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芃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教师抓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认识到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历史史实中素材和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 历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代要求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论从史出,循序渐进,制定多元目标,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事,做到让学生学习史实的同时,就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方面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在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到今,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这些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还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历史知识竞赛,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故事会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
道德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而不是成年以后。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3性格的养成方面
历史中既有正义的、扞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也有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懦弱的民族败类,对此我们可以提醒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并引以为戒,引导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至每个环节之中。经常有学生说读书有什么用,就算考上大学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读书真的没用么?考大学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气质截然不同,在学习中要明确方向和目的,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这件事。
在历史课堂上应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德育渗透,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王少牛.把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在历史教学中[J].文理导航,2011.
[2] 马雪.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 耿合庆.历史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
[4] 朱擎栋.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5.
[5] 刘小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
[6] 高明海.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