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兰,刘 戈,刘 萍△,李 秀
1.成都医学院 学生处(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500)
四川省医学院校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程兰1,刘戈1,刘萍1△,李秀2△
1.成都医学院 学生处(成都610500);2.成都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院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成都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和川北医学院454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 (P<0.05),女生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男生 (P<0.05);2)各年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大二学生(P<0.05);大二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大三学生(P<0.05);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独生子女(P<0.05); 4)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医学院校;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
Bandura于1977提出自我效能感,作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它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推测[2]。根据不同的情景和任务,自我效能感又可分为领域效能、具体任务自我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3个层次[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在于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对活动的坚持性以及人们活动时的情绪。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处于消极情境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作为心理应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调节因素,它影响着个体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4-5]。
近年来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中,王彤[6]讨论了农村高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罗润生等[7]研究了高复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黄营英等[8]探讨了护理本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梁斌等[9]研究了四川地震灾区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还较为缺乏,特别是贫困生。随着医学生报考人数的增多,医学院校贫困生人数急剧增加。基于此,我们以医学院校中的贫困生为对象,研究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医学院贫困生心理状况,为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和川北医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贫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20份,收回问卷498份。有效问卷454份,有效回收率87.31%,其中男生154人,女生300人。贫困生在上述3所学校学生处的贫困生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名单中随机抽取。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德国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教授及同事于1981年共同编制而成,共10个题目,涉及个体在遇到挫折时的自信心表现。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每个题目均为1~4分,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分别计1、2、3和4分[10]。
1.2.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由20条项目组成,包括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两个方面,这两个分量表涉及个体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态度或行为特征。编者测定1 305例健康人群积极态度的均值范围为(21.52,39),消极态度的均值范围为(14.11,28.39),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仅-0.09,呈低相关,说明两者不属于一个维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9和0.70,4周后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65,亲属评定和本人评定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73,相关性高[11]。说明该问卷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各项目答案从“肯定不是”到“肯定是” 采用1~5分评分。
1.3调查方法
以院(系)为单位,由心理学专业老师统一指导语,组织贫困生在教室当场填写问卷后交卷。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2.1.1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男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5),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表1)。
表1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s)
2.1.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各年级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2,P<0.05)。不同年级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大三和大二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年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大二年级(表2)。
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 ±s)
注:*表示大三与大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
2.1.3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独生子女和非对生子女间的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s)
2.2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应对方式
2.2.1医学院贫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男女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女生较男生在面对问题时更积极。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男女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应对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s)
2.2.2医学院校贫困生应对方式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大二、大三、大四年级贫困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3,P<0.05)。对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贫困生的消极应对方式进行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大二年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大三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应对方式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s)
注:*表示大三与大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2.2.3医学院贫困生应对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非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s)
2.3医学院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医学院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P>0.05)(表7)。
表7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
3讨论
3.1一般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表明,在医学院校男、女贫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自信,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2]。形成这种差异有几个原因:第一,从社会文化要求来看,男性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要求,他们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更多的自我肯定,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不允许个人过于自卑和胆小。这种社会要求潜在影响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第二,从性别角色来看,男性在人们的眼里一般被认为是主动积极、有能力、自信而理性的;而女性一般被认为是被动消极、柔弱、情绪化而感性的。因此在现代社会男性较女性有更大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较高,而女性则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也较低。
本研究发现,各年级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学生高于大二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生活,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大部分学生逐渐懈怠,另外大二学生由于才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很多同学对于本专业还没有深刻的了解,而大三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积累更多,在面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时自信心更足,自我效能感也更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3]。
3.2应对方式
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面对问题时比男生更积极,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不一致[14-16]。已有研究显示,男生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女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这可能与医学院校女生比例较高有关,另外医学院校女贫困生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接受新知识,他们可能更善于合理调节情绪。
各年级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大三学生,说明大二学生更消极。医学院校学生从大二开始涉足专业课,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术语可能导致大部分同学对于学习缺乏激情;另外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大二学生感受到了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的学生与自己的差别,从而产生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也可能导致他们面对问题更消极。大三学生经过一年专业课的学习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考虑自己的人生走向,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地面对问题。
在积极应对方式上,非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大于独生子女的积极应对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有的研究[17-18]结果认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取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非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他们或者是照顾者,或者是被照顾者,相较独生子女而言,他们较少以自我中心,更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他们可能更能妥善处理问题。
3.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越有可能采取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来处理各种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事件,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9]。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应对方式的作用机制在于: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能包含一种广义的“激活成分”,这种成分可以允许个体通过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问题,以完成各项任务。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会更多地想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刻处于担心焦虑中,把困难看得更严重,因而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不好的结果上,这样的想法会导致自己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相反,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则更关注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不是联想到不好的结果,因此他们会激发出更大的努力动机[20]。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贫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一定预测作用,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教育贫困生形成合理的归因方式,并为其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来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变其处理问题时的消极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 191-215.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0-11.
[4]霍团英.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压力调查及其调适对策[J].中州学刊,2010(2):145-147.
[5]王爱英.转型期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成因分析及疏导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4):86-90.
[6]王彤.农村高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27-329.
[7]罗润生,李长庚,王孟成,等.高复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115-117.
[8]黄营英,曹颖.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18):57-59.
[9]梁斌,亢旭东.四川地震灾区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05-407.
[10]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1] 杨明明.康复专业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回归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313-314.
[12] 田丽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探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8):115-118.
[13] 余晓敏,吴汉荣.医学生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42-743.
[14] 杨明明.康复专业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回归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313-314.
[15]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1-5.
[16] 张智,郭磊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复原的关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32-433,436.
[17]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等.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11.
[18] 彭萍,姚树桥,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5):152-153,166.
[19] 卢冬君.顶岗实习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8):102-106.
[20] 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42-43.
General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Lan1,LiuGe1,LiuPing1△,LiXiu2△.
1.Students′AffairsOffice,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2.SchoolofBasicMedicine,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Methods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and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454 impoverished students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Results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in terms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General self-efficacy was higher among males than females(P<0.05) while the scores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higher among females than males(P<0.05). 2)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grades in terms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General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juniors than sophomores(P<0.05); the scores of negative coping were higher among sophomores than juniors(P<0.05). 3)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nly children and non-only children in terms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found between only children and non-only children(P<0.05). The scores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higher among only children than those of non-only children(P<0.05). 4) General 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coping style (P<0.05) but was not 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ConclusionGeneral self-efficacy of impoverished medical students can predict their coping styles to a certain degree.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General self-efficacy;Coping style
doi:10.3969/j.issn.1674-2257.2016.01.029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重点项目(No:qyh14-y03)
通信作者:△刘萍,E-mail:479956018@qq.com;李秀,E-mail:1132068380@qq.com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60221.2013.024.html
·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