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百年名校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

2016-06-29 04:39杨俊飞
教育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先学创客课程

文/杨俊飞 刘 言



“创客”教育:百年名校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

文/杨俊飞 刘 言

编者按:在人类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一百二十年也许仅仅只是刹那一瞬;然而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一百二十年却足以铭记永恒!1896年,在直隶保定这片热土上,一批仁人志士怀着教育救国、造福桑梓的誓愿,创办了蒙养学堂;2016年,以中考华丽转身成为“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的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承载着百年的传承和荣光,品质崛起,向上生长!回望过去的一百二十年,保师附校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留下了创新的足迹——她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诞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起步,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成长,在科教兴国的浪潮中腾飞!她不仅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更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她一百二十年华诞之际,她迎来了又一个创新发展的春天……

王校长和孩子们

保定,在河北有史以来的纪年图卷中,是一座勋业辉煌、值得自豪的名城。岁月璀璨的往昔,底蕴深厚的过去,孕育了保定清正、贤良、诚挚、朴实的民俗民风和崇礼尚义、尊德敬道的地域人格。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在燕赵教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她始终以百年校祚的责任与担当,坚守“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品格与风骨,在文化传承中大胆创新。作为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之一,她最早引进外国教习开设外语,开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讲习所,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美术教育的发源地,重视科学课程,培养出了作家苏叔阳、雕塑家赵守栓、艺术家阎肃、科学家张玉奎等大批优秀人才。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世纪之交的1999年,保师附校迎来了又一位当家人——王淑英校长,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大胆进行百年名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进行大胆探索,以培养“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中国公民”为目标,以“创客”教育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百年校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客”课程群:发展核心素养

积极回应“钱学森之问”,进行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策略研究,是新时期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使命。在研究过程中,保师附校提出了独具一格的教育命题——创客教育,这是一种融合了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保师附校创建了基于“创客”教育的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了体现学生“智、趣、能”的“创客”教育课程图谱,建立了基于六大核心素养的“创客”课程群,为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提供适合的土壤。它灌溉着师生的血脉,启迪着师生的思想,一批批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小艺术家正在拔节生长!

经过梳理总结保师附校100多年来学校文化,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王校长带领附校人拟定了保师附校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即“高”:有目标有眼界,善交往有自信,有国际视野;“洁”:有追求有胸怀,有民族情怀,爱祖国爱家乡。这两项素养源于对莲池书院莲花文化的传承,校友苏叔阳以莲花品格象征学校文化。仁:有理想有担当,勤俭节约友爱互助,会合作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源于校训“尽本分”精神内涵;智:有智慧有能力,善于观察分析爱探究,有旺盛的未知欲,源于校训“尽本能”精神内涵;乐:有爱心有自信,有高度自觉性,强烈的好奇心,意志品质出众,源于校训“求发达”精神内涵;活:有创造有发展,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能自主发展,源于校友阎肃先生对学生寄语“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内涵。

项目主题学习:拥抱美丽的春天

依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提供选择的功能出发,在保证国家课程学科结构完整、开足开齐开全、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保师附校创建了“创客教育空间”,开发了“仁智乐活”创客教育课程群,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开展“科学让世界更美好”的跨学科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仁人课程旨在培养核心价值观,进行公民教育和生活习惯培养,与学生全部生活相联系,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设置四大类别:“崇德”课程包含团校、小干部培养学校,班团队会、升旗仪式、十四岁生日庆典、入团退队仪式等;“尚美”课程包含科技节、艺术节、国际节、职业考察与规划、开学护照、绿色通关护照等;“博学”课程包括名家名师讲堂、家长讲堂、学生讲堂、综合项目主题活动、莲花时报、记者等校园媒体;“健行”课程包含志愿服务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智慧课程是对以课标为指导的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突出“主题”性,注重学科的综合性,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要求全员修习。乐学课程是以兴趣为先导、延伸拓展国家课程的选修课程,突出“丰富”性,包括学科拓展实践探究类、艺术特长发展类、技术能力提升类等,重视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活力课程是针对优秀创新人才的特需课程,为在某一方面专长突出的学生实行导师制,私人定制适合学生的课程方案,重视行为习惯和方法策略的培养。如小学部文学类设莲池书院研究院、新苗文学社、绿野话剧社。初中部包括“今日莲池书院、数学奥林匹克学院、国际理解学院、艺术学院、张玉奎(校友)科技研究院、北大微研究学院”六大学院。

