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爱玲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其中孤寂、自私、冷漠是其精神家园的典型特点。作品或多或少是对人生的映射,不得不说张爱玲的个人生平经历对于她性格的形成和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这种因素对《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张爱玲对于人性丑陋的揭示,以及作品中关于欲望的解读。
关键词:精神世界;孤寂;自私;冷漠;金锁记
作者简介:樊宇航(1992-),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在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张爱玲的家庭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门庭曾显赫一时,其父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甚坏,而她的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度与小姑联袂赴法,夫妻不和,终至离异。张爱玲自小就是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之中,她对封建家庭的衰败腐朽、世态人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造就了她苍凉、凄切的写作风格,对她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关键词分析张爱玲的精神家园对于她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刻影响。
一.孤寂
结合张爱玲的成长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其大多数作品的共同特点:父亲形象的阉割,母爱的颠覆。《金锁记》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封建家庭生活的熟稔,文中的长安亦是在落没的封建家庭长大,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又是那样病态的满身怨气地折磨着身边所有的人。可见,童年时代的不幸生活,使张爱玲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不免有孤单寂寞的影子。又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虽然在张的笔下她是一个贪婪无理,心灵扭曲,守财如命的人,但是,我们不免可以看出她同时又是孤单与寂寞的。因此,曹七巧是对孤独感的内涵最形象的诠释。强悍阴鸷的曹七巧一生都是孤单寂寞的,连虚幻的爱也没有,她恨所有人,所有的人也都恨她,在对立着的两面,她永远自己一边,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被彻底的孤独包围时,力透纸背的蚀骨的苍凉感油然而生。
二.自私
张爱玲的童年失落于家庭,同时又与家庭一起失落于时代,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这种恰逢特定的历史时期与遭遇动荡社会的体验,使心思敏感的她不难感受到整个时代的沉落,这种种因素形成了她失落者的心态,这种心态也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体现,当她感到人世间最纯粹无私的亲子关系也被撕去了温柔的面纱而露出自私冷酷本质之后,她已无法对人性产生乐观美好的认定。于小说中对人性自私的丑态给予无情的揭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是对于人性内心深处欲望与自私最好的诠释。曹七巧为钱而嫁到姜家,为钱而忍受种种折磨,她的一切幻想都聚焦到金钱上,当她终于得到时,物欲就成为吞噬别人同时也吞噬她自己的可怕的力量,为钱她放弃自己选择爱情的权利,为钱她不惜牺牲自由与幸福,作为母亲,破坏儿子婚姻,摧毁女儿幸福,一切无不是为了守护她的财产,以此来满足自己变态扭曲的心理欲望,自私者的嘴脸暴露无遗。张爱玲对于曹七巧这个人物的塑造实在具有很深的意味,她是一个多方面、生动立体的典型人物,不可理喻,变态扭曲甚至令人发指的特殊人物。所以足以见得作者用意之深刻。
三.冷漠
张爱玲无比向往母亲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她说:“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这种自嘲无疑流露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而这种心理往往会使人形成一种冷傲继而冷漠的性格,这在她笔下的曹七巧身上也深有体现。曹七巧的冷漠,是对于儿媳的苦难完全不予理会,是对于女儿的痛苦,置之不理反而雪上加霜。她甚至绞尽脑汁破坏自己孩子的幸福,为的是守护她的钱财。对于亲人的恶语相向,她毫无悲伤之感,可以说她用冷漠对待所有人和事物,因为她戴着有色眼镜看所有人,认为大家都是冷漠自私与贪婪的,所以所有人也将这些丑陋的词汇全都加到她的身上。曹七巧用她的冷漠阻挡别人靠近,同时也把自己永远的锁在了牢笼之中。
四.总结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有着多重阴暗扭曲的性格特点,孤寂、自私、冷漠,而这三者恰恰又是互为因果的,因为孤单寂寞所以性格变得畸形扭曲,产生自私冷漠的性格特征,又因为自私到可怕冷漠到无情,因此曹七巧的人生将越来越孤寂凄凉。这样的循环无疑是可悲的,也因此造就了小说独有的悲凉意味。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荒凉和悲怆,在她无情的揭示人性的可怖之外还有深刻、自省、惋惜和觉醒,她用一种平淡无奇的口气以及看破一切的姿态讲述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这所有故事看似荒谬,看似与己无关,然而却都在她的生活中有所写照,所以格外动人。像曹七巧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产生,除了给读者深恶痛绝的感观,同时对其人格的多重分析,深层挖掘之后,更会让世人产生深刻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的悲剧?我们会在她的身上看到或多或少自己不为人知的影子,张爱玲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用她苍凉的人生笔调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最深处的欲望甚至是丑恶,这不是简单的曹七巧式的病态人生,更是许多人症结所在。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凄惨无奈的悲剧,更是人类内心深处深刻的自省。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选—金锁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2]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3]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论张爱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4]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5]约翰·奈斯比特人:女性大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