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费出版;新常态;资源建设
摘 要:文章分析了自费出版图书的特征与价值,并对图书馆如何做好采选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91-03
自费出版是供稿方出资的出版行为,由于其发行数量与方式多由供稿方自己处理,书界又称包销书或包发书。由于此类书在出版发行方面的特殊属性,给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此类书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尝试性提出在新常态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自费出版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
1.1 起源与定义
自费出版这种形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6月7日,文化部发布的《关于出版社兼办自费出版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肯定“自费出版是一条补充的出书渠道”,起因是为了解决出版社无力全部赔本出版学术性强、发行面窄的图书的困境。自费出版的定义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自费出版是指由作者(个人或单位)自出资金,委托出版单位出版作品的一种出版方式。自费出版的业务规范与流程与非自费出版相同,出版社必须对书稿进行政治审查,并且坚持一定的质量要求。
1.2 主要类型
自费出版的发端是基于繁荣学术、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而出现的一种出版的补充形式,所以自费出版的著作多以学术性为主,还有不少地方史料型图志图录类文献。自费出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学术著作;第二类是纪念性或总结性著作;第三类是一般读物,特别是一部分在出版以前对经济效益不好判断的书画及文学作品。其中学术著作与地方史志类文献是自费出版的主要类型,“学术专著是一种定位于相对高水平的知识分子的集中型学术作品,它的读者是显而易见的;它设想读者对专著的主旨是有见地的,并且具有一种专业兴趣”[1]。学术专著与地方史志类文献由于自身的价值,是不少高校与大型公共图书馆关注的重点。
1.3 产生原因
首先,自费出版的产生是社会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有越来越多的个人与机构希望梳理自己或单位的研究成果,并以出版的方式,让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其次,各类组织的专项基金也为学术著作的出版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都从客观上为自费形式出版创造了条件。再次,这与我国的出版管理政策密切相关,图书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在我国只能由国家依法设立的出版社出版。最后,与出版社的市场理性也有关系,出版社是经济组织,“从本质上来说,今天的出版商是从事内容获取和承担风险的组织,以特定种类文化产品的生产为导向”[2]“现代出版商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承担人”[3],市场对图书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加重了出版的市场风险,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对作者和出版单位而言,自费出版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2 自费出版特征、价值及对馆藏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
自费出版虽已存在多年,但以前的总量较小,近年来由于图书市场竞争加剧,出版发行的利润更难保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出于经济理性的考量,不少出版社将自费出版业务放在较以前更重要的位置。有些单位还单独设立了编辑中心处理此类业务,致使自费出版图书在整个出版业态的数量比例不断上升,有些出版社甚至达50%左右。面对此类出版现象新常态,作为图书馆人应更多研判自费出版图书的品质与特征、发行方式与流程,通过多元方法获得该类文献,优化馆藏资源建设。
2.1 自费出版特征
①资金主要来源于作者,由作者提供资金委托出版单位出版。②作品的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主要是学术著作,也出版一些内容健康、具有一定出版价值的非学术性作品。③作品的印刷数量、发行方式、出版费用的收取和支付等因素需要由作者和出版单位双方商定后共同决定。④印数较少,一般都由机构或作者包销,市场上较难看到。⑤出版单位一般可以收取适量的管理费用。
2.2 自费出版图书的分析
2.2.1 品种与规模增大。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共有583家出版社,共出版图书448,431种,其中初版书255,890种[4]。国内绝大部分出版社都有自费图书的出版,特别是一些社科类出版社。表1是上海三家知名出版机构近3年的初版与自费出版量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自费出版每年都有较明显的递增。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自费出版总量约40,000种以上,占总的出版新种比例约20%。
2.2.2 质量参差不一。自费出版图书以学术著作为主,学术著作总体质量较佳,地方史志类文献质量上乘,非学术著作有些品种质量次之。有些文献资料性强,特别是国家或省市级的大型项目或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已出版20多部,对上海市珍贵的文化遗存做了系统整理,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有些文献具较强的学术性,如“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文库”中的《论中国现代改译剧》《近现代戏曲名角制文化研究》《宋代勾栏形制复原》等著作,专业性较强,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些文献地域特征明显,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文物精华》,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编《都市印记——静安区建筑文化撷英》等,都是图录型著作,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还有如《长三角文丛》,主要是小说散文类的著作,有一定的阅读与保存价值。上述这些文献品质都较好,能较好地满足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求,应成为馆藏资源建设的新重点。
