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雕塑
——当代江苏雕塑创作的文化回归

2016-06-29 08:51:29徐诚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展览传承与创新当代

文/ 徐诚一 李 津(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陶瓷学院)



紫砂雕塑
——当代江苏雕塑创作的文化回归

文/ 徐诚一 李 津(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陶瓷学院)

摘要:宜兴传统紫砂陶塑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积淀,举办“重构紫砂——江苏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把当代紫砂雕塑培育成为江苏雕塑独特的艺术表现门类。当代紫砂雕塑的艺术创作表现力要随着时代发展提高,创新理念与创作手法显得尤为重要。此展的成功举办对未来江苏雕塑发展所拥有的首创性、独特性、突破性和引导性所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关键词:紫砂雕塑;传承与创新;当代;展览

李 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雕塑。

传统紫砂陶工艺对于材料和技术条件非常注重,要求结合功能来设计造物,强调陶瓷的“各随其宜”。讲究充分了解自然物材的形状性能,并根据材料本身的性状施加人工制造器物。传统紫砂陶作为造物者思想的物化,它所蕴含的内容复杂而又深邃。同样这种造物思想高度融汇于传统紫砂陶塑的语言形式,从宜兴丁山镇蠡墅村羊角山一处宋代古窑址出土的“龙头形壶嘴”紫砂器中看到在宋代开始用紫砂材质捏塑物象。明清以来紫砂壶艺为世人瞩目,推动以紫砂工艺为基础的陶艺雕塑发展,传统紫砂陶塑是与紫砂壶制作工艺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的。

清代吴骞编写《阳羡名陶录》中载有徐友泉的文字:“强(时)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而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形状,携以示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智能,异日必出吾上………”这是紫砂陶塑成像的最早记载,只是“泥牛入海”无踪影,仅留佳话传至今,而真正以紫砂泥进行神像创作是稍后的陈仲美。宜兴传统紫砂陶塑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积淀,紫砂陶塑是一种历史性发展传承的造型艺术,即便是现在的宜兴陶瓷产区也能有这样一个创作规律的认知。今天我们在各地博物馆看到的紫砂陶塑,呈现不同时代的历史传承发展痕迹。当代紫砂雕塑创作是一种传承与创新,传统题材的当代紫砂雕塑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创新。我们当下往往更多关注新题材内容与形式,对优秀传统的传承创新重视不够。陶瓷雕塑的创新跟其他的艺术创作形式不完全一样,与西方的传统陶瓷雕塑也不一样,后者重具象写实,前者重写意传神。在当下宜兴陶瓷产区的紫砂雕塑创作中,由于受到社会市场因素的冲击影响,更多只是依附于紫砂壶产业的茶艺装饰,或者是高度程式化同质化的紫砂工艺雕塑产品,包括宗教题材如观音佛像、罗汉弥勒造型都是千篇一律。当代紫砂雕塑展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的文化类型是由江苏雕塑与宜兴陶都紫砂文化内在物质与基本属性所构成的,包括它的造形观念、审美意识与工艺技术。我们在2015年筹划举办“重构紫砂——江苏省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出版专著《重构紫砂——江苏当代紫砂雕塑研究》,把当代紫砂雕塑培育成为江苏雕塑独特的艺术表现门类,促动江苏雕塑家拓宽雕塑创作视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应该说现实生活有多精彩,我们的紫砂雕塑创作就应该有多精彩。只要是有利于江苏雕塑现当代的繁荣发展,雕塑家就应该立足于本土地域文化土壤,让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形式更多进入创作领域,当代紫砂雕塑创作与时代同行,揭示紫砂材质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当代紫砂雕塑的艺术创作表现力要随着时代发展提高,创新理念与创作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图1 《供春》徐秀棠

