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武忠(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
晓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园中最上春
——记著名设计史论与美术教育家奚传绩教授
文/ 周武忠(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
2015年教师节前夕,正是紫薇花盛开的时节。我偕同内人专程回到南京,一道拜访我的恩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奚传绩教授。奚先生长期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治学严谨,成果突出,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在美术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奚传绩教授1936年7月29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江阴。1955年9月保送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朝鲜语专业学习。1957年9月,转入刚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成立之初的美术史系仅有13名学生,著名美术史家金维诺先生任系主任,奚传绩先生则有幸成为该系的学员之一,同学的还有李松涛(李松)、范曾诸先生。不久,受政治运动的波及,美术史系停办,奚先生转入该院中国画系学习,先后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诸先生。1958年12月,因工作需要,他提前参加工作,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编辑。1960年9月借调到文化部,参加《艺术概论》教材的编写工作。1961年9月返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于美术史系。1975年,因照顾夫妻两地分居,调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此后转工艺美术系、设计系、设计学院任教,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苑》副主编,工艺美术系主任,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1月,被评为美术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美术比较研究及中外美术教育研究。先后培养了六名设计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十三名美术学博士研究生。他们现在都已成为设计专业和美术学专业的领导或教育骨干,其中不少人也成为设计学或美术学博士生导师。2010年被评为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2013年7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1994 年10月,被教育部聘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美术学科审查委员,长期参与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审查工作。2000年开始,作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与美术教材的审查工作。2010年3月和2014 年5月,先后被教育部聘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被教育部连续聘为第四届、第五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2013年5月,奚传绩教授正式退休。退休后,被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聘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与另一位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一起负责修订工作,同时,继续从事中外美术史研究工作。
奚传绩教授自1958年12月起从事美术教学科研工作,迄今已有57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首批科班出身的美术史学者,几十年来,奚先生在中外美术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奚先生早期研究重点为艺术理论与中国美术史。1964年,他便以笔名“雪华”正式出版了《中国古代名画家》一书,由于深受读者欢迎,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将该书更名为《中国古代画家》后再次出版。近40年来,他笔耕不辍,先后出版美术史论方面的专著8种,在中外美术史研究上建树颇丰。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他始终坚持中西兼顾、史论并重的原则,正确地对待中华民族美术传统和风格迥异的其他民族风格的艺术创造;尊重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客观务实地探究艺术原理、构筑思想体系。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中,他运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形式,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与深厚传统作了高屋建瓴、详略得当的概括与梳理,并因此博得了读者与理论界的一致好评。1988年至1991年,山东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十卷本的《世界美术史》,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出版的美术史著作中卷帙最为繁多、结构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该书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铜奖。作为该书的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在奚先生承担的第三卷《古代希腊罗马美术》一卷中,他对浩繁的史料作了条清缕析的整理,对其特征与成就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中外美术史的研究中,奚先生不仅重视中外美术不同发展轨迹、不同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的探索,而且更加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似与融通,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1988年出版的《中外美术史大事对照年表》就是他对这种探索的一个直接成果。对于他的这种努力与尝试,著名艺术学家、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传绩同志长年治美术论,已有了很多成绩。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坦诚、认真、严谨无不渗透在工作中。学贯古今而又融汇中外,这是很不容易的。”
图1 1999年夏日,作者与导师奚传绩教授在江阴华西村考察
奚传绩先生治史的另一特点在于其宽广的视野与平实的态度。他经常这样告诫学习美术史的年轻学生:不要仅仅运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而要将具体的历史现象放回到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加以考察;不要孤立地研究某一美术现象,而要尝试着从更为宏观的艺术思潮、文化环境、历史文脉的角度来进行判断;不要满足于单纯的史料搜集与文献研究,而要善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可资借鉴的规律与模式;不要随意地滥下结论,而要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综观奚先生自己的研究成果,无不体现以上几项原则。与时下学术界的有些浮躁心态不同的是,他很少关注自己的理论框架有多么宏大,学术眼光有多么深邃,相反,他所重视的更多是文风的平实与学术的规范。他认为,与其写一些晦涩难懂、知音寥寥甚至于故作高深的所谓学术文章,不如多写一些浅显直白、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普及性读物。当他字斟句酌地为少儿读者撰写《色彩与光》、《大画家及其名著欣赏》之时,他从未觉得这是有辱身份的苦差,而更多感到的是兴趣盎然。事实上,很多闻名遐迩的美术史家也都有着相似的经历。贡布里希在西方现代艺术史界的权威地位恐怕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便是这样的大家,对于青少年普及读物也同样情有独钟。有意思的是,比起他那些思想深邃的专业理论著作而言,影响更大的倒是他为青少年所写的《艺术的故事》。
