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博物馆应古老又现代

2016-06-30 16:49蒋萃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信息时代博物馆

蒋萃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博物馆在保持曾经传统陈列展览形式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驻足参观,与观众产生互动性,以便更好地弘扬传播文化知识,都纷纷应用起新媒体技术。本文则重点介绍了信息时代下的博物馆。

关键词:信息时代;博物馆;新媒体技术

博物馆被认为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者,其不仅具有着阐释过去和现实、探索未来的功能,也承担着在收集藏品的同时使其用于研究并传播研究成果的责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一座博物馆既是往昔辉煌文明的记录者、传播者、守护者,也是未来文明的缔造者、推动者、展现者,它既与世人共同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古老神秘,也与众人一同分享着先进科技的现代便利。

1 “古老”的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迅猛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4692家。

在这众多博物馆中,有一些仍保持着古朴传统的展陈风格,以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藏品作为主体展品,配以复原场景、文字图版说明,通过讲解员现场阐述,向观众娓娓诉说历史的发展、自然界的变化、艺术的形成;或者,博物馆通过定期出版有关其近期展览活动、学术研究等刊物、报纸及其他相关资料,向全国各文博单位和观众分发,以供与业内人士或观众交流互动。这样的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占少数,虽保持着原有质朴之风,给人以简洁明练之感,也符合部分群体众之需求,却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这些“古老”的博物馆,多数可能因观念、技术、展陈能力或展陈空间所限,加之考虑到珍贵文物、标本及艺术品的安全性,所以无法尽可能多地展示藏品和阐述相对应的信息,也就成为了博物馆的短板。与此同时,博物馆展陈方式陈旧、枯燥、单一,也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希望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群体--青少年。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博物馆,如何打造出古老而不失现代、吸引更多的家长带着小朋友一同参观、感受博物馆带来的文化冲击,则需要在保持原有展陈形式外,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辅助。

2 “古老又现代”的博物馆

作为信息潮流下的博物馆,并不是将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模式及交流方式完全摒弃,而是在“古老”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以往看似“高不可攀”的博物馆形象“亲民化”,建设成为具有强烈互动性的“古老又现代”的博物馆。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博物馆以往的乏味性,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更可以用生动的形式讲述历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

何为“现代化博物馆”?目前,博物馆的现代化已不单单是在展厅中放置一些互动设备,如微缩景观、手翻书、3D影院等,而是更多地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博物馆“活”了起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互联网+博物馆”应运而生。

2.1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

对于观众,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个灵活的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畅快地通过电脑屏幕遨游在虚拟博物馆之中,逛喜欢的展厅、欣赏感兴趣的文物,再通过影像资料和互动游戏,让博物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博物馆,网络虚拟博物馆不仅具有即视感,产生震撼力,而且可以将展品与展览从展厅中“解放”出来,甚至可以弥补因展厅空间不足而导致许多珍贵文物无法与公众分享的现实问题。这样,既让展品与展览不受制于时间空间限制,也让观众一饱眼福。

2.2 手机APP应用软件

手机APP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博物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另一创新尝试,让大大的博物馆“住”进了小小的手机中。这类手机应用软件大部分是以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为基础,提供博物馆展厅内藏品的图文信息、影像资料、语音导览功能,有的甚至可以3D虚拟浏览整个博物馆展厅。例如,武汉博物馆的手机APP可以对所有展厅进行3D虚拟浏览,浏览时围绕某个定点做360度环绕,一个展厅有四五个定位点可选择,当选择某一点后,只需左右移动手机就可移动画面,附近藏品也可收入眼中;此外,这款APP还提供该馆3个楼层的所有地图信息,每层楼卫生间、楼梯、休息室、残障人士通道等精确信息都有标注;如果对某一藏品感兴趣,还可通过APP扫描藏品二维码,获取藏品的详细图文资料。

这样的手机APP应用软件,既方便用户在手机上操作浏览博物馆及藏品信息、了解相关文化知识背景,也可以较为有效地突破因藏品展示的时空所限而造成的瓶颈。

2.3 微平台

微平台,即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为传播方式的一种平台。博物馆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工作,将基本陈列展览、临时展览、互动活动等时时更新于平台之上,让观众能了解到博物馆的最新动态,以新颖而独特的图文视角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学习。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还可以拉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博物馆可通过互动平台较为快速地了解到观众所提的意见及建议,观众也可在互动平台上对于参观、活动、藏品等一些问题进行咨询,既增加了博物馆的亲和力,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类已进入到全新的数字信息时代。博物馆作为古老文明的传承体,在呈现展览、展现藏品的同时,更需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普及文化知识,以期成为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博物馆,吸引更多观众驻足参观。

参考文献

[1]赵凌云.“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发展对策研究[J].江南论坛,2016,(1);33-35.

[2]周子杰.微博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发展探究[J].中国博物馆,2012,(1);43-45.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信息时代博物馆
博物馆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