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人”制

2016-06-29 08:05鲁万鑫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管理能人

鲁万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2

摘要企业是生命体,在整个生命过程内,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发生。企业生命活动的关键是企业同事。企业同事分为“能人”和“不能”的人。“能人”是能理解并执行当下的管理制度,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人。“能人”是企业向好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向好的“根”和“源”,是企业长期存活的关键。企业同事如果“不能”,这时的企业生命活动是畸形的、危险的、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 人才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发展理论

一、企业是生命体

(一)企业是生命体

企业是个企业生命体。它包括精神部分和物质部分,精神部分是指企业里的人(简称企业同事),物质部分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荣誉资质、资金、管理制度等。

(二)企业生命过程

企业会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持续发生。企业实际控制人(后文简称企业老板)是企业生命活动的决策者。企业生命活动中,精神部分可以使用和改变物质部分。

一般情况下,行业是指行和业,“业”指事业。企业在某个行做某个事业。比如A公司在食品行做蛋糕,吃A公司蛋糕的人多,A企业便会壮大,如果没人再吃A企业的蛋糕,A企业便会消亡。

企业老板能主动地选择某个行业,也可以调整经营策略。其最佳原则是顺其自然,此处 “其”是指被选行业之“道”。这种顺其自然地选择,能让企业更加强大或者企业的生命会被延长。

二、企业生存的根本

企业生命体的生命进程会引起精神部分、物质部分或整个企业生命体的变化。以企业的管理制度为例,它是企业生命活动过程中,由企业同事总结并记录的有用的经验和方法,最终将其编成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文件。由于企业在生命过程中所处阶段的不断变化,为了在这个阶段中顺其自然,经验和方法也需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体现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管理制度的改变是为了顺应自然,这就要求企业同事必须“能”理解并执行当下的管理制度,还要“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如果企业同事“不能”,企业便会因此遭遇困境。

由上可见,企业生命活动的关键是企业同事。企业同事分为“能人”和“不能”的人。“能人”是企业向好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向好的“根”和“源”,是企业长期存活的关键。公司同事如果“不能”,这时的企业生命活动将是畸形的、危险的、不可持续的。

三、“能人”与“不能”的人

(一)“能人”组成要素

根据上文,“能人”是能够促进企业当下向好的人,那么“能人”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2014年底,宁夏赛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解决公司人的问题过程时,发现是否“得智慧”是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的关键。经过大量的研究、学习、实践,他重新发明(发现显明)了先秦儒家“格物致知”开启智慧的方法。赛文格致学堂利用该方法对公司同事进行“启发”。经过启发的同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人觉得自己变聪明了;有的人身体更好了或者慢性疾病(比如肠炎、胃病、退行性关节炎等)痊愈了;有的人觉得自己烦恼少了;有的人性格变了(比如不爱吵架了、开朗了、自信了、勇敢了);有的人烟瘾自动消失了;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运气好了。企业同事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企业也逐渐向好。尤其2015年年底,达到预期变化的人积累到一定数量,企业进入飞跃发展阶段。

经过启发实践,并结合已经看过的一些古圣贤的书,赛文格致学堂对“智慧”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它发现“智慧”的有无是判定“能人”的决定性要素。如果没有“得智慧”,做成也只是看似做成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作所为就会带来一连串恶果。比如销售人员卖出产品就自以为自己“做成”了,但TA可能损害了客户关系,损害了公司的声誉等等,从而导致巨大的隐性经济损失。但是,有些同事即使“得了智慧”,也并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这是因为知识也是“能人”的一个判定要素。

因此,“能人”是由智慧和知识两个要素组成的混合体,但智慧是能人的决定性要素。

(二)“能”人

企业生命周期由很多阶段组成,企业想要顺其自然的向好,“能”人就必须能够满足企业当下顺其自然向好的要求。

(1)没有“得智慧”,但凭经验基本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我们称之为“工匠”;

(2)参加启发后“得智慧”,但是岗位知识不足的人,我们称之为“不稳定能人”;

(3)参加启发后“得智慧”,并且岗位知识充足人,我们称之为“稳定能人”;