奚先生在他主编的《美术教育词典》的序言:《美术,另一种语言——对“美术”的再认识》一文中,对“美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范围,作了比较清晰的描述。明确提出美术是另一种语言,并对美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主要社会功能,以及美术的主要门类等,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以期更全面、正确地认识美术以及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作用。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考察研究,奚传绩教授对“美术”这一概念所做的描述是:“美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美之术’,即物化美的一种技术。它是作者运用一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通过造型和色彩等手段,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并首先诉之于人的视觉的艺术。按照国内外的通常用法,美术也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当然,这只是从该事物的基本属性而言的,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一切现象,尤其是当今世界,关于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等类话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图像复制技术的日益发达与广泛应用,现代美术领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不少现象一时难以界定,但是,从美术的基本属性来讲,笔者认为,目前这样去认识美术比较符合实际,也能给人以一个比较明确、清晰的概念。”
正是基于以上这种认识,奚传绩先生近20年中自觉地将专业的重心由单纯的美术史论研究转向美术史与美术教育理论的普及并重。他发现,美术史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假如它不和人们的现实需求相联系,就有可能面临被束之高阁的窘境;同时,离开大众尤其青少年群众审美素质的提高与改善,美术家、美术理论家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危险。他在《中国师范美术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认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似乎凡是在美术院校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美术教育家。所以,查一查各种美术家或艺术家词典,就会发现不少美术家都被人奉为美术教育家。可这些‘美术教育家’中究竟有多少人称得上是真正的美术教育家呢?稍稍认真审视一下近百年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状况就不难找出答案。与大量出版的各种画册、专业美术技法等书刊相比,近百年来出版的由我国学者编写的美术教育理论名著屈指可数,美术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建设还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似乎美术教育理论可以从美术实践中自发的形成。”
为了改变上述这种情况,他首先从美术教材入手,积极参与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各级美术教材的编写工作。自1980年参加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统编美术教材编写工作以后,长期参与初中、高中、中等师范、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美术统编教材。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由他主编、合编的美术教材和美术教学参考书共计20种32册。
这其中,由他独立编写的全国中等师范美术教材《美术鉴赏》一书,自1983年5月出版以来已连续印刷20多次,累计印数在300万册以上。这在同类教材中可谓是一个奇迹;1998年,由他策划并担任主要撰稿人的《普通高中美术欣赏录像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他参与编写张道一教授主编的高校“九五”规划重点教材《美术鉴赏》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由他编写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美术欣赏》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至今已出至第三版,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05年,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成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用书”。
历经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大量的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实践,使奚传绩教授在全国美术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届享有很高的声望。从中小学到中高等师范院校,再到高等专业学校,围绕美术教育与教学,他撰写了许多切中时弊、发人深思的专题论文,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为改善国内的美术教育献计献策。2012年6月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育丛谈》一书就是他有关美术教育论文的结果。
他参与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初中美术教材获新闻出版署主办的1994年图书奖二等奖。2001年,他所撰写的《中小学美术课的学科性质》一文获得《中国教育报》“美术教育与21世纪”征文一等奖。针对近十年来国内设计艺术教育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态势,他发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众多老师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历时数年完成了国内唯一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的编撰、出版工作。他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已故朱铭教授共同承担了该工具书的主编工作。
奚先生严谨、平实的美术教育理念和丰硕的成果,不仅对我国的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长期关注和参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和教材建设,对促进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2003年荣获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建设贡献奖。这是对奚先生治学、育人工作的最高褒奖。
如今,奚传绩教授虽然已经退休,并且即将进入耄耋之年,但是他退而不休,淡泊自安,希望仍有作为。
如果说美术史家的职责是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美术传统、美术宝藏薪火相传,如果说美术教育家的使命在于将无数美的种子深深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并期待它们有朝一日蔚然成林、繁花似锦,那么,奚传绩先生便自觉自愿地肩负起这样两项神圣的使命,实现了由传薪人到播种者的转化。这样的转化需要洞若观火的睿智与甘为红烛的责任心,更需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脚踏实地的苦干态度。愿传薪者的事业如虎添翼,愿播种者的天地越走越宽!
从奚老师家出来,又看见了院子里盛开的紫薇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或紫或翠的硕大花序格外艳丽。唐代诗人杜牧咏紫薇诗云:“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这字字句句,不正是奚传绩老师淡泊名利、不与争春之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吗?!
(本文主要参考并引用了师兄袁熙旸先生的《从传薪人到播种者——记美术史论家奚传绩》一文的相关内容。详见:《美术观察》2002年第11期第67-68页。)
(责任编辑:张同标)
‘The Crape Myrtle Blossoms with Autumn Morning Dew, Waiting not for Warm Spring when Flowers Bloom not Few.' ——Professor Xi Chuanji, a Famous Educationalist in Design History and Fine Arts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6.02.010
作者简介:周武忠,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历史理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