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诵读为线,以问题为珠

2016-06-29 15:37张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虚词刻画文言

张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07-02

【教学理念】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生能够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人物传记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品质,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在教学中应把握基本事实,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材、学情分析】

《段太尉逸事状》为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传记文言文,它叙事严谨,写人生动。作者选取了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事,多侧面表现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的官吏形象。全文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但对人物故事还是感兴趣的,我将试图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文言实虚词,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安排】

我将分四个课时和学生共同学习这篇文言文,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解决生字词,引导学生大致疏通文言字词意义,大略了解三件逸事。

第二课时:学习1-4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勇服郭晞的故事情节,体会文中表现的人物品质及运用到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课时:学习5-7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的故事情节,体会文中表现的人物品质及运用到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四课时:学习8、9段,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在选材结构上的特色,通过学案复习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本文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合作、迁移运用中自主学习文言知识与人物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段太尉刚正沉勇、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品质和外柔内刚的性格熏陶学生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熟练掌握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对比烘托、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段太尉刚正沉勇、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品质和外柔内刚的性格。

【教法、学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实虚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文言文的大意理解和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价值观倾向,都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文言文语感上。通过诵读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感,感悟文言文的“言”,进而逐步理解其“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讲述这样的一位“脊梁”人物——段秀实。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引出课文人物。

二、“以诵读感悟语言”、“以问题激发思维”

1.齐读:

请同学们齐读第1—4段,圈画出不理解的文言实、虚词和句式。(1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课文,用学案落实重点文言实、虚词和句式。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落实文言实词“为”、“领”、“寓”、“纵”、 “被”、“已”、 “甲”、“辞”、“奉”、“谢”等用法,文言虚词“以”、“且”,定语后置句“邠人偷嗜暴恶者”、宾语前置句“欲谁归罪”,惯用句式“奈何”、“诚……者”的用法。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理解文意,落实知识目标。

2.默读:

请同学们默读第1-4段,概括其中讲述了哪些事件?(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默读并自主思考回答。

明确:郭家军横暴于市、段太尉主动请缨、段太尉以理服郭晞。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研读:

请同学们研读1-4段,概括其中体现出段太尉的性格特征。(8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三个小组分别研读第1、2、3-4段,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适时点拨学生:

(1)第1段写如此紧张的场面,体现段太尉怎样的性格?

(2)第2段,面对困局,段太尉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其什么性格?

(3)第3-4段中,段太尉以理服郭晞体现了其什么性格?

【设计意图】在研读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落实教学难点:人物形象 。

4.范读:

请各学习小组诵读本小组负责的文段,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8分钟)

学生活动:各学习小组以小组诵读的方式诵读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范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读出人物在其中表现的精、气、神。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的在表现人物性格上的魅力,落实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5.品读

请同学们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演绎段太尉以理服郭晞事件(3、4段)。(5分钟)

【设计意图】在品读中领悟人物的性格品质,体悟人物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

三、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微型小说《丰碑》,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异同?(5分钟)

教师活动:分发微型小说《丰碑》。

明确:文言文主要运用精练的动词如“徐去”、“辞”、“解”等和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现代文除了运用动作描写和人物语言外,还能用神态描写、环境渲染去表现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在对比阅读中巩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突出文言文语言精练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

四、布置作业

1.在勇服郭晞事件中,运用了很多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刚正勇毅的封建官吏。请用现代文改写第3、4段内容,要求抓住细节描写。(3分钟)

【设计意图】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落实到写作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迁移”。

2.同学们,在段太尉勇服郭晞事件中,我们见到了一位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的段太尉,在仁愧焦令谌一事中,又呈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预习下面的内容。(2分钟)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相勾连,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猜你喜欢
虚词刻画文言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