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木提敏·图尔荪
【摘 要】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也越显突出,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管理,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高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前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每一节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进行学习。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况与前景
1.1当前严峻的形势
信息技术的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起步较晚,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这些原因都直接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欠缺。信息技术的教学虽然偏向于实践操作,但是因为没有被纳入高考,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安排太多的教学课程,教案大纲绝大部分还是以理论基础为主,以应对各阶段的笔试,再加上有些学校不重视,硬件软件实施都跟不上,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学生的教材却更新缓慢,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由于现今的教师招聘和应考模式,使得传统口授模式一直没有改变,教学方法得不到丰富,学生学起来也兴致不浓,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
1.2未来的发展空间
我国处在一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期,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变革的最佳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各种电子产品铺天盖地,各种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速,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高中生不仅在学校能接触到信息技术,生活中也无处不在,这其实为教师更好地教学带来相当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讲解都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信息技术已经伴随着时代的蓬勃发展壮大起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被重视起来,在教学中的滞后因子终将会在时代的推进下得以改善和发展。
2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性的具体策略
2.1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为了有效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无疑,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现代课堂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以新课改为指导,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2.2了解学生,知己知彼
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节和谐有序、气氛融洽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所以,这里的了解,不仅仅是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学生之间也要互相了解。首先,要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心中,就是“上网课”,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准确认识。这就需要我们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的地位、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各方面精心介绍、引导,改变以前的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其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利用调查问卷、论坛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论坛中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板块,也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之间的分组提供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板块中发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互相之间共同学习提高。
2.3合作探究,协作学习
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小组合作,而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合作的班级学习,有同伴互助的协作学习,有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差异成为优势资源。利用差异组成学习合作小组,组内合作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组间竞争同学之间可以竞争学习互相促进。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并且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分组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由水平不同的各个层次的学生结成强弱搭配小组。可以先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至4人,要求每组中均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质分组就是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中异质分组与同质分组各有利弊,二者之间可取长补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定期地把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进行轮换,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挥的空间。
2.4及时评价教学,弥补教学不足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将两者的评价进行相互交流,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创造力。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评价的作用在于尊重学生的创作意愿,进而启发诱导,使其有所提高,而不是扼杀学生的创作意识。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以便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达到共同评价的最佳效果。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消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地发展自己,使其在适应时代和社会中能挑战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变教学方式,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3 结束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导入,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9).
[2]李霞.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版,2009(8).
[3]徐晓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