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金平
有效教学的重点在课堂
文/刘金平
2014年9月23日我在西安参加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时,认真聆听和思考了陕西师范大学陈晓端教授所作的《有效教师与有效教学》专题报告。他指出,做一名有效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下面我结合自己参加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训及对新课改的研究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认识。
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陈晓端教授的报告指出,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一定要具备以下九项素质特征:明确的专业意识,浓厚的专业情趣,良好的专业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超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专业智慧,远大的专业理想,持续的专业学习。我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和补充营养,开展教学互研,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了解学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及时补救。
理解开展有效教学应有的行动表现 陈晓端教授指出,在你成为有效教师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教学应有以下九种行动表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全面的教学方案设计,清晰的教学语言表达,适切的教学内容呈现,互动的教学实践样态,多样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介入,高超的教学艺术体现,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我认为只有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把学习当负担,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景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无从发现与探索,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又分为新课开始的“引入情境”和课堂问题解决环节中的“设计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越新颖,对比度越强烈,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他们探索的愿望就越强烈。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逐渐进入教育情境,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交流互动、生生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我认为,教师要扮演的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教师不要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要用平等的眼光去信任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建立起自信,才会敢于说真话,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会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才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应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板块,提出不同要求供学生分组探究,要求每组学生,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共同归纳出结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掌握在学生手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这种人人参与的合作方式,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我认为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自身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还要学会反思自己,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卢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