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燕,李文欣
(1.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陕西 三原 713800;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浅析泾惠渠灌区世行贷款项目骨干渠系工程改造效益
文燕1,李文欣2
(1.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陕西 三原 713800;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分析泾惠渠灌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骨干渠系工程的实施的效益,从管护费用、渠系水利用率、减少渗漏量、增引适时水量等方面分析工程效益,从农业增产、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社会效益,从节水意识、农村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分析管理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灌区改造;工程效益;管理效益;环境效益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在举世闻名的秦郑国渠的基础上,经李仪祉先生主持设计,于1932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近代水利灌溉工程。解放后,几经改建、扩建,发展成为灌溉面积9.77万 hm2的大型灌区,是陕西省粮食和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从1949-2006年的57年间累计生产粮食约220亿 kg。但由于运行时间长久,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制约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灌溉效益的发挥。1999-2006年对灌区工程进行了更新改造,其中骨干渠系工程投资6 204万元,改造干支渠道101.39 km,从此灌区工程设施老化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1改造确保了灌区的输水安全,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
泾惠渠罐区自1932年建成运行至世行贷款项目更新改造前,已经运行70余年,多数工程设施已老化,渠系输水不畅,长期带病运行,特别是部分干渠、多数支渠为土渠,过流能力不足,淤积、冲刷严重,工程面貌差,输水时决口、漫溢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项目的实施,基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改造渠段过水能力达到设计标准,有效改善了灌区工程运行条件,控制的农田实现灌排有序,工程面貌很大程度的改观
1)完成衬砌干支渠道101.39 km,使灌区干支渠衬砌率提高了26.67%,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灌区工程设施安全运行程度大大提高,杜绝了决口、漫溢等工程险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改造工程实施前,被改造区段年均发生决口、漫溢等工程险情近60次,改造后10余年来,改造区段未出现一次工程险情,年节约抢险维修费用100余万元;同时,年均减少清淤50余万 m3,年均减少管理维修费用300余万元。灌区工程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促进了灌区综合效益的正常发挥。
2)灌区渠系水利用率大大提高。项目实施前,由于大多数渠系属土渠,平均稳渗强度达到60 L/m2·h,经衬砌后混凝土渠道平均稳渗强度降低到3 L/m2·h,使各渠道水利用率提高4~10个百分点,涉及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9以上,改造渠段年均减少渗漏损失2 631万 m3,折合到渠首引水量为3 209万 m3(详见表1),节水效益显著。
3)灌区工程设施改善,完好率提高干支渠基本可以按照设计标准通水运行,大多数渠道还可按照加大流量满负荷运行,灌区适时水量的供给量大大提升,改造渠段年可增加适时水量 1 396万 m3,折合到渠首引水量为1 865万 m3(详见表2),缓解了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的缺水状况,“救命水”效益十分显著。
4)促进了灌区农作物稳产高产。工程的实施,恢复灌溉面积1.1万 hm2,改善灌溉面积2.31万 hm2,因灌溉增产年净收益增收11 256万元(详见表3,4)。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项目实施前,灌区大部分管渠道为土渠,达不到设计过流能力,下游无法灌溉,农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的实施,减少了渗漏损失,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
1)改造工程涉及范围粮食亩均粮食增产200 kg,灌区年均生产粮食达到7.2亿 kg,保障了陕西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2)促进了灌区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粮经比例由工程
实施前的0.8:0.2逐步调整为0.76:0.24,灌区蔬菜、瓜果等高经作物比例不断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如灌区的三原县,工程开始实施时的2001、20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 734元、1 789元、1 935元,项目实施后,经几年运行,2012、2013、2014年分别为8 383元、9 607元、10 846元,平均增长5.3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 改造渠段年减少渗漏损失量计算表
注:1、干渠原有部分衬砌改造改造,节水效果按理论损失的40%计算。2、水量计算均为斗口水量。3、年均运行时间只计灌溉用水时间,不计算单纯发电时间。
表2 改造渠段年增引适时水量计算表
注:1、增引适时流量为用水高峰期缺水量的50%,增引适时水时间为用水高峰期缺水时间的60%。2、增引适时水量均为斗口水量。
3)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转变。结合政府倡导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优化了作物的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结构由单一种植业转变成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共同发展,奶、肉、蛋等畜牧业、养殖业已成为了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4)促进了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灌区农民在重点搞好粮食作物种植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林果、林草业,从而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和协调发展。
表3 泾惠渠灌区农产品多年平均灌溉亩增产量计算表
表4 泾惠渠灌区正常运行期灌溉效益计算表
3促进了群众参与水利工程管理,节水意识显著增强
项目实施前,骨干渠系大多土渠输水,工程不配套,输水损失大,加之田间配套落后,灌区灌溉用水率低,通过对骨干干支渠进行改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已由项目实施前的0.517提高到0.548,近几年来,灌区在泾河流量减少、渠首引水量没有增加甚至是减少的情况下,由于项目实施效益的产生,灌区很多失灌面积得到恢复,高经作物得到适时灌溉,有效灌溉面积逐年恢复扩大,使实际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项目实施,恢复灌溉面积1.1万 hm2,改善灌溉面积2.31万 hm2。随着改造后工程设施的投入运行,灌溉保证率的提高,使灌区的粮食稳产、高产得到了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从而调动了地方政府、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加大了田间工程的投入力度,项目实施带动各方投资,衬砌改造田间渠道200多公里,使斗渠衬砌率达到38.76%,斗渠水利用系数由0.7提高到0.85以上,极大地改善了斗渠及其以下工程的落后面貌。同时,群众自发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保护、维护工程设施的意识不断增强。改变了以前大水漫灌等粗放型灌溉方式,大部分区域实现节水灌溉,农民节水意识得到加强,使节水成为农民的自觉习惯。农村基层组织也把农村节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节水机构,研究推广节水措施,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形成了人人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4结语
近年来,灌区水源-泾河也同大多数北方河流一样,年径流量逐年减少,致使灌区时段缺水现象突出,加之灌区为渠井双灌,双灌面积在项目实施前已达81.2%。由于工程老化,不配套,灌溉保证率低,灌区缺水突出,许多群众弃渠用井,致使灌区地下水位采补失衡,地下水位下降。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河源来水的有效利用率,有效地改善了灌溉条件和农民的生产用水条件,适度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据近10年实测资料,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位已经基本稳定,并向“渠井结合、以渠养井、以井补渠、丰存枯用”的良性方向恢复。通过项目区跨渠桥梁等建筑物的改造、渠路结合段渠堤的修缮,对渠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绿化治理,栽植防护林10万余株,绿化干支渠道120 km,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让受益区群众感受到生态家园建设对农民的好处,推进了垃圾、秸秆、粪便、污水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燃料、饲料等资源;发展循环农业,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转变,从而使村庄净化、环境绿化、文明富裕,促进了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项目区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有效地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之忠.泾惠渠灌区北干一支渠渠道防渗效果的实验研究.防渗技术.1999(2).
[2]任之忠,李洁,等.泾惠渠灌区北干一支渠渗漏测验试验报告.
[3]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泾惠渠灌区竣工报告(2006).
[4]陕西水利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文燕(1973-),女,陕西三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3-01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