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全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区别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具创意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推广。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分类和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基本理论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teaching approaches, is highly creative and productive and has been promoted in many countries. This essay illustrates the connotations, classifications and effects.
【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Connotations; Fundamental theory
0 前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概念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十年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学,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显著。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通过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教师集体讲授,然后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活动完毕后以各小组的集体成绩为测验对象进行评价和奖励。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提升学生的学生技能,还能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如团体合作、户型尊重、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它是一种包容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按照实施的重点不同,可以分为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等四中类型。下面,仅就指导型及过程型予以分析。
1)指导型
指导型合作学习强调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师发挥提供教学资料、组织、维持纪律、引导学生的作用,使合作学习的活动围绕教学资料,让学生充分理会学习的目标,掌握课堂内容。
2)过程型
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为主要目的,强调小组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合理的任务和组织管理能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异质的学生分到各组,然后共同学习,这样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多大作用,要使合作有效,学习小组要满足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依赖关系、个人责任和义务、面对面的促进式交流、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小组交工。
首先,积极的相互依赖要求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同成败,共荣辱”。在小组中一个的能力优秀并不能保证整个小组的成功,必须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制定的任务才算成功。所以,他们要不断调整合作方法,确保和小组成员高效率的合作效果。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集体的共识感,即集体的荣誉和个人的荣誉是一致的,小组成员是一个整体,不分你我,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才能成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包括: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资源的相互依赖以及角色的相互依赖。
其次,促进式的交流有一下几个特点: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集体目标互相帮助和鼓励,共享资源材料,互相提供反馈,不断改进合作方法,相互信任。
再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肩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小组任务的完成不能只靠某个或某几个成员的努力。为了使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来,确保要做到一下几点:1)分组时,小组的合理规模应该是3~6人,这样的小组规模能降低英语进行沟通的难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2)合作时,要求小组成员口头向教师或全班汇报所在小组的进展情况;3)在小组中设定一个记录人员,观察并记录下每个成员对小组的贡献情况;4)在小组中设定一个报告员,目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向教师和全班汇报其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及各成员的分工和贡献情况。
人际交往技能是指组成员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信任,及时沟通,并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和冲突。人并非天生就具备高效地的沟通技能,这些技能也不会在我们需要时自动的发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小组加工实为对小组合作活动完结之后的一个反思过程,小组成员总结有用经验,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更有效的组织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有两个层次的加工:小组加工和班级加工。前一种加工方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后一种有教师完成。
2 合作学习的“六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合作学习强调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六观:
1)互动观:互动观可谓合作学习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合作学习把教学参加者之间的互动看做学生提升自我最主要的方式,与传统教学观不同,它不局限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教学参加者之间多向的互动,尤其生生之间互动这一长期以来被低估的互动关系。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科学,可操作性强,且在提高学生成绩和非智力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2)目标观:合作学习以达到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为导向,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忽视了学生在情感和人际技能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把人际交往的技能当做一个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充满友爱和温情,亦具有竞赛的刺激性,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感,激发了他们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3)师生观:传统教学观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和唯一的“发言人”,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不像传统教学中教师既“导”又要“演”,而学生只能跑龙套,充当配角,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合作学习模式中课堂的主人真正变成了学生,学生有大量时间相互学习和讨论,而且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以前传统课堂上有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们集体去完成。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扮演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的角色。
4)形式观:合作学习通过异质分组把性别、学习能力、性格、名族不同的学生分到一组,同时每个小组之间又都是同质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兼顾教学的个别性和集体性,即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各小组的活动为主体。
5)情景观: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境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个人目标的实现和同伴目标的实现是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第二,种情境是个体性的情境,即学生们各自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大家都是独立学习,相安无事,互不关心;第三,中情境是合作性情境,在这样情境中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和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荣辱与共的关系。合作学习的理论提倡合作性情境,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赢,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
6)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分数排名,班级或全校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能拿到高分,大多数的学生注定是失败者,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合作学习理论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氛围。
3 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3.1 分工协作,各尽其职
合作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这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给学生填鸭知识,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变得多元化,教师是司令员,给学生制定任务,同时还有做好组织者、帮助者、监控者、参与者以及评估员的角色,制定活动的原则目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成长。
3.2 激发兴趣,提升素质
兴趣是学习之母,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取得的进步也更明显。合作学习的操作形式丰富多彩,有话剧表演、英语歌唱、英语绕口令、英语猜字谜、游戏、辩论、编写英语剧本、电影配音、野外郊游等,这些活动能极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在合作活动中,原本性格腼腆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社交技能得到提升;此外,分工协作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3 创新课堂、团队协作
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教师能创造性地适用教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地适用教材,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照本宣科。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想出各种创新活动和表达方式,发挥自身潜力,展现自身的风采。
总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认知学为基础,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为途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次进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苏丹.合作性学习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4]牛跃辉,尹丽娜.合作学习: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5.
[5]王穗平,杨洁.洋为中用—合作学习法的移植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 (5).
[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