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跟《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写作

2016-06-29 06:28吴寿锦
湖南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父与子香梨文题

吴寿锦



塑造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跟《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写作

吴寿锦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主题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中有着坚定信念的父与子深深地震撼了我和学生。本文拟指导学生向课文学习塑造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一、学习精确拟题,初识“震撼”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的是地震时学校的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救出儿子的故事。这一文题精确地表明了当时的环境和人物。上课伊始,我提示学生从文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这一文题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引导学生体会文题的妙处。这样“小”而“实”的文题,有利于集中笔墨深化主旨写出震撼人心的人物。学到精确拟题的方法,初识了“震撼”,学生也自觉联系生活中的人,情不自禁地拟下自己想表达的文题,如《烈日下的爸爸》《风雨中的母女》《寒夜里的爷孙俩》《汽车上的老人》《千钧一发时的补鞋叔叔》等,落实落细的文题缩小了写作范围,有利于学生集中笔墨塑造人物形象。

二、学习精当选材,加深“震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怎样的父与子?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选择什么材料来写?”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提领全文的词句,加深对人物的领会。“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是文章的文眼,“了不起”一词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核心评价。作者围绕“了不起”择取了父亲那“失常”的“挖”,七岁儿子在黑暗中坚持安慰同伴、获救时让同伴先出来的“让”等素材,突出人物形象,震撼心灵。

柳纳兰同学学文后提笔写下《寒夜中的爷孙俩》:爷爷十分关心哥哥。哥哥读初三了,寒夜里,他在做作业,爷爷给哥哥装好热水袋,以温暖他的手,然后睡到哥哥的床上给他暖被子……哥哥知道了,在爷爷睡去后,悄悄把热水袋塞到爷爷的被子下……整篇短文围绕“暖”来选材,寒夜中爷孙俩互相温暖着,浓浓的亲情在心中流淌着……

三、学习细节描写,充实“震撼”

细节成就人物形象。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父亲“失常”的行为、语言和神情中。和别的父母不一样,他在悲痛之后,抱着“儿子在等着我”的念头,坚持“挖”了38小时。38小时,他该有多么疲惫,他是多么坚忍,多么令人震撼呀!这样的细节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和联想的空间,学生由此感悟到父亲那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的形象。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在黑暗的38小时里,不害怕,安慰同学“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而在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时,他先让同学出去。透过这些细节,学生领悟到父与子的品质。

在感受到细节描写的震撼力后,学生也学着通过细节描写来充实自己习作中的人物形象。叶羽航同学的《公交车上的母子》写自己提着五个香梨上车,把香梨袋塞到座位下面。身旁的阿姨却把袋子里的香梨分给邻位的一个哭喊的小姑娘,她的儿子更大方,把留下的香梨都分给别人,“我”也分得一个。“我”看了敢怒不敢言,只好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的香梨,在心里骂道:“这对母子真不要脸,拿别人的梨,慷慨自己。”“看着他们那乐呵呵的样子,听到车上的赞扬声,我的心在流血……”可是等他们下车后,“我”往座位下一看,自己的梨还在,只是多了个一样的空袋子,这下“我”在心里为母子俩竖起大拇指。

四、学习巧妙布局,延伸“震撼”

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提醒学生思考:假如作者不写父亲的失常,不写孩子得救时的对话,能这样感人吗?学生就这一问题作了许多假设:父亲挖了一半就坐在废墟上哭……父亲昏过去不久,救援人员挖到活着的14个孩子……父亲坚持挖,孩子没有得救……父亲挖得很艰难,挖了一阵停下,喝着水等待别人救援……这些假设减弱了父与子那“了不起”的品质。

学生从这些“假设”中学到了“一波三折”的巧妙布局方法,延伸扩展了作者的“震撼”。从学生的课后练笔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尽力运用学到的“布局”方法。黄鑫同学的《泥泞中的小女孩》写“我”去乡村外婆家,走在泥泞的路上,见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掉入水沟中,一位正在采野菊花的小女孩一次次帮助拉车,弄得满身是泥,还一脸灿烂的笑。而“我”怕弄脏衣服假装在赏菊花……这种“对比”的构思布局让小女孩“助人为乐”的形象跃然纸面。

五、塑造人物形象,巩固“震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学生所见大多是平常的环境、平凡的人物和普通的事件,要学习运用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需引导学生从平时接触人物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一抹平凡的表情,一段平常的故事”中去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许美珍同学在初读课文时,就写下《风雨中的母女》这一文题,并记下“母亲的爱如雨丝一样缠绵”这句话,在下课的十几分钟里写道:早晨母亲骂了我,我不服气地上学。中午放学时下起雨,我想母亲不会来接我了……就在我要和同学共伞,同学有些为难时,母亲匆匆赶到我面前,并责备自己到亲戚家拿菜而迟来送雨衣……我从母亲的表情中看出真诚的母爱。文中母亲的形象塑造虽不能说是“震撼人心”,至少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中的点睛之笔“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没有高雅的气质,也没有光嫩的皮肤,但她有一颗真挚的母爱之心,这颗心融化了我自私的想法。”这种表达同样是美妙的。受到课文的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用我笔叙我心,同样是在塑造震撼的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和县东平小学)

猜你喜欢
父与子香梨文题
玉露香梨“赛美人”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父与子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库尔勒香梨提质增效
有趣的父与子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香梨:瀚海的果实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