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波++陈传伟
摘 要: 村级治理评价结果的运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把村级治理评价结果与设立和制定村级薪酬体系、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等方面结合起来,完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加强村级治理评价结果的应用。设立和健全村级治理中的村级薪酬体系可以提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作为奖惩依据,完善相关制度。完善村级治理中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可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创新工作思维,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村级治理教育培训工作要从领导能力、致富本领、工作方式方法、奉献精神方面入手。
关键词: 村级治理; 评价结果; 应用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2.004
一、设立和健全村级治理中的村级薪酬体系
村级治理评价结果应用是村级治理评价的落脚点,村级治理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要靠评价结果的应用来体现,必须把村级治理评价结果与奖优罚劣、薪酬补贴、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改进工作、教育培训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应重点在设立和制定村级薪酬体系、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强村级治理评价结果的应用。
1. 设立和健全村级薪酬体系可以提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留任的意愿。村干部是村民中的一份子,虽然被称为“干部”,却没有公务员编制。但是他们又与普通的村民不同,大多是村里的能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也希望有与付出成正比的收入补贴,也希望卸任后有基本的养老保障或者是退休金。如果村干部待遇低、没有基本的保障,就会致使该留的留不住,该找的找不到,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会严重老化,对群众致富的热切期望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影响到村级治理的效果。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现状是“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失去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不少上级党组织出于无奈,只希望村党组织“守好摊”,当好“维持会”,保证不出大乱子,就万事大吉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维持”论调,必须要优化组织资源,把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职责有效连在一起,才能真正取得“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亮点、确保一方稳定”的效果。
2. 全面推行村级班子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级班子薪酬发放、成员调整、奖惩的重要依据。岳阳市平江县的各乡镇党委制定了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制定了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评分方案,从党建工作、村级管理、服务党员群众、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这四个方面量化记分,对村干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临湘市早在2007年底就出台了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多项指标。实行百分制计分,在乡镇、村两个层面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测评和评议的“双测双评”考核办法,由乡镇党委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考察情况,作为村级班子调整、奖惩以及村级班子成员调整的重要依据。综合各乡镇党委考核的结果,表彰了一批优秀村主职干部,并在全市推介这一作法,岳阳市委组织部也以专稿的形式刊发了这一经验。这一办法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激励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 针对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薪酬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相关制度。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免征农业税使农村工作处于特殊的转型时期,同时也使农村基层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镇村运转难保证。镇村财源基础薄弱,增长潜力十分有限,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普遍反映“无权、无钱、难办事”,镇村负债化解乏力,兴办公益事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纸空谈。由于大量负债,许多村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失去了信心,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和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农民素质难提高。多数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但法律意识还较差;思想解放程度提高,但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却相对淡化,过分强调权利,不愿履行义务;致富愿望高涨,但风险承受能力没有提高,在经营失误造成损失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干部和政府。“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新时期农民素质和心态的客观反映。三是基层民主难推进。农民群众除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权利实现渠道还不够畅通。四是社会稳定难维护。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矛盾、各种民事纠纷以及信访问题有增无减,牵扯到党委政府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基于以上几点,为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尽快扭转农村工作被动局面,努力实现镇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华容县注滋口镇党委政府把“四保”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针对村干部报酬偏低、保障偏弱、监管偏软的“三偏”现象,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积极探索建立“保发报酬、保障养老、医疗保险、监管保廉”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四保”机制,对村干部实行统一岗位设置、统一工资标准、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打卡发放的“四统一”办法,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把村干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工作热情,稳定了基层干部队伍。
二、完善村级治理中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村干部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水平。完善村级治理中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 村级治理中的民主选举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村委会选举的实践锻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村委会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显著提高,选举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日益透明,一些地方还引入了竞选方式。村级治理中的民主选举是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级公共权力机构——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届满要及时换届选举,可以连选连任。村委会成员的当选必须在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选,在参选的村民中获得过半数的选票。村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的主要步骤包括成立选举委员会、宣传动员、选民登记、接受候选人提名、确定候选人、介绍候选人、候选人在正式投票前开展竞选活动、选举投票和公布结果等具体环节。