“张玉奎科技研究院”是保师附校建立的创客教育学习社区。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作为保师附校的著名校友,是附校小科学家们的榜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习社区,实现了跨学科、跨学段、玩中学、做中学的目标。来自1-9年级的学生按照兴趣特长组成了大小不一的“创客教育空间”,创建了附校“学生创客教育联盟”,形成了高年级学长对低年级同学“带课题项目,带方案设计,带研究方法,带项目成果”的“四带动”模式。各创客空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方式,通过“线上发布创意构想——线上论坛交流——线下制订方案——线上提交方案——线下设计作品——在线展示作品”进行跨学科的研讨交流,形成了附校创客社区。

语文项目主题学习:寻找美丽的春天

“张玉奎科技研究院”创客教育课程

“北大微研究学院”是鼓励学生进行微课题研究的创客教育学习社区。保师附校与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合作,依托北大教育资源,开展附校优秀学子“三进北大”研学活动,与北大教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这是保师附校的私人定制课程,结合道尔顿教育计划,帮助“特需”“特长”的学生发挥优长、健康成长。

“北大微研究学院”创客教育课程

“导师制”是附校“创客”教育的独特创新机制。学校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协同创客教育,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创客导师”团队。每年寒暑假由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教授按照美国顶级大学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领导力、工程、数论等方面对附校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培训,计入学分,为进入这些大学学习进行早期发现与培养;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合作,建立青少年创客空间,聘请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学生参加国内国际机器人足球、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等机器人大赛,获得认证与奖项,增加竞争力;与台湾元智大学合作,秉承“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的宗旨,组建科技创客乐园等。

如今,保师附校的创课教育不仅让实践活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时间段,还在国家课程主题学习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段成为创客教育的空间。如戏剧课程、故事课程、阅读课程、DI课程(头脑风暴),研究型学习等都是创客教育的时机。以戏剧为例,在戏剧课上,多学科教师相互配合,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剧本的选择、台词的设计、角色的分工、整体的编排等。音乐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表演的形体动作、音乐的编排等。美术、书法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进行道具的制作。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的戏剧节上,全校参与,各班参演一个戏剧作品,学生“人人都精彩”。

保师附校的创客教育让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专业兴趣两个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在国内、国际升学领域斩获佳绩!2014年,参加“张玉硅科技研究院”创客教育学习社区的王瀚智同学以托福107分、美国中考ssat2250分(总成绩的95%)被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ranbrook录取,录取后代表学校参加美国机器人大赛获金奖。2015年参加“北大微研究院”学习社区的胡博尧同学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天才儿童项目录取,他在由中国日报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以“科学让世界更美好”为题,荣获全国季军,并代表附校入选21世纪青少年精英俱乐部。

“创客”课堂:让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

以王校长为核心的保师附校人深知:创客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改造。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在合理规划学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课堂改造是发挥课堂实效的关键。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让每个学生进入积极状态、发展状态、生命状态;有没有创新理论指导下的新模式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素养的形成和生命的成长;能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幸福提供多种选择。基于这样的思考,多年来保师附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把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文艺素养作为学生活动的教育指导思想。学校在传承和创新莲花文化中深入探讨如何以绿色课堂文化的不断创新打造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的新型学习模式,开展了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中心的一系列课堂文化创新和学习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课程标准校本化。编制《九年一贯优秀创新人才核心素养行动纲要》和《“创客”教育学科规划》,《行动纲要》明确了各类课程的素养指标和实施方案,《学科规划》明确了学科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

