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影戏

2016-06-28 06:20朱吏
寻根 2016年3期
关键词:声腔海盐海宁

朱吏

中国皮影戏表演方式十分独特,并于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自成一派,被当地人称为“羊皮戏”,它“以皮制人、以光作影、以卷作本、以影作戏”,将众多非现实的人物在幕前表现得栩栩如生,用独特的操作方式使得一个个艺术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

声腔优美独特

声腔是海宁皮影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这部分又不同于北方皮影戏,它不仅吸收了北方皮影戏的声腔和造型,又与海宁当地民间小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表演艺术。海宁皮影戏唱腔上采用了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和海盐腔两大声腔,此为其他传统戏剧所不具的艺术特色。

海宁皮影戏的武戏唱腔以弋阳腔为主。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根据此文献记载,弋阳腔应为乱弹。弋阳腔唱腔一般比较高亢激昂,十分适合作为武戏的开台戏曲调,常以板胡、二胡伴奏。

海宁皮影戏的文戏唱腔以阿拉腔为主,而阿拉腔又和海盐腔有何渊源呢?陈宰老先生认为,“海盐腔的起源是通过海宁羊皮戏的‘阿拉腔——盐曲,传到澉浦(镇)后,才出现了所谓‘海盐腔”。海宁皮影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圣标老先生认为,“海宁皮影戏采用了我国古老声腔中的‘弋阳腔和当地‘盐官古曲的遗音即‘阿拉腔(也称盐曲,就是‘海盐腔)为基调作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声腔流派。由此海宁皮影戏的声腔亦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一直沿用至今”。海宁皮影戏国遗传承人徐二男老先生说:“北方的北调,我们南方的南腔,结合起来了,文戏唱弋阳腔,我们这个戏唱阿拉腔,这个过去叫长腔,清朝道光的时候就叫长腔。现在四大名腔当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我们皮影戏是唱海盐腔。海盐腔本来就是我们盐官盐曲的曲调,真正叫长腔是清朝时代。”海盐腔曲调一般较为古朴淡雅,多用于抒情叙述的正本戏,常以唢呐、笛子伴奏。

曲牌剧目丰富

海宁皮影戏的曲牌是皮影戏表演时的一种专用乐曲,其名称有艳阳天、太极阴阳、祥云万道、倒地煞等。据崔金华、石晨阳介绍,海宁皮影戏整个音乐曲牌曲调近百种,现在保留的仅有四十余种。

海宁皮影戏十分注重受众群体的多样性,它一方面在声腔上尽量与地方接轨,结合地方方言进行表演;另一方面在表演曲目上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表演。在近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它不断地将乡土特色融入表演当中,不仅迎合了本地观众的口味,而且给海宁皮影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除了曲牌,海宁皮影戏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剧目。海宁皮影戏擅长表演神话剧和武打戏,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其剧目之丰富程度,非其他类别戏剧所能比拟。据1956年统计,有303出;2004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整理出243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剧目是海宁皮影戏独有的。但是由于海宁皮影戏口传心授的传承特点,每位艺人学习之时都会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或多或少造成部分剧目无法传承下去。现如今,一般的皮影艺人只能表演几十个较为热门的剧目,这也导致了海宁皮影戏的剧目失传十分严重的现象。

另外,海宁皮影戏还将诸多民间小调吸收进来,增强了艺术效果,使观众备感亲切。其现有曲牌有唢呐牌子和民乐牌子,其中唢呐牌子有家住在、哭相思、八仙、艳阳天、天降下、点将阵、上青楼、太极阴阳、祥云万道、工尺上、水龙吟、将军令、尾声等;民乐牌子有三六、八板调、快乐、阳谷景、小开门、喜相逢、朝天子、绊地根、引花神、玉堂春、拜香调、天下同、苦黄连、花八板、三化子、进洞房、宴乐乐、倒地煞、扬州举胜、柳青娘等。

民俗文化应景

海宁皮影戏的表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但也有相对固定的民俗活动。如:为祈求蚕桑生产有好收成而演蚕花戏,为惩罚村中有人偷盗而演禁格戏,为求神佛保佑家人身体康复而演还愿戏,为建造房屋而演上梁戏,在庙会或神佛诞辰期间演神戏,为孩子演周岁戏,为新婚演暖房戏,为老人表演祝寿戏,等等。