2.2.3 文献类型和品质与出版社有较明显关联。由于出版社的品牌、综合实力与编辑的专业素养等因素,不少出版社自费出版图书的类型也较集中。如:北京一家知名专业出版社每年自费出版类型中考古类占60%;自费出版图书的品质也多与出版社自身的品质有关,一线主流出版社自费出版文献的品质多较好,这缘于出版社与作者双方的选择结果。所以,品牌社的自费出版品种应是采选者关注的重点。
2.2.4 发行量较少,市场不易见到。自费出版过程作品的印刷数量、发行方式由作者与出版单位商定,所以作者的意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此部分书印数都较少,多则1,000套,少则几百套,有些机构或个人决定的印数主要用于定向赠送或系统分发,致使这部分书在市场上较难见到。由于分工与工作流程等原因,就是出版社发行部也未必知道此类书的出版发行情况。
2.3 自费出版对馆藏资源建设的影响
2.3.1 图书馆书目信息缺失。现在图书馆一般由招标获得固定的供货商,由供货商在固定时间内带领图书馆人员现采,或在固定时间内提供书目供图书馆挑选。由于供货商本身的书目信息获取能力、业务素养与中标扣率等原因,外加自费出版图书绝大部分在出版社发行书目系统内并无显示,所以作为中盘的供货商极难获得自费出版图书的信息,这使许多图书馆在书目信息这一起点上就失去了订购的可能性。
2.3.2 图书馆及供货商购置困难。图书馆即使在CIP(国家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内知道这类书的信息,直接将书目导出给供货商,但由于自费出版图书流向渠道的特殊性,出版社发行中心也无法给供货商供应此类图书。这样就造成了即使知道此类图书信息也无法购置的局面,浪费了采访人员的心血,也给馆藏资源建设带来了缺失,尤其在自费出版总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缺失不可谓不大。
任国祥:自费出版图书特征、价值与采选方略
3 新常态下解决自费出版文献采选的方略
由于社会进步、出版政策及出版社的经济理性考量,自费出版的品种与数量还会增加,这是图书馆人必须面临的新常态,而自费出版类学术著作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信息缺失、购置较难的情况下,图书馆人只能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创新方法,建立责任机制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3.1 树立合作思维,构建互动交流平台
3.1.1 加强沟通,做好尝试。图书馆要与一线主流出版社的总编办、出版科或市场部(现在一些中央级出版社都有针对图书馆服务的部门,主要提供信息服务,如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加强沟通,建立常态联系,通过他们找寻自费出版图书的规律与信息、规模与流程、结构与特点,为制订馆藏规划、确定特色收藏范围、对接自费出版发行流程做好准备。
3.1.2 建立机制,共组平台。图书馆要与其他一些同行如本地的大学图书馆、大型公共图书馆加强交流与联络,条件成熟的话,也可根据出版社的类型进行必要的分工,分头联系,分工负责,从中取得有益的书目信息,并实现共享。通过建立互相支持、协作、配合的平台,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渠道与书目来源的可持续性,为共同提高馆藏质量优化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3.2 确立整序思维,建立基于“整序”的书目体系
自费出版书目信息的全面与高品质是馆藏资源建设的基础。面对此类信息,需要采访人员做更多的“整序”工作。现代图书馆的采访与资源建设就是基于“整序”内涵展开的,就是对“无序”的各类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所以,图书馆应建立基于“整序”的自费出版文献书目,过滤一些品质不高的书目,这样可从信息源上最大限度地找寻适合高品质的馆藏品种,提高采选效率。
3.3 明确需求层次,确保文献品质
自费出版图书质量参差不一,各馆应以自己的馆藏建设目标、方针与重点制订采选自费出版图书的方案,明确馆藏的需求层级,挑选优质出版社的优质文献,补充高品质文献,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图书馆的专业读者服务。保障品质,避免采选质量不高的图书,对质量一般的可依据学科与馆藏建设的情况,选择性地订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自费出版图书的价值,才能推进馆藏资源建设的多元化,优化资源建设结构。
3.4 制订超前方略,确立面向“印前”的订购机制
由于自费出版图书发行数量与方式都是出版方与作者商定的,所以不可控因素较多,即使图书馆获得信息后图书的供应也未必有保障。因此,较有效的方法是确立印前订购。上海图书馆就此模式做了尝试,先委托特色图书供货商加强与出版社相关科室的联系,达成合作协议,然后在开印前两周获得自费出版图书详细的信息,包括书号、定价、作者、书名、内容简介、读者对象等,由图书馆在印前报出订购数量,特色供货商多方征订后集中报数,使出版社在定向给供稿方的同时再多印一定数量,以确保图书馆的需求。
3.5 建立“人—书”关联责任制度,明确流程与责任
自费出版文献的采选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制订一套有利于资源建设的制度与流程,从有利于文献收藏,有利于采访流程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发挥出版社或供货商积极性角度多加考量。由于自费出版图书的特殊性,对采访人员要求较高,既要了解出版社的情况,又要熟悉图书价值,还要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来主动对接供货商,所以只有建立“人—书”关联责任制度,明确专人的工作职责与数量、质量,才能将自费出版图书的资源建设落到实处。
总之,自费出版是出版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只有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开拓路径,创新方法,重铸流程,才能发现更多的优质自费出版文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2] 约翰·B·汤普森著.数字时代的图书[M]. 张志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78.
[3] 于文.出版商的诞生:不确定性与18世纪英国图书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75.
[4] 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9-06.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