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是重要的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综合体,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把握和实施这两个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教育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就业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53-02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大学生是高校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共同客体,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就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和意义。现阶段,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将就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统一和融合,对于不断完善就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更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 高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利实施就业教育的必要途径
目前,就业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意识,拓宽就业途径尤为重要。首先,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只有不断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和强烈的内在动力,就业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实践当中,需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不怕苦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疏导非常有必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就业心态。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成为就业教育的必要途径,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完全可以实现融合和统一。
(二)就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内在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简单纯粹的理论灌输现象,它忽略了对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欠缺;从课程体系上看,以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毫无疑问这是必要的。[1](P.107)但是,一方面,高校作为国家培养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教育本身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时代性的特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就业精神和就业意识方面的内容,不但可以不断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而且能够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做到一举双得。
二、当前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就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高校对就业教育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重灌输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大学生本身也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就业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对挖掘学生潜在的就业创造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培养,无法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就业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二)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课程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而是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课程设置,被严重边缘化。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教育方面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必要联系,使专业课教学无法发挥优势。
(三)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效果不显著
就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二者之间结合的效果并不明显。调查后发现,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较好地内在融合;另一方面,高校在激发学生就业信心、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也没有有效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好地融合,更没有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优势。尤为重要的是,部分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就业的引导上,使得这两种教育活动没有发挥各自的优势,各自为营。[2](P.80-82)
三、高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一)更新就业理念
1.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首先,通过在相关领域的锻炼培养自己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才能;其次,伴随着社会上新行业和多学校交叉行业的出现,迫切需要高校为社会输送大批复合型人才。“一岗定终身”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复存在,大学生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大学毕业生不断要培养自己专业特长,还要考虑自己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不要刻意追求不现实的东西;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要分析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实际,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何具体要求等综合因素。同时,要主动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确立正确就业目标。
3.要正确对待挫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人们保持进取的勇气,增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保持自身内心达到一种均衡,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新的机会。
4.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相信自己在某项职业中具备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当然,自信一定要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前提。就是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当前就业形势,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就业目标。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学习好学业,不断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所有招聘单位才可能够信心十足。
5.要做好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心理准备。大学生找工作时具备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是尤为重要的,这样可避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通病,使自己的求职目标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排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所以,大学生要懂得从小处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道理。大学生在毕业之季,面对自己的就业选择,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做出决定,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解决问题。但在大学期间所养成的各种想法会在这时形成他们的就业观念,这是不可能通过几次次就业指导就能改变的事实。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阶段,形成较为完备的大学阶段的就业指导体系。比如,在大学一年级,重点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进行教育,明确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面对的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归属领域的具体素质要求;大学二年级,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断在此过程中完善自己,包括建立合理的专业识体系,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大学三年级,依据学生在素质能力培养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进一步修正,逐渐明确并最终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目标、为实现就业目标应该努力的方向;大学四年级,加强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方针的宣传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就业教育
1.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着重注意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体系,使思政课教师逐渐意识到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不断深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计划,将就业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完全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德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2.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系统的就业教育体系。首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容性强的特点,可将就业教育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整合起来。比如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扩大教学本身的内容含量,运用交叉学科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为学生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适当安排师生互动、专题讨论等形式,在讨论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实践性,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地融入到就业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功能。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第二课堂中融入就业教育
1.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当前,经过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的勇气。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就业心态,在思想政治教学的第二课堂中,要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要适当地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增强学生遭遇失败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艰苦的创业环境中得到锻炼。
2.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第二课堂中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当前如何就业问题困扰着许多大学生。因此,要解决和处理好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障碍,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针对性的对他们的问题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坚定自己的就业创业信心。[3](P.81-83)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就业扫除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陈慧,李思学.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推进高校创业 教育实效性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
[2]马从兵.高校创业教育德育功能探讨与实现途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11,(4).
[3]张竹婷.依托创业教育创新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