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昌瓷板画自“像”到“神”的升华

2016-06-25 21:59胡权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升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权权

摘 要 2008年6月,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非物质”是指瓷板画自身所蕴涵的艺术性,而“文化遗产”是指其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表现形式。南昌瓷板画的传承是内在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门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从最初的尝试起步阶段到现在形成规模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蜕变过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形写神 升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肖像画”一词世纪初由欧洲引进,但“肖像”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陆游《入蜀记》:“故当时乐章曰:‘范金肖像申阙严奉,宫馆状翚飞,万灵拱卫瑞烟披,堤栁映黄麾”。只是这个时期的肖像指的是雕像或塑像而非绘画。在我国古代,称肖像画为“传神写照”、“写真”、“传影”等。走出“像”的误区“像”的文字解释从绘画角度讲是指“有比照的人或物所做(绘)成的图型和纹样”。

清朝末年,肖像画画法利用西洋白纸,可以画出逼真的肖像,因而在民间十分盛行 比传统画相表现力更强。

照片是瓷上肖像画必不可少的比照对象。1840年,法国的摄影术传入中国,若要论“像”,纸上肖像画法是远不及照片的,这对于当时民间盛行纸上肖像画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使得纸上肖像画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纸上肖像画法和摄影照片之间却有个共同的缺陷,便是容易受潮变色,不易长久保存。瓷上肖像画就在此时以其自身独有的优点(可永久保存、永不褪色,又具很高收藏价值)的优点诞生成为了瓷板画众多题材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瓷上肖像画,同时也派生出一大批民间瓷上肖像画艺人。

早期开瓷上肖像画之先河的邓碧珊(1874—1930年)珠山八友之一,是最早用九宫格画瓷像的创始人,至今仍为瓷上肖像画必备工具之一。民国初年,梁兑石在现今的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了丽泽轩瓷庄,为南昌瓷板画的承传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瓷板画艺人。

然而,在过去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瓷板画艺人多半来自社会底层,其中大部分艺人从事瓷上肖像画职业最现实的目的还只是处在解决温饱谋生的阶段,因而肖像画艺人艺人对瓷板画的最高要求是对比照片是否“走样”、是否“像”,其最朴素的艺术追求也自然是以照片的本真为最高目标。早期瓷上肖像画艺人崇尚的是再现或写实主义,希望客观地再现出或模仿出照片上人物的肖像,这种复制、替代物或仿照物虽然它与原复制物不是同一件东西,但又可与原物交换(替代原物)。当然这样的复制品——肖像瓷板画在当时也确实产生了明显实际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摄影技术的提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过去手绘肖像瓷板画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人工复制的时代走向绝境。绝境中“神”化 “神 ”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在人物绘画创作中所谓的神,就是指人物的内在“精神面貌 性格特征”。

“传神”与“写照”最早均出现在顾恺之的论画语录中,据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顾恺之《画论》中也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其目的是达到形神兼备。瓷上肖像画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其并不仅仅只是人物外在形象的简单再现复制,而应该是表现人物真实个性、精神气质、人物情感,深刻揭示人物灵魂,是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

从现时瓷上肖像画艺术表现和早期对摄影照片的再现复制对比虽有差异,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个“真”,区别之处却在于一个“神”。

相对表现的对象而言。这个“真”当然并不只是早期瓷上肖像画上对客体对象的所表现的外在的“形似”为满足的“真”,而是对所要表现对象内在个性、精神气质、人物情感的真——也就是要求“神似”,艺术家们更愿意称之为“传神”。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以来,就阐明了“神”对“形”的依赖关系,和作为表现手段的形似为作为目的的神似服务的关系。要求瓷上肖像艺人通过对外形特征的刻画,传达出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相对创作者主体瓷上肖像画艺人而言。肖像画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运用理性真实刻画表现对象同时,也会将个人感性的内心真实的情感、深挚的艺术思想、心境融入到所要表现的对象中,达到“移情于画”“我画合一”才能使作品“活”起来,更具生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因此,“神似”是一种更高的追求,是运用一定艺术手段,真实形象地传达出客观对象本质精神。

南昌瓷板画作为承载南昌赣文化的这样一门带有浓厚区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从承传的角度讲具有浑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历史积淀、独特绘画技巧和精湛的烧制工艺。从发展的角度看,瓷上肖像画艺人不仅要追求作品的神似,提高作品的技艺水平,同时还应包括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南昌瓷板画的发展关键在于主体内在观念的转变,是一种思想与认识的升华。

猜你喜欢
升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贪吃蛇升华记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从管理到治理是一种升华
音乐的构成——声·音·乐的层次升华(二)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