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全民健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究

2016-06-25 18:30余传涨齐永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全民球队体质

余传涨 齐永洁

摘 要 在网络时代,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积极性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现象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关注点。对于大学生全民健身运动,在加强对学生群体体质情况分析的同时,需要构建出有效的校园体育文化载体,从而促进学生整体体质提高。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在竞技和观赏中领悟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价值。近年来,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通过球类赛事、定向赛、太极拳比赛以及运动会等一些赛事的运用,同时通过举办零门槛的趣味运动项目,充分调动工程分院内部所有学生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促进分院内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

1学生体质及健身情况分析

据统计,在2014年的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工程分院学生的不合格率达到了7.56%,而优秀的比率仅仅只为0.89%,良好率为38.26%, 44.92%的多数群体为合格。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群体的锻炼情况,对工程学院学生群体中的453位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中,有37.75%的同学没有固定的运动频率,生活缺少必需的锻炼;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一周锻炼两次,占调查人数的仅为27.81%。普遍的锻炼时长为1-2小时左右,占了全部人数的51.66%。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运动伙伴,仅4.64%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缺少游泳馆等也是导致同学们不运动的原因之一。60.9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质不如高中,20.53%的学生认为有所提高,其他学生认为无差异。参与校园内举办的体育活动的次数有高达64.9%的学生选择了1-5次,而一次都未参加的占到19.87%。如何提高同学们体育活动参与度的问题上还是任重道远的。

2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2.1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组织举办的一些体育健身类体育项目,形式上单一,缺乏新意和趣味性,难以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些新活动移植了一些旧活动的主体,只是在形式作了一定的改变,无法达到加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标。

2.2过于注重竞技类体育活动

传统体育项目过分强调竞技,大学生不是运动员,要多举办一些零门槛的趣味性体育活动。工程的五大球队在为工程学子提供运动锻炼机会上有很大帮助。最受欢迎的是定向赛等创新型活动,支持率高达68.87%。可以说明,学生偏好半娱乐半竞技性质的体育类健身活动。

2.3学生健身积极性下降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参与日常的体育健身活动。对于此类的同学,在通过改善活动形式提高吸引度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规定,提高所必须修的体育课的数量,确保每一个学生底线的运动量。

3引导学生全民健身运动的措施

3.1大力营造校园体育健身文化氛围

丰富多样的健身文化活动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通过开展“校园健身文化系列活动”,既可让大学生对健身活动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健身的意义、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工程学院在各大平台加大了对所办的体育类活动的比赛信息等进行了及时报道,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的报道来形成榜样效应。加大学生群体的奖励,以物资奖励杰出体育成绩或积极参与学院体育活动的个人或团体,尤其对于大项运动比赛,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办法。同时,在学生的评奖评优过程中,适当地加大学生群体奖励力度,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

3.2加强体育活动参与度动态监控

很多种类的体育健身类活动已经举办多届,但举办方对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后期反馈信息缺乏跟踪调查,亮点得不到筛选,纰漏无法得到重视。对各种体育活动举办情况应进行及时的动态监控,调查了解校园内学生的运动种类偏好,并对大学生的偏好活动形式进行探索,这样将有助于组织方不断改进创新活动的形式,提升活动质量。

3.3高效利用校园健身设备和场所

当前,学校的体育健身资源不够完备,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校园内缺乏相应的健身设备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学生健身的想法。为让运动健身真正普及到所有人,高效利用校园内健身设备及场所,采取有效的活动形式,将吸引一大批的潜在健身者,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本校体育健身资源潜力,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

3.4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

工程学院的五个球队管理已经日趋成熟,每个球队目前都能够带动一大批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但是由于球队具有选拔性,并非零门槛,不少兴趣爱好者可能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无法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各球队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五大球队为“点”,通过举办篮球新生杯,足球工程杯等一系列活动来刻画“线”,充分迎合全民健身的宗旨,设置更多零门槛的趣味运动项目来形成“面”。最后配合上更多的球队文化宣传以及活动后期整理报道形成有深度、有实效、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体制”。

参考文献

[1] 贾文,田海燕.高校校园体育竞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70-71.

[2] 范洪玲.高校校园健身文化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3:83-86.

[3] 任洪飞.长春市普通高校校园健身文化现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3:180.

猜你喜欢
全民球队体质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民·爱·阅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菜鸟球队菜鸟兵
可持续全民医保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