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毛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同期,还举办了“三品”战略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论坛,来自浙江、河北、广东、山东的5位产业集群代表就“三品战略”进行对话,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产业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
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建华:
完善产品品质 对接有效需求
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16年的探索,解决了众多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问题。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需求和创造需求的角度出发,“三品”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当然,仅仅满足需求还远远不够,企业还要向引领需求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有前瞻的眼光。尤其是当下,我们的产品非常多元,但却缺乏导向性的消费引领,要知道,能够引领消费的产品一定是有品质的,因此企业要在“三品”战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产品品质,对接有效的消费需求。
河北省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郑春雨:
高品质羊绒制品将力拓内销市场
“三品”战略的提出,对羊绒产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契机,对于清河羊绒产业调结构、转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羊绒与生俱来就是高品质和奢侈品的代名词,过去更多的是出口国外,被境外消费者所享用。国内羊绒制品无论在款式还是定位上都受国际市场影响,不过在近两年,清河也在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内销市场,让更多国人享受品质优异的羊绒制品。毋庸置疑,产业要想进一步拓展市场,必须要在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上下功夫。
实际上,清河羊绒除了把外销的高品质产品向内销市场转移外,在增品种方面,还将针织产品向梭织、双面呢等领域大力拓展,同时还进行与丝绒混纺,与其他高科技纤维结合起来,生产出适合夏季、春秋季的服饰产品。在提升品质上,则要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目前,清河已与一些院校合作,改进生产设备,在纺纱环节也在做自动化改造,尤其电脑针织设备是近两年大力提升的环节。
在创品牌方面,清河虽显滞后,,但在羊绒制品市场起步以后,清河羊绒企业的品牌意识也逐渐萌发,目前,清河有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16个,尤其是去年,清河的衣尚和宏业两大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广东省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 李胜利:
大朗是“三品”受益者
大朗是我国最大的毛针织生产基地,也是以外贸为主的产业集群,通过多年运行,在整个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这也使得大朗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近年来,大朗利用这些先进的理念改进生产线,朝着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向转变。与此同时,大朗还到国外设厂,积极寻求境外机会,输出先进的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中国纺织业是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的产业,也是衣着用和产业用并举的产业,毛纺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早在8年前大朗就开始在品种、品质和品牌方面发力,大朗是“三品”的早期践行者,也是受益者。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对品种、品质、品牌的不断提升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山东省海阳市针织毛衫行业协会会长 孙程明:
毛针织品要质量,更要高附加值
“三品战略”不仅仅是国家战略,对海阳产业集群来说也是必然选择。在“十二五”期间,海阳被授牌为“中国毛衫名城”。
以往,海阳是一个靠贴牌加工的外向型集群,利润微薄,而“三品战略”的提出,为海阳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他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且对欧洲关税全免,但他们也存在两大劣势,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港和码头都很小,二是产业链不完善,影响产业发展。
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产业或者说毛衫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前提必须是与时俱进,并深入践行“三品战略”。比如在土耳其,他们一家年产三四百万件的羊毛衫企业,产品平均售价在13~14美元,而我们仅有6~7美元,相差近一倍,这说明我们在设计研发、品牌附加值方面都有所欠缺。
目前,海阳的做法是注册海阳羊毛衫集体商标,制定统一标准;寻找原料,打造自己的原料、辅料市场;打造海阳毛针织产业带。另外就是成立海阳毛衫的检验检测中心,为质量品质的把控提供平台等等。
浙江省慈溪市毛绒协会名誉会长 余万军:
人造毛皮品牌之路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慈溪的主要产品是人造毛皮。
那么是不是人造的都不好?很多人认为人造毛皮是假的、水货,实则不然,人造毛皮恰恰是代表绿色环保、先进和和谐生态的产物,因为它的存在减少了动物杀戮。
近年来,慈溪的长毛绒行业发展较快,但最近几年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冲击,发展速度放缓。不过我们始终认为,即使进入一个调整期,慈溪也不再会走以量取胜这条路,而是要把产品品质做好,提升产品附加值,注重产品时尚度和历史文化,要让产业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做出优异的品质。
当然,品牌化建设也非常重要,在品牌化之路的过程中,我们仍旧呼吁政府监管和相关标准的出台来为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