释隐藏的物理学规律,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物理教学失去真正的意义。
5、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不能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由于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于老师的知识的传递和灌输,多数情况是背诵书上的文本资料,不能够理解和运用,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独立的完成课堂作业。
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新课改的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物理现象的场景,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播放物理现象的故事情境,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自然界物理变化的现象,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和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积累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在压力和压强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他们通过熟悉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2、澄清认识误区,明晰概念和规律的产生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存在误区,例如:教学中“质量”与现实生活中“重量”概念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讲明问题产生的实际条件,并注重对学生加强实践的训练,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学习“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时,要求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区分,明确二者产生的条件,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探究弹力定义和弹力的产生条件时,可用通过实际的操作或者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拉弹簧亲自感受弹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刺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搞好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知识记忆和理解程度,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在铁筒中放一些水,烧开后,把口堵住,再浇冷水,铁筒被压扁。如果不把铁桶的口堵住,铁桶就不会被压扁”,这一物理现象,教师可以用塑料瓶代替铁桶进行实验,只需要用开水代替加热,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大气压强”这一物理现象的演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4、巧妙使用课本插图。物理学的原理、规律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之中,在物理课本上有很多插图,教师可以把握这个有利条件,巧妙的利用插图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体会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根据课本上图片可以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5、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理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6、优化组合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播放和解析,例如动画、视频、音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相关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立体的信息传播,对学生的视、听觉产生刺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可以采用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课件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要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着力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培养,着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向智力因素转化,采用多方法进行教学,不同课型要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2).
[2]周仿松.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0(01).
[3]朱建洪.通过优化情境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以“磁场”一章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0,(12)。
[4]赵海芝.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05)。
[5]刘粉丽.如何组织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