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杰
创新 突破 超越
◎翟俊杰
今天举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暨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很有意义。现在咱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就以影视创作来说,目前也是空前繁荣,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我们应该看到成绩,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当前影视创作中存在着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现象。我觉得娱乐本身没有错,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以娱乐为终极目的,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什么希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谈红军长征题材的创作,我们应该怎么看?
如果把我们现有的影视作品大概归纳一下,无外乎五种题材,即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先进模范人物题材、古装历史题材、战争军事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这些作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即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模式化、先进模范人物题材概念化、古装历史题材戏说化、战争军事题材娱乐化、现实题材低俗化。我曾经就此提出过三点思考:一是市场和立场的问题;二是价格和人格(品格)的问题;三是产品和作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占主导,影视作品要有市场,市场本身没有错,但是还要有立场。什么是立场呢?就是为人民服务。影视作品是商品,要叫人掏钱买,不讲价格不行,但是人格、品格更重要。影视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产品,但它不是一个LV包,不是一个爱马仕包,它是一个精神产品、作品。这个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回过头来说红军长征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我想谈两点:
一是信念、理想、担当。我这次来的时候,还带着一摞剧本,在飞机上看。今年长征胜利80周年,除了已经拍摄完成的作品以外,还出了一大批这方面的影视作品。说老实话,让人一看觉得眼前振奋的少,一般化的太多。我曾经三拍长征,一是30年前拍《金沙水拍》,二是20年前拍《长征》上、下集,三是近年来拍《我的长征》,这是我的有幸。理想、信念、担当,这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长征是地球上永恒的红飘带,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永远不会过时。长征是个永恒的题材,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常拍常新。
二是创新、突破、超越。这六个字几乎出现在我所有的作品中。不管是三拍长征,还是拍《血战台儿庄》《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包括现实军事题材作品《惊涛骇浪》《抗洪精神》等,我都贯穿这个理念。我三拍长征,如果驾轻就熟、轻车熟路,自己就要给自己打个问号了。我拍了很多,但每一次都如履薄冰,都像是第一次拍。我现在一看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本,包括电影、电视剧,我就头疼,头疼这些作品为什么会形成一种模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一开始,硝烟滚滚、枪声阵阵,男生旁白道1928年怎么着怎么着;再看一个剧本,又是枪声阵阵、硝烟弥漫,旁白道1938年如何如何……怎么弄?记着,凡是对某一段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面面俱到的阐述必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包括长征题材,它承载有介绍党史、军史这样一种责任,但这不是主要的,我甚至都不赞同教科书这一说,不然你干脆看史料,看详实、具有权威性的教科书得了,何必花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拍一个不是电影的电影、不是电视剧的电视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世界的影坛,美国、前苏联、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魂断蓝桥》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具有强烈的反战色彩;《巴顿将军》没有详细的战役描写,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将巴顿将军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我向来反复强调,我们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思想性本来就有的,要在艺术性、观赏性、可看性上下大功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怎么样才能够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是允许也是应该进行艺术虚构的,不是看看史料,把这些史料捏到一块儿就算一个剧本。每逢节庆日、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就要着力打造一大批精品力作,但是为什么多数不是精品力作呢,原因在哪呢,艺术想象在哪里呢?只有狠抓作品质量,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热烈地拥抱生活。习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真正深入了没有?这不是走马看花,真正热烈地拥抱生活太重要、太重要了,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次要坚守中华文化,学习新生事物,不断更新艺术理念。
[作者系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