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茹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对人才衡量的标准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具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小学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优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培养;创新;
创新,主要是指能够在现有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一些独有见解和方案,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当代小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接班人,因此,从小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学校方面也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创新教学纳入改革工作的重点来落实,让学生不仅能结合生活实际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好指导他们课程内容学习。
一、结合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不少家长让小孩从小接受教育学习,一方面是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比如数学;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开拓他们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变得善于思考和总结。不过,长时间以来的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并没有让他们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反而让他们畏首畏尾,不敢对错误的题目设置提出质疑,更不敢大胆说出教材错误之处。然而,创新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主动思考、产生质疑、独立解决。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开启创新教学的新模式。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会体现在书本上,还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课堂上讲“数字方位”知识时,除了在课堂上告知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让学生根据买到到电影票寻找各自的座位,看哪一位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在下次课堂中,鼓励学生讲出电影院找座位的经历,让他们明白确定一个物体的方位,需要两个前提条件,进而向他们讲授解横向和纵向坐标的知识,让他们能结合实际生活,熟练将坐标和方位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在解题之中。
二、提供良好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少数高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班,成绩好的学生为A班,成绩差的学生为B班。这样的安排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不少学生选择要求从B班调到A班,当问及这样做的理由时,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在A班学习更有氛围,学习成绩更容易提高。这个案例足以说明,良好学习氛围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关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换句话来讲,如果一个班级90%的学生都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大环境下剩下10%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会太差。
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和谐上,一个班级的教师懂得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那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会更明显。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在教师不断鼓励支持下,学生会变得大胆质疑,敢于尝试,不断创新。
三、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灵活驾驭教材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案例讲授和习题测评两种方式结合。长久以往,这样的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不少学生产生排斥,出现课堂上睡觉、开小差等情况。为此,教师应灵活的驾驭教材,吃透教材核心内容,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举一个简单例子,在学习整数被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玩一个游戏。
以任意几个自然数除以5为例,不管学生随便说出哪一个数字,教师都能在几秒钟之内说出是否能被5整除。通过课堂上互动环节,不少学生会对老师判断方法表示好奇,会主动询问教师快速被5整除的方法,教师顺理成章引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即被5整除数字特征。长久以往,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四、改革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多角度解题
在旧教材的随堂演练中,大多数习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学生做出答案后,往往会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认为自己掌握了课程内容,无须再过多思考。长久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成为一个只会解题不会动脑的群体。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改革作业设计,多准备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的习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向性的思考解题。
以“除法”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如果学校要开展一项运动会,一年级二班共有30名学生参加,请你帮助他们如何排队更加整齐?像以上开方式的问题,答案有很多种,可以是一行5人,一列6人,也可以是一行3人,一列10人。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得出答案则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变得善于提问,勇于创新,敢于新思路解题。
五、结语
从长远来讲,让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老师教学的目标和责任。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而且要善于处理教材内容,在传授重点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也能更好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倚萍.浅谈数学中的求异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 (3):290 ~ 291.
[2] 余爱容.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广东卷) [C].2010.
[3] 唐廷祚,李晓霞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A] .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