图2 《山鬼》葛军

旨在打造江苏当代雕塑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传统紫砂陶与学院架上雕塑的交流融汇,推动江苏雕塑创作的繁荣发展,2015年10月5日,“重构紫砂——江苏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在宜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此展作为江苏雕塑与宜兴陶都历史上的首届,参展作品以紫砂为雕塑创作媒介及创新理念,吸引了省内不同城市、不同院校与宜兴陶都的百余位雕塑家参展。以“重构紫砂”为主题,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雕塑家协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市文联主办的此次紫砂雕塑展,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为展览与专著封面亲笔书法题签并作为特邀参展,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章剑华主席为展览亲笔题签并为书籍作序。本届参展的雕塑家可谓名家云集,吴为山、徐秀棠,以及宜兴紫砂陶塑名家吴小楣、汤鸣皋、吴鸣、陈建平、葛军、史小明、徐青、周刚等,省内艺术院校名家陆斌、徐诚一、陈钢、周阿成、蒋雍君、李津、徐南、李雨花、常再盛、尚荣、董斗斗、卢剑星、谢恒强等,省内著名雕塑家朱勇前、秦红、张小晶、常再盛、顾凯红、顾飚等都有精品力作参展。我们从这次当代紫砂雕塑展上,看到省内许多中青年雕塑家紫砂雕塑创作中呈现的亮点和特点,从中得到某些启示。首先是所有参展作品的主创视野开阔,题材拓展多元,时代气息鲜明。雕塑家们自觉投身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实践中,不仅采撷了丰富的题材,拓宽创作领域并获得创新灵感,发现许多新人新作,创作题材内容形式与材质运用呈现丰富多彩的喜人景象。综观展览参展作品,从传统题材到现代生活题材,从装饰写实到写意抽象,运用不同材质与窑烧方式抒自然自在情怀,求大众审美所需,给观者以倾情关注和视野开掘,紧扣紫砂材质特征与内含,提示了社会大变革下传统紫砂陶的勃勃生机与发展生态。从紫砂陶这一传统媒介景象里演绎出艺术创新大气象,从紫砂雕塑创作中提升出当代江苏雕塑发展的精神风貌。这些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生之真、人性之美、人情之善,雕塑家以紫砂陶为媒,从中感悟到紫砂陶特有的质朴自然品质,流露出创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质,感动和净化着观者的心灵。展厅参展作品风格多样,特色各异,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作为宜兴陶瓷产地历史上从未作为一门独立艺术门类办展的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成果显著。

图3 《重构紫砂》江苏省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开幕式

图4 《重构紫砂》江苏省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现场式

图5 《重构紫砂》江苏省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研讨会

图6 《初秋》陈钢

图7 《孔子行教像》周阿成

图8 《李叔同》吴为山

江苏是文化大省美术强省,江苏雕塑创作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得以迅猛发展。宜兴作为紫砂陶都人杰地灵,新时期以来紫砂壶创作尤其引人注目。江苏雕塑家立足于地域性本土文化丰厚土壤,他们把紫砂陶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材质媒介,体现雕塑家的地域性文化认同与文化回归。江苏雕塑依托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多样的资源与众多人才资源优势,创造了载入史册的江苏雕塑。在呈现昔日辉煌的同时,江苏雕塑也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在国内雕塑创作不断变革创新的冲击下,江苏雕塑现当代的创作显得相对疲软、薄弱和乏力,雕塑创作在题材类型、风格形式与技艺材质等的创新突破都相当不足。要走出江苏雕塑发展的困境,离不开对我们已有历史积淀的认真梳理和传承吸纳,离不开对江苏雕塑发展现状的到位分析与精准把握。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既充分开放又脚踏实地,既面向未来又尊重传统,既充满想象又符合现实的理念与对策。正是基于对江苏雕塑现当代发展的深层思考,选择紫砂陶作为当代江苏雕塑家创作探索的材质媒介,从各个方面来看不失为一个契机。

