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职能的转变

2016-06-30 14:21马争熊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教育

马争++熊莎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组织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批判与更新,也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若不能因应这一变革,将会导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束手无策,课程改革最终也将流于形式。通过多方面的了解,笔者认为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注意新职能的更新。

一、教师从重成绩向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文明诚信、正义、品行高尚,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身心健康,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现在学校都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到“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应放在第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是教学生作人,品德和人格更重于知识技能培养。然而一些学校为求升学率,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其他一概不管,这种现象非常让人担心。例如,有些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只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但在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约束不良行为方面却做得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德育方面学校应该教,但还要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重,他们说:“学习好,说明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儿有时间去学坏,所以就得抓孩子的学习。”然而现实中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家长、老师认为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给家长争光,给老师争光,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不光要看重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使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而不会变成危害社会的高智商罪犯和没有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分低能儿”。

二、教师从重传授知识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也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做好从重传授知识向重学生发展:

(一)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求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现在初、高中学生正处在叛逆心极强的时期,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家庭、朋友、爱好等等学习之外的情况来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为学生也是独特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三)最后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明白“恨铁不成钢”,是通过符合科学规律的冶炼才能“百炼成钢”;要求教师明白,学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发展起来,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是不尽人意,但是只要坚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也许学生会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更好,更不会误入歧途。

三、教师从重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时代所需要人才的品质和素质。探索和建构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造,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由新课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三个培养”,全面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全球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领域必然要做出更积极、更主动的应对。”

综上所述,教师职能之转变在当下教育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之作用,而改变教师职能则是一种漫长的成长过程,要想成为新课标下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需要勇气、需要知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精心的准备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大学学报.1999.(1) 14.

[2]刘甘生.试论教师的学生观[J].鄂州大学学报. 2000(10)64.

[3]刘景世.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师范生角色转换的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茹宗志,李军靠,教育学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228).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