海宁皮影戏的表演主要是迎合岁时节令和民间需求的应景表演,以祈福纳祥、保佑平安为主。除此之外,海宁皮影戏的表演也有一些禁忌事项需要注意,以免犯忌讳。“如果这个村子里有人家失火了,我们就要做水戏,比如《水漫金山寺》《水战鸡头山》,以求冲掉晦气;如果村里有人家生孩子,就要演《养子得宝》《张家五状元》《文七魁观武七魁》等口彩戏……如果东家叫我们做戏,我首先要问东家姓什么,怕戏里的词犯了忌讳。比如,东家姓‘黄,那么《黄巢登帝》就可以做的,《灭黄巢》就绝对不能做了。”(许志伟:《海宁皮影戏,古老的中国式动画》,载于《民族论坛》,2007年第5期)因此,海宁皮影戏不仅仅要求表演者手上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求他们脑子里有灵活的想法。倘若没有长期积累的生活和表演经验,想要成功地表演一出海宁皮影戏则着实困难。

工艺造型精美

海宁皮影戏影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它重彩绘,少雕镂,单线平涂,风格鲜明。传统的海宁皮影戏人物,都是采取侧面造型,单腿单眼,特点是脸型圆活、单眼侧面,少夸张、近实像,富有人情味,并颇具民族特色。

海宁皮影戏虽由北方传入,却又远不同于北方皮影戏。北方的皮影是可以填色的剪纸,造型粗犷,线条简练。南方的皮影却是近乎单线平涂的装饰性工笔画,细腻雅致,制作精良。海宁皮影戏影偶分为头像、身段、特型人像、演出道具等。其中,头像造型就极具艺术特色。头像,又称头茬、头揸,就是皮影人物的头部。整个头茬,从面部到头饰,采用单线简洁地勾勒而成,再用纯色晕染。面部除了嘴部和丑角鼻子使用红色外一般较少用色,头饰则色彩丰富,有黄色、红色、绿色、黑色、蓝色等。面部线条的粗细软硬根据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小生、小旦的线条相对细劲,净角等相对粗硬。头茬有着较为程式化的规定,如同京剧的脸谱一样,皮影的头像颜色也有着辨识人物身份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刚正,白色代表奸佞,等等。除此之外,海宁皮影戏也着重对影偶眼睛进行刻画,如细眉细眼的旦角,浓眉大眼的生角,粗眉环眼的净角,等等。如此精细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失为海宁皮影戏的一大特色。

除精美的影偶造型以外,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是海宁皮影戏不可或缺的又一大特色。影偶制作工序异常繁杂,具体制作过程分为起稿、选皮、过稿、剪形、清洗、勾墨、上色、上油、缝接、缝翎管、装竹签等11道工序。谈及当代影偶制作,不得不提的便是老艺人王钱松,他不仅是海宁皮影戏的传承人,还是嘉兴市十分著名的剪纸艺人,在当地被称为“剪纸王”。他将自己剪纸方面的造诣作为基础,又系统地学习影偶制作流程,再加上自己潜心研究影偶的造型特点、变化规律、色彩要求等,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海宁皮影戏发展传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正是由于有如此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一心扑在皮影戏事业上的老艺人,才有如今蓬勃发展的海宁皮影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正是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如果从“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算起,海宁皮影戏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在声腔风格、曲牌剧目,还是在造型艺术方面都基本保留了传统样式,也因此成为我国古老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员。海宁皮影戏源于北方,却又不同于北方。它不仅拥有优美独特的声腔和丰富的曲牌剧目,而且拥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精美的工艺造型,这是其他类别皮影戏或类似剧种十分缺少的。

近些年来,海宁皮影戏发展较为迅速。2006年,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海宁皮影戏赫然在列;2008年,海宁市江南皮影艺术团被评为“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2009年,海宁市开始实施“师徒签约机制”,每年从学徒中挑选出具有培养资质和发展前途的,和传承人签订师徒传承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成果等,确保传承工作有计划,出成果;2010年,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被评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从此海宁皮影戏开始走进了校园;2011年,海宁皮影戏馆被评为“浙江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同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功入选。目前,海宁市非遗馆已在规划建设之中,相信海宁皮影戏一定会在规划之列。

猜你喜欢
声腔海盐海宁
粗海盐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粗海盐
天下奇观海宁潮
海盐可可
试探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