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长在幼儿钢琴学习中的角色扮演

2016-06-25 21:24杨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角色家长幼儿

杨璇

摘 要 目前,全国各地有很多学龄前的幼儿学习钢琴。随着社会教育意识的普遍提高,很多家长意识到钢琴学习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然而3—6岁幼儿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思维力都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独立地去学习钢琴是很困难的,因此,可以说,在3—6岁幼儿学琴的过程中,家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角色扮演对于幼儿学琴的状态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家长 幼儿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于钢琴是很陌生的,而且也不了解孩子学习钢琴的心理特点,面对孩子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有的家长功利心过重,对自己孩子学琴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不恰当;有的家长好高骛远,忽视了对孩子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有的家长为孩子落后于别人的水平而心急气恼;有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严格的练琴计划不料孩子的练琴效率得不到提高。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针对家长的角色指导却是一个空白。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笔者希望能用专业知识深入调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指导,同时也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访谈发现极少数家长做了学琴前的准备,而且大部分家长认为家长在幼儿学琴的坚持性中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对于幼儿学琴的兴趣,没有影响。同时很多家长困惑,到底该不该参与孩子上课练琴。这里针对家长们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浅陋的建议。

1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

家长应该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孩子的性格、年龄、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学琴的状态、面对的困难是不一样的。例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琴童,弹琴的时候容易兴奋,但是很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情绪反应强烈,易冲动,家长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毅力,监督、激励孩子在练琴的时候能注意力集中,直到练完了再去玩。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琴童,更需要家长的表扬和激励,和他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应该了解孩子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然后在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

不懂音乐,是不是就辅导不了孩子?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是内行,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所以让孩子自己练吧。其实这是个误区,4岁小朋友能吸收的知识,家长肯定也可以学会,而且比幼儿吸收得更快,了解更深入。幼儿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理解,可能家长只需要十分钟,幼儿上完课后可能练琴的时候只记得一部分,但是家长可以都记住。在孩子学琴的初始阶段,练琴的时候同时注意节奏、音准、手型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很困难的 ,如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打节拍,听一听有没有弹错的音,看看手腕是否放平,和孩子一起练琴,那么孩子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也更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坚持下去。

2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学琴环境,做孩子学琴的环境准备者

学琴前,给孩子一个过渡的阶段,让钢琴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家庭这个小环境,孩子所接触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画面都有可能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深的影响着他的未来。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热爱音乐的氛围:在孩子学琴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钢琴的图片、视频等等;在孩子看动画片时,让孩子注意听背景音乐,比如《猫和老鼠》里的钢琴曲;也可以带孩子去钢琴演奏现场,让孩子感受到现场听钢琴的声音是多么美妙;给孩子讲一些钢琴家的故事,或者讲讲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钢琴的人。在经过熟悉钢琴这个过渡期之后,孩子就不会对钢琴感到陌生了,这对孩子自然地接受钢琴、喜欢钢琴是有帮助的。

3和孩子一起听课,做孩子学琴的辅导者

没有专业知识,家长可以学习如何在幼儿钢琴学习中做一个辅导者。在和孩子一起听课的过程中,配合好的家长应该是课堂上冷静的旁观者、认真的思考者,牢记老师上课中提出的要求,适当记笔记,关注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练的不好的地方,成为老师与学生的好帮手。然后在课后和老师交流辅导孩子的重难点和方法,在练琴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指导、评价、反馈和激励。比如:在孩子学琴的初始阶段,练琴的时候同时注意节奏、音准、手型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很困难的 ,如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打节拍,听一听有没有弹错的音,看看手腕是否放平,和孩子一起练琴,那么孩子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些,这也有利于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坚持下去。

4帮助孩子保持对钢琴的兴趣,做孩子的心情调节者

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练琴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监督者、辅导者,更应该是孩子的小伙伴,和孩子一起感受练琴的乐趣。这方面,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简单的小乐曲,如果加入一些游戏、互动,也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家长和孩子一起练琴时,和孩子一起唱谱、一起打节拍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音乐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幼儿弹奏一些简短的没有歌词的曲子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编一编歌词,将小儿歌和短句子、词语加入在歌词里,孩子还可以感受到自编自唱,边弹边唱的快乐。

孩子练琴,家长可以录音,然后播放给孩子听,让他自己听听哪儿弹得不好。还可以将孩子特别喜欢的曲子录下来,在每天睡觉前放给孩子听,或者在家人一起吃饭前听一听,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再觉得练琴是一件苦涩的事。

举行家庭小演奏会。在孩子学的曲目比较多的时候,召集全家人一起当孩子的听众,给孩子举办一个小型的音乐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岩.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提升幼儿钢琴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音乐教育,2015(3).

[3] 方乐乐.从发展心理学及社会生态学视角探索3-6岁幼儿钢琴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4).

[4] 代丽平.如何运用自然、生活音响导入幼儿钢琴学习[J].钢琴艺术,2008(9).

猜你喜欢
角色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