开展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根据学段特点和国家课程标准,小学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六大跨学科主题,中学部围绕“学习方法”“社区与服务”“人类创造”“环境”“健康与社会教育”五大领域开展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

创新了“先学后研”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课堂模式。附校作为“北京四中数字化联盟课改实验校”,进行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探究,通过深度学习、合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开展POI探究,以省重点课题“基于项目/问题的‘先学后研主题学习’研究”为抓手,以实践为导向,以项目、问题、询问为基础,带领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先学”三境界:常规性先学,找到学习新起点;引导性先学,实现自主学习;拓展性先学,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平台,将自己先学的观点及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资源。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资源分享,师生互动,实现“后研”三境界: “乐学”、“会学”、“活学”。形成了“少教多研”、“先学后研”、“广学精研”、“不教之教”四种课堂模式。

如今在保师附校,孩子们在探索一个学科时,不再只是消费现有的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先学”,学出收获、学出问题,成为“先学创造者”;再与他人合作“后研”,分享经验,通过多样的数字化平台展示成果,成为“后研创造者”。为了使我们对于保师附校独特高效的“先学后研”主题学习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细致的了解,王校长专门安排初中部的董红红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学校在课改方面的先进举措和丰硕成果。

初中部探索“互联网+先学后研”课堂模式,学生基于四中网校资源平台进行课前先学“自研”,主动、自主的建构新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上,通过资源分享、主动探究,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追问、质疑、争辩进行“后研”,使学生个性张扬、焕发思辨活力,深化理解, 成为“后研创造者”。即 “线上网络先学,发现问题;线下课堂研究,深化理解”。

如在教学《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 时,学生通过网上预学,观看微课,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的背景资料,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梳理故事情节,品读课文妙趣横生的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预学情况,找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梳理出教学主问题,课堂主体抓住一个“变”字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互动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学生抓住小圣、大圣的“变”完整、准确复述故事情节(大圣:法天象地→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小圣: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 现原身),赏析其变化之妙处,如:

生1:妙在变得快,体现大圣慌而不乱、随机应变。如: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生2:妙在打斗激烈、扣人心弦。如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有感情地朗读,再现打斗场面。)

生3:妙在变化中有细致的心理描写,如: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突出二人的谨慎、机敏。也写出打斗激烈,变化中都露出了破绽。(加入语气词,感情朗读。)

生4: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生互动,教师导研:观看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相关视频,与文本比较高低。

学生的发现更加深入:百看不厌的电视剧固然精彩,但与原著比较起来就显得单薄的多了,原著的描写更精彩、更扣人心弦。所以要领略文学作品的精彩,决不能用看影视剧代替读原著。与其说小圣大圣打得精彩,不如说吴承恩写的精彩。

师引导:“文似看山不喜平”,文学作品讲究情节的一波三折,这样写, 让读者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 这种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如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四探无底洞等,再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打镇关西、施恩三入死囚牢、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其实《西游记》这部书里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这样一波三折,所以才引人入胜的。

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研”,层层深入,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在学校采访期间,我们还了解到,“先学后研”的课堂上不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教改经验,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教改故事。每一位接受采访的教师,给我们讲述起学校推进“先学后研”课堂模式的历程,那一幕幕从教改启动、挫折、推进,到取得成效的精彩画面,仿佛都还历历在目,回味起来仍是那样让人激动和兴奋!

足球嘉年华项目主题展示

2015 赴美游学冬令营

桃李不言满庭芳,弦歌百年今又始。群星璀璨,各领风骚,从保师附校走出的骄子健儿,凭着母校所赋予的智慧和力量,开拓进取,拼搏图强,为时代的文明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家乡的振兴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敬仰。展望未来,我们深信:源远流长的保师附校,定会在王淑英校长的带领下,光前裕后,继往开来,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更加壮丽的明天乘风破浪,全速启航!

猜你喜欢
先学创客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