(4)生而知的人,“智慧”和知识齐备,自古称之为“圣贤”。

(三)“能人”的组成要素是变量

前文已提到,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非生命部分的重要组成,会不断演进改变。因此,企业对某岗位“能”的要求也将随之改变,如此,“能”的两个要素—“智慧”和“知识”是两个变量,即

能人=f(智慧,知识)

但是,智慧、知识、能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为了形象的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能用以下不究竟的方法来譬喻。

我们将“能”用N表示、“智慧”或“心”用X表示、“知识”用Z表示,企业对某岗位“能”的需求用Y表示,那么图形如下:

上图中,圆一和圆二的交界处所在平面是“得智慧”或“善心”,平面以下的人的“心”都是“骚动的心”。企业生命过程中当下阶段或点对某岗位“能”的要求(简称“企业要求”)是圆一,企业向好,那么企业要求轴Y和知识轴Z组成的平面会沿垂直智慧轴X方向上升,越往上圆一越大,代表企业要求越高,同时要求“善心”矿物越纯,要求“知识”越多。处于圆二,因为没有“得智慧”或“善心”这个“能”的决定性因素,都位于企业要求之下。此时,知识会起反作用,知识越多,可能产生越坏的结果。

四、智慧的含义

智慧是人心中的仁义礼智信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人的某种行为发生时,仁义礼智信同时发挥作用。智慧的另一个名称也叫善(即完善),把得到智慧时的心叫“善心”。在没有“得智慧”、没有达到善之前的那个心叫“骚动的心”。企业同事的智慧都生而具足,但绝大部分人的智慧后天被蒙蔽了,因此需要重新显明。

因为智慧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其他物质不足以比拟它,故此,下文选用金来比拟“智慧”,炼金过程比拟“得智慧”的过程。又因为实际的炼金过程并不能确切表示“得智慧”的过程,此处便虚拟了一种炼金方法。

以下将人比喻为既含金矿石、又含燃料矿的混合物,将金矿石中的金比作“智慧”。每个人金矿石中金的含量相等,但单位体积内的含量不同,因此金矿石体积大小不同。此外,燃料矿有很多层,层与层之间间隔着各种杂质,每个人燃料矿的储量有多有少,燃料矿的组成成分也不相同。

启蒙师是指赛文格致学堂帮助他人开启智慧的人;制氧是指非二元的的方法(非二元在没有体证之前不可用思维理解,否则会被思维处理成二元的);出金口流出的金是指人得到的“智慧”;出渣口流出的废渣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收、学习到的错误的信息、观念、知识等;燃料矿是指人求真相、求真理的欲求。

1.得智慧。

将金矿石和燃料矿投入熔炉,启蒙师将其引燃。引燃混合物的过程非常艰难,需要启蒙师耗费很大的力气和很高的技巧才能成功。整个燃烧过程因人而异,启蒙师会根据不同的混合物(不同的人)把握焚烧时间、氧气量等,以保证燃烧过程持续进行。当混合矿能够持续燃烧,被启发者自己能制造氧气,便可以认定TA已经得了智慧。

2.暂不能得智慧。

暂不能“得智慧”的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人:由于自身燃料矿极其不足,启蒙师即便使用汽油作为引燃剂也无法引燃混合矿,就更谈不上炼出金了,所以暂时不能得智慧。第二类人:自身含有一些燃料矿,但由于燃料层之间夹杂的杂质,在烧完一层燃料后受到杂质的阻隔便不能继续燃烧下去,从而导致暂不能得智慧。

五、结语

“智慧”是人的本体,它不是智力、不是聪明、不是智能。它具有“仁、义、礼、智、信”的特点,它同真理、佛性、自性、道等词殊途同归,它是人人本自具足的,是完美的,是不可言说的,是无限深、无限广的。

“智慧”一旦被开启,凡事都会追究根本就自然成为个人习惯,企业同事会变得爱学习、勤思考、工作更加主动积极、有责任心……成为企业的能人。企业能人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也会因此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管理能人
村里的能人
山西李成等20人入选文旅部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
实践性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残疾运动员能人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