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恋 商
传统店商
——何去何从!
文/恋商
2015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突破30万亿!同比增长10.6%。数据喜人。然而,在电商大平台赢家通吃的超乎寻常的现状下,即便如沃尔玛这般在美国连亚马逊也不放在眼里的店商大鳄,在我们这儿,严重水土不服,连同家乐福、卜蜂莲花之类的大商超,则表现平平,几无增长,或增速缓慢。
有愁家,必有赢家。日前,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京东商城核心业务盈利正在加速。在其财报披露出76亿亏损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对京东商城股票“增持”评级,除了摩根士丹利依旧力挺为增持评级外,资本市场也并没有因京东亏损而出现剧烈的反应,在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依旧保持在26美元附近波动,甚至小有涨幅。
据相关分析人士分析,京东的亏损主要来源于之前的投资,随着物流系统的完善,京东边际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而在节流同时,京东在2015年全年的交易量也是可圈可点,财报显示2015全年交易总额达到4627亿元,同比增长78%,而在活跃用户数量上,比去年增长71%,达到1.55亿。
在电商大平台一枝独秀的并非京东一家。双十一当天天猫成交量就达到912.17亿元,超去年同期76.4%,在阿里的零售平台上,有8个产品创下销量世界纪录,其中手机销量超过300万台。苏宁线上平台商品交易总规模约503亿元,增长将近95%。
与电商的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大店商们的苦逼像,更是被普遍不看好。曾经的零售业王者有逐渐被取而代之的危险。今年2月中旬,沃尔玛发布了2015财年财报,其全年营收与利润呈现双降,同比分别滑落0.7%、7.2%。其中在消费形势一片大好的中国区利润仅增长0.3%,严重拖了后腿。动力不足的业绩增长直接表现在股价上,在过去一年,沃尔玛股价呈现下跌趋势,从2015年3月5日的83美元一路滑落到最低点的54美元。
在业绩压力的逼迫下,沃尔玛开始“穷则思变”,一方面做减法瘦身,宣布将陆续在全球关闭269家门店,并加速调整其门店布局,在中国等消费旺盛的新兴市场,加大山姆会员店以及沃尔玛超市的布局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尝试触网,2015年7月,沃尔玛全资控股“一号店”。
然而沃尔玛的困境并非寒冬独景,另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全国就有121家线下大型商超企业因经营不佳出现倒闭,其中万达百货关闭10家,家乐福关闭3家,永辉超市关闭5家……而在线下零售商的关闭潮中,运营成本上升与电商的两面夹击则被看成是传统零售企业风光不再、阵地频失的主因。
大型店商的转型并非今日之谈,也有诸多高屋建瓴的转型者,如银泰百货,但是从效果来看,成功者少之又少。2010年9月,银泰百货斥资数千万成立银泰网,并从京东、凡客等平台挖角多名高管,但是收效甚微。
与银泰电商的半死不活相比,万达却显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大无畏精神,在2012年的万达电商失败后,2014年万达联合百度、腾讯计划出资200亿建立飞凡网,希望以其为入口,通过O2O的形式为旗下万达广场提供用户流量。但至今看来,飞凡网项目还是遥无声息。
传统店商触网难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在电商出现苗头时,传统店商即便开始转型那也是业务上的尝试、试水,毕竟对于一个新兴的业态来说,它的成长需要持续不断的高投入,将资源侧重于尚未盈利、前景不明“问号”不断的业务是每一个企业都不愿意做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前后,即便电商蓬勃苗头显现,但是这些企业依旧将大量的资源投放在商场、超市布设与升级中,并乐此不疲。
二是与传统零售业态资源聚集相对缓慢,电商由于具有互联网基因,所以其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异常快速显现,与传统店商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确定的江湖地位相比,电商借助互联网只需短短几年时间即可达成,且霸气十足!当店商们醒悟时,不论进入成本,还是进入难度,他们已经失去先机。
对于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的两难境地,部分厂商开始逐步放弃零售业务,转战其他领域。2014年年底,海宁皮草城迫于零售业绩的萧条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希望通过“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在早年交了4000万电商转型学费后,王府井百货放弃电商转型,而是依托其现有零售业务,为其百货用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在增加百货用户粘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盈利点。
因此对于传统店商而言,盲目转型电商是LOW的选择!商业的本质在于逐利,发现、拓展新兴增长点,挖掘属于店商商业价值优势点,摆脱和电商争一时高下的无谓竞争。
当然,不能和趋势作对!任何改变首先必须换脑袋,固守阵地或是固执己见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