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审美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倡导知识与文化的结合,注重发现知识中的美感,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人文缺失问题,需要通过人文审美教学法进行帮助。本文主要探讨人文审美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希望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文审美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精神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许多学科中,都应当适当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水平。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违背了英语学科的本质和初衷,为此,需要结合人文精神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人文审美元素的加入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感,寻求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最近的国内外大事,制成英语文章,文章不一定要多长,但要精彩,能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在学生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必须也是用英语来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愿意去了解身边和国际上的事情,对事物的关注和情感会得到增加。另外,为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内容丰富的学习材料,例如英语杂志、英语期刊等,上面的内容会吸引学生,他们对法国产生好奇,就愿意去多多阅读杂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互动性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不仅学会了,还得会运用,多与人进行交流,促进英语的双向交流。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仅是知识培训,也是一种情感熏陶,如果教师只注重讲解词汇,分析语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只会造成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日渐反感,即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很强,也会被教师这种教学方法所摧毁,所以增加情感教育的多样化非常有必要。
二、激发大学生的人文情感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课堂教学方式也得做出改变,教师只靠教材和粉笔不能抓住学生的“胃口”,学生还会觉得教师很落伍、跟不上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压抑大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这一反一正造成很大的差别。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多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学会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付出更多的情感,其次,要加强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学会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用这些“新式武器”武装自己,学生就会对教师另眼相看,学习的积极性会明显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也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而且情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因材施教,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过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不去强行改变他们,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教师就着重在哪方面下功夫,例如,学生喜欢听歌,那么教师就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英语歌曲,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然后,在歌曲播放完后,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首歌曲有什么魅力等,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语法知识时,有的学生很快就听懂了,有的学生看上去一脸迷茫,这就是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不是后期能够改变的,教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注重人文审美阅读部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去阅读,不要将学习单词和语法当做是自己的主要任务,当使用真情实感去阅读时,才能领略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效果。例如在阅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时,要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单词,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然后通过分析和理解,找出英语学习的窍门。此外,在阅读之后,还应当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应当说一说自己阅读的感触,并试图用英语表达出来。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心理独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自己一个人潜心学习,与文章融为一体,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通过阅读将英语文化中的元素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
总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积极进行改变,人文审美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帮助非常大,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添加人文元素,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增加,对英语的感情得到增加,通过人文审美教学法的使用,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华.叙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3):12.
[2]张春颖.试论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5-10.
作者简介:王宇婷(1992-),女,黑龙江鸡西人,绥化学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