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品评

2016-06-30 12:55刘祖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组词自然段词语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要跟同学们一起学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生读题)争论是什么意思?

生:争吵、争辩。

师:对,给词语找个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争辩”的“辩”字是本课的生字,现在不看书,你能正确写出这个字吗?(生有些迟疑)

师:那好,你们读笔画,我来写。(生读到中间言字时,出现分歧)

师:赶紧打开书看看啊。

生:(打开书)中间是言字旁!

师:这个字可容易搞错了,告诉老师,你觉得为什么“争辩”的“辩”字中间是言字旁呢?

生:因为争辩要说话!

师:(写“辫”)这是“辫子”的“辫”。看,中间有丝,头发丝的意思。

生:中间是个丝字旁。

师:(写“瓣”)这是花瓣的“瓣”。想想看,花瓣像不像把一个瓜切成几瓣的样子啊?

生:像!

师:聪明!懂得根据字的偏旁理解它的意思。那我们平时练习中常常有一种题目叫“辨字组词”,那个“辨”中间是什么呢?(生一时语塞)

师:“辨”字中间是个“人”,表示判断的意思,两边两个“辛”表示原告和被告,法官站在中间听,然后判断谁对谁错。“辨字组词”就是让我们先判断准确是什么字,再组词。你们看,根据汉字的偏旁,不但可以区别这些形近字,而且还可推测它的含义呢。

【点评】本课导入,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巧妙利用课题,适时渗透识字教学,并通过引导拓展,扩大识字量,渗透区别形近字的学法指导,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课堂充满语文味。

二、 扫清障碍

师:故事中谁和谁争辩,为什么争辩,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生读)

师:同学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谁生字词读得准确,再看看谁了解课文的信息多。(出示生字词)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煮着吃 烤了吃

评理 剖开

关键 赞许

师:谁能读一读第一行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得好,请给掌声;有错误的,请帮忙指出。(生把“俩”读成“两”,其他学生都没发现)

师:读得很响亮。但是有一个字读错了,“俩”应该读“liǎ”而不是“liǎnɡ”。“俩”是什么意思?

生:两人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它是单人旁和个“两”字。

师:你也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推测它的意思了,真棒!那我跟你用上这个字怎么说?

生:我俩。

师:我和他两个呢?

生:你俩。

师:他和他呢?

生:他俩。

师:兄弟两个人呢?

生:兄弟俩

师:第二行,谁来读?煮和烤吃法相同吗?怎么个不同?请看课文插图。

生:不同,煮是有汤水的,烤是放在火上烤。

师:第三行,谁来读?“剖”字特别容易读错,一起来读两遍。谁能做一下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剖开”的动作)

师:“剖开”是“用刀割开”的意思,所以,“剖”有立刀旁。

师:第四行看起来没什么生僻的字,一起读吧!

【点评】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正确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运用上个环节“通过偏旁推测字义”的方法,巧妙创设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加深对生僻字和“俩”字的理解;借助课文插图、偏旁部首理解“煮”和“烤”;通过让学生做动作,了解学生对“剖开”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教学方法丰富,适合中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解词的积极性。

三、 理清脉络

师:生字词语学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关注课文内容。赶快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11个。

生:不,是12个。

师:为什么出现不同答案呢?(出示课文10-12自然段)这里有个标点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省略。

师:对,你看它比我们常用的省略号多了6个点?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出示:“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所以,这个符号也表示一个自然段。因此,全文应该有12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快速地看一下课文,思考一个问题: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

生:第2-5自然段。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盛老师讲故事的内容,课文用双引号引起来了。

师:小标点,大学问。那再看看第6-12自然段讲什么?你能像老师那样也用三个字来概括吗?

生:谈感想。

师:好。下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盛老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又谈了哪些感想。

【点评】以上教学,教师通过数自然段,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并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认知。然后,通过用简练语言示范概括盛老师讲故事的内容,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用简练语言概括后面的内容,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刘祖莲,广西特级教师,钦州市名师,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星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组词自然段词语
多音字组词
容易混淆的词语
同音字与多音字练习
找词语
秋天
怎样正确组词
我会组词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