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欣
6月1日,由《经济》杂志社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主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中关村佳德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协办的中德职教合作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试验成果汇报及经验推广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延宁等出席会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职业运输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十多所职业院校,成为第一届专业委员会成员。
会上,就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会嘉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刘延宁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帮助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成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大国。
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东江看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多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培育理念,根据时代和市场的需要,推进创新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对此,王佐书表示认同,同时他强调,在向国外学习时要明确学习目的,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到最优发展之路。
就国内而言,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毕结礼建议,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立质量效益导向、产业导向和职业生涯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落地。
据了解,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由来已久,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驻中国区代表朱稼告诉记者