紫砂雕塑展所强调的“当代”,是因为紫砂陶在原有宜兴陶瓷产区存在形式的民间区域性与传统工艺性局限,与大部分参展作者在美术院校接受现代雕塑艺术教育背景的冲突性、隔膜性立场态度的转化与改变。此次展览在宜兴与南京两地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是一种间于学院架上雕塑创作与传统民间性工艺形式的探索实验。这些参展作品未必能在“民间”找到原型,却又充满着“民间”意味——从民间情趣到当代诉求,从民间工艺方式到当代紫砂艺术生命力。就如“重构紫砂”主题研讨会上艺术评论家所言是“灵化的陶土”, “当代的民间”与“江苏雕塑名片”,这些都归结于筹办此展的“当代性”学术定位。参展的大部分中青年雕塑家以往关注的学院架上雕塑创作材料无非是铸铜、木石与玻璃钢等。紫砂作为一种材质与工艺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介入本身就是一种走出艺术象牙塔后,透过紫砂陶特有的材质自然魅力与独特灵性,呈现创作者情感所产生出紫砂陶艺术的精神品格。原有传统紫砂陶塑塑造的宗教题材内容只是它的表层结构,而它在当代雕塑家手中被唤醒激活出更加深层的材质张力与情感精神,如崇高与卑下、精神束缚与意志自由、世俗生活与理想境界等。紫砂陶因雕塑家极具个性情感色彩的探索创新,“天然去借色,浑然本天成。”一语道出当代紫砂雕塑展的应有艺术特色。

图9 《太极》申军

图10 《忆往》李津

图11 《远古的回声》徐诚一、杭雯霞

具体来说,江苏首届当代紫砂雕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性:一是首创性。从时间维度来看,首创性指的是首次,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展览内容形式。二是独特性。从比较的维度来看,独特性指的是当代紫砂雕塑展从以往存在于艺术家个体个案到作为省内当代雕塑创作展览的江苏雕塑家群体性的文化独特性、与众不同的可识别性,此展的称谓与展览内容形式充分体现江苏雕塑地域特征。三是突破性。从创新程度来看,突破性指的是紫砂雕塑创作对于以往传统紫砂陶塑与架上雕塑创作的跨界融汇乃至超越,强调艺术个性与地域共性的变化。从当代雕塑创作的理念来讲,材料特性决定雕塑创作的价值指向与语言形式。紫砂陶对雕塑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材质与工艺上的变化,在它背后更多是创作者原有西方雕塑教育与认识下对中国雕塑历史文化自觉。这批参展的中青年雕塑家代表江苏雕塑繁荣发展的未来,他们对于本土化紫砂材质的当代雕塑创作探索,都是对自我与以往艺术实践的重要突破。四是引导性。从展览效果来看,引导性指的是对于江苏雕塑创作思潮与潮流的示范引领,或者引发未来江苏雕塑创作的指向与启示等。可见此展的成功举办更为重要的是当代紫砂雕塑创作对未来江苏雕塑发展所拥有的首创性、独特性、突破性和引导性所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立足于当代的首届紫砂雕塑展与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它对江苏雕塑创作当代发展的深远影响似乎刚刚开始。2016年我们已在筹划“重构紫砂——江苏省第二届当代紫砂雕塑展。”敬请关注,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姥海永)

Purple Clay Sculpture ——The Cultural Return of Contemporary Sculpture Creation of Jiangsu

Keywords:purple clay sculpture;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contemporary; exhibition

Abstract:Yixing purple clay potte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 profound accumulation of culture. Therefore, we have held an exhibition call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rple Clay----The First Contemporary Purple Clay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ntemporary purple clay sculpture into a categor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is unique to the sculpture art of Jiangsu.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artistic expressiveness of contemporary purple clay sculpture creation as the times develop,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bring forth innovative ideas and creation techniques. This exhibition is successful in that it has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culpture art of Jiangsu, enlightening it to originally employ purple clay pottery in sculpture, to develop this originality into a unique feature,to break through an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culpture art as a whole.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6.02.018

作者简介:徐诚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雕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展览传承与创新当代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9:54:43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59:03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7:02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2016年6期)2016-11-03 18:09:25
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