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展口译中的“译”和“不译”

2016-06-30 13:45杨永春孙利芹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展览会

杨永春+孙利芹

【摘 要】口译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国语·周》对译员作了这样的解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1]。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物物交换,慢慢地形成了市场,发展到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会展也是商品市场活动场所之一。我们知道会展中语言的交流非常重要,译员在买卖双方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好的译员能够让买卖双方很好地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笔者在参加了国际纺织品专业处理(洗衣)亚洲展览会、上海珠宝首饰展览会、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瓦楞展览会、上海国际食品展、中国国际橡塑展、汽配展等国际展览会后,就自己在会展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译”和“不译”两个方面进行归类,对会展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会展;口译;会展翻译;会展翻译的“译”和“不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91-02一、会展 (一)会展的概念和作用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各类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都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本文所提到的会展主要是指展览会。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由会展所形成的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经济,是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很强的综合经济。(二)会展活动进行的模式会展的参与者主要有主办方、承办方、展商和专业观众,以及其他服务人员,比如搭建方、物料运送、翻译人员、外贸物流等。属于其他服务人员的译员主要目的就是连接展商和专业观众之间的交流合作,一般展商也是观众,因为展商和展商之间也会有合作关系,那么对于一个国际性的会展来讲,语言相通才能促进交流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会展都会需要很多的兼职口译人员。二、口译的分类和特征和会展翻译(一)翻译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由于自身所处的外界条件的不同,口译和笔译的翻译要求略有不同。统归来讲,我们常见的翻译标准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鲁迅先生的:“硬译,即直译,死译。”钱钟书先生的:“化境,意境。”那么在此基础上口译又有哪些翻译标准呢?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二)会展翻译。会展翻译属于口译翻译中交替传译的一种,交替口译是指议员同时以两种语言为操不同语言的交际双方进行轮回交替式口译。我们知道一项口译活动是由译能、译技和译为三部分组成的,译能指口译能力,译技指口译技巧,译为指口译行为。译技是指议员所掌握的口译技巧体系,其含有语言知识运用的话语技巧,以及心智能力展现的认知技巧。会展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会涉及到专业术语,更多的是谈论到产品制作、产品价格、产品周期以及物品运输等问题,所以译记在会展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口译技巧包括耳听会意技巧、笔头速记技巧、语言表达技巧、主题借用技巧、论点预测技巧、信息归纳技巧、生词解意技巧、寓意揣摩技巧、话语转承技巧、语码重组技巧、场景利用技巧、障碍排除技巧等,那么会展翻译中的“译”和“不译”又该如何把握呢?三、会展翻译中的“译”(一)货币单位。在会展翻译中,商品价格后面一定要加上单位。这部分属于客户或商家没讲出来的,但译员必须翻译出来的内容,就像笔译中我们所讲的非文字表面意思一样。在展会中的商品价格单位一般是根据客户方所使用的货币来决定的。(二)产品材料。在会展翻译中,很多商家会关心产品的材料问题,因为是专业术语,有的时候译员并不是很懂,这时候有的译员会选择漏译来进行处理,其实这是不可以的。会展翻译不是考试,是可以使用手机查字典的,所以即使你使用的单词不对,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也是可以明白的。漏译会给人一种不可相信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商品的销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议员也是一名销售人员。(三)产品制作和性能。比如在模具展中,有一个客户要做的是在模具上面进行电镀,使用了一个coated。因为不了解模具的制作过程,所以无法理解客户说的“make the mold coated”是什么意思,而不能正确的翻译。这里所讲的“coated”就是电镀的意思。产品的性能也要尽量翻译出来,比如周期、使用效率,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是因为没注意听,或者不会翻译而漏译,会让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有所降低的。所以在会展翻译前,做足功课是很有必要的。四、会展翻译中的“不译”会展翻译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翻译的,因为翻译的过程并不是“鹦鹉学舌”的过程,有的时候是需要译员自己进行解读释义,才能进行翻译的。(一)礼貌用语。一般会展都是国际性的大展会。无论是商家还是客户都是来自大公司的人员,虽然不能用同一种语言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但是某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是不用翻译的,比如“how are you?”、“Hello”“thank you”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因为这些商家或客户并不是对这些一点不会,如果还要翻译这些东西会显得很傻。(二)借用代词。会展翻译其实更倾向于口语化的翻译,因为翻译人员有的时候也会是销售人员。因为有的时候如果客户是外国人,而译员的老板刚好是中国人,不会英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客户一般会直接把自己的意向告诉译员而不是对着译员老板讲的。比如客户问你:“Can I kook at that sample?” 译员会直接回答:“which one?”然后把样品拿过来递给客户,并告诉老板客户想看样品。在这里,并不是所有的话都要一句一句翻译的,翻译过程中译员自身的反应能力和译能一样重要。(三)主语。主语不翻译看起来会很奇怪,其实在会展翻译中很多时候主语也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因为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会知道对方说的主语是什么,一般都会用“that”“this”“these”或“those”来代替主语。比如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食品展中,一些客户会说“展会之后,发邮件联系。”展会就没翻译成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食品展,可直接翻译成“this fair 或者“this expro”,当然也可以翻译成“this exhibition”。(四)商业“机密”。这里的“机密”加了双引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商业“机密”,而是你的展商或老板给你说的不能让对方知道的一些事情。比如价格、每台机器的盈利额等,是不能让客户知道的。展会是一个交流的场合,更多的时间大家都是在交流,话题会涉及很多方面,所以有时候即使自己知道的东西,也不要直接告诉客户。五、结束语会展翻译虽然属于交替传译,但在实际生活中跟课本中所见到的翻译理论是不一样的。在会展翻译中,有一定的译能是必须的,但是有一定的译技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在错综复杂的知识面中,更好地翻译出客户之间的意图。参考文献:[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黄建风.会展英语现场口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许钧穆.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孙利芹(1989-),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研究生学历,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展览会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2017第二十一届中国烘焙展览会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