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6-30 14:26孙彦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孙彦明

[摘 要]现如今我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信息社会的发展的今天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所以必须不断地深入和系统化,才能更有成效为此而努力工作。我国社会正处于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的转变时期,社会最终看重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在教学实践中,对计算机基础课中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世纪是科技的腾飞的时代,计算机应用在各行业的快速渗透和普及,对人才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含课程和综合实验两类。课程涵盖了网络组建、协议分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应用开发部署和网络性能测试等基本内容。在完成各个单元实验后,可根据实际的网络应用需求,综合运用课程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应用网络并接入互联网,进行应用测试和分析,完成综合实验或课程设计。

1.课堂教学

这种形式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亦称“随堂实验”。这种教学把学生活动跟课堂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因而对中小学生比较适用。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为了搞好学生课堂教学,教师要精心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案,充分地做好教学准备。教学前要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的规则和要求,在学生操作时,要做好巡视,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准备。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验操作对象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室实验

这种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地操作来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的实验。这种实验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学生实验室实验的功能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学习某些实验方法。

(2) 初步学习或者练习某些实验操作。

(3) 比较系统地形成或者巩固计算机知识。

(4) 形成或者加深对某些计算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在学生实验室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独立性较强,需要他们作好预习,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要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好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实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这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实践条件与设备落后

受经费制约,学校的实践条件与设备明显不足。如计算机数量和型号速度上难以适应学生数量的增长,一些办公硬件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等也是学生们在校期间难以接触到的。

3.专业设置不同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不同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需要,要求毕业生需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外,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深度、侧重点不一样。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的是“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标准都是相同的,导致了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不够重视,很难为其自身专业搭建平台。

4.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由于条件和观念所限,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加之对实践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内容的制定随意性很强,由此,造成学生轻视实践课的现象比较严重。

5.教材内容滞后

计算机发展迅猛,各种应用软件更是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而教材内容却显得滞后,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同时没有实验指导书,只能根据教材安排实验。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整合知识内容,以符合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除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握教学的目标,将教学的整体内容进行规划,并综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注重实践操作,强化知识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上机配合老师的讲解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3.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针对教学内容引进一些计算机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此强化知识的整体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

网络教学资源库不仅是开放式、虚拟式的学习环境,也支持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可以通过教案、教学课件、案例等上传功能,将教学资源放到网站上,方便学生下载使用,同时具备网络在线答疑功能,保证了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可以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中产生,并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5.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文认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6.以学生为主体,授之予渔

大学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学不能再像中学那样采用灌输的方式,要给学生授予“渔”而不是“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绝不能成为主体,这也正是基于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学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如计算机安全这章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调查和收集关于当前网络中传播的计算机病毒种类、名称、特点,以及各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信息。

四、结语

现代化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大改革之下,计算机课程已经逐渐地和其他的课程发生互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其他有关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擎宇,杨石.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5(03):130.

[2]任宝利.论如何高效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电子制作,2015(04):113.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