2.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消除村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消极现象。翟利鹏、任中平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村级治理存在选举不规范、制度措施流于形式、民主被虚置、寻租现象时常出现等问题。在选举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消极的现象,如违背选举程序、变更选举时间、没有秘密划票室、以请客送礼等手段拉选票、胁迫村民投票、家庭与宗族势力对村级治理的干预和影响等现象。由于受传统的家庭村落文化的影响,村民选举竞争会使村庄的家族宗族关系更为复杂。有的村干部当选后,不为全体村民办实事谋利益,而是为本家族谋利益、办私事,假公济私,结果会导致村内的家族矛盾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到村庄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以上这些消极现象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有的制度设计不完善不科学,《村委会组织法》等一些相关法规的具体细节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要提升村级治理的绩效,就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消除村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消极现象。
3. 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拔村干部的渠道。选拔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本地村民中选拔。本地村民中有不少能人,他们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熟悉农村状况,致富本领强。只要他愿意为全村村民服务,愿意带领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先将这些表现突出的青年农民发展为党员,然后再继续加以培养教育,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或者是一个合格的村干部人选。二是从回乡大学生中选拔。大学生年纪轻,干劲足,敢闯敢干,综合素质高,可以为年龄偏大的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生机与活力。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缺点,那就是刚刚从校园走向社会,人生经历不够丰富,办事经验不足,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加强,还要进一步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与锻炼,他们也是村干部队伍的后备人选。三是从退伍军人中选拔。部队是锻炼人、提高人的一所大熔炉。退伍军人有健康的身体,有比较高的思想觉悟,有的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本地退伍军人都在农村生活过较长时间,熟悉当地情况,他们能较快地适应村干部角色。有能力还要有意愿,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心甘情愿留在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四是从务工回乡的打工群体中选拔。外出打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只要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就可以作为村干部的合适后备人选。五是从退休的机关干部中选拔。有的机关干部退休后,回到了农村老家,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在一些党政机关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有可以争取上级政府帮助的便利条件。只要身体还好,愿意发挥余热,完全可以成为村干部的后备人选。
4. 转变工作方式,提高选拔任用村干部的质量。一是要运用公推直选、部门选派、公开选考、社会选聘等多种选任方式,制定好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选出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乡土人才担任村干部,从而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达到使能人进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出得来的良性循环。二是建立信息资料库。对优秀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和务工返乡人员等,建立信息资料库,作为村干部的后备人选。通过有组织地发展党员,可以吸收受过较好文化教育的年轻人入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现有干部的再教育。三是坚持民主原则,发动群众,鼓励竞争。要扩大基层民主,鼓励有序竞争,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条条框框,激发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参与竞选的热情。改进提名候选人方式,不任人唯上、任人唯亲。把选任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总之,在选任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民主原则,把有能力、有激情、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干部队伍。
三、加强村级治理中的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村级治理中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农村基层干部领导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无门路,工作方式方法简单落后,普遍反映工作措施软了,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工作措施硬了,有作风粗暴之嫌,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两头受气。由于报酬普遍较低,导致奉献意识缺乏。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干,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或考学参军跳出农门,乡土人才匮乏,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愿意干的人无水平,少数支部书记缺乏统管和驾驭能力,班子内部不协调,闹派性搞对立。因此,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村级治理中的教育培训。
1. 领导能力。当前村级党组织的能力状况与其所担负的重要使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员队伍数量偏少,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知识陈旧老化,思想保守,缺乏现代科技知识,没有现代的市场经济意识,根本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之一些地方忽视基层组织建设,有些村长期不发展新党员,导致农村党员和村干部严重老化,村级班子队伍后续乏人。很难设想,如果村级党组织没有一个强的领导班子,如果缺少作风好、能力强、素质高的支部书记,怎么能够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呢?因此,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升村级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从而提升村级治理的水平和绩效。
2. 致富本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村民变得更加现实,如果村级党组织不能找到发展经济、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不能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就很难获得村民的支持和拥护。有的村级党组织只是停留在上级有什么任务布置,就完成什么任务,不是主动地积极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样就致使村民对党组织失去信心,致使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下降。
3. 方式方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方法却变化不大,还是多年以前上传下达、催粮催款时所用的方式方法。怎样根据本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顺时而动,去带领村民致富?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怎样拿出具体办法和对策措施?大部分村级班子脑海中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传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严重落后于当今新形势下的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态势,一旦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束手无策。
4. 奉献意识。当前,有部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奉献意识淡薄,责任感丧失。有人甚至认为自己当村干部,待遇不高,付出太多,自己划不来,认为工作是费力不讨好。工作中只当“好好先生”,不愿得罪人,顺利就做,有困难就绕着走。有的还说,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村里,与村民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万一得罪了村民,我们怕以后的日子难过。有的甚至思想动摇,信念丧失,理想淡化,只顾自己发家致富,对集体的事和村民的事毫不关心,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不仅没有奉献意识,反而还以权谋私。
参考文献:
[1]马宝成,等.村级治理:制度与绩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2010.
[2]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M].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袁金辉.乡村治理与农村现代化[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5]姚锐敏,汪青松,易凤兰.乡村治理中的村级党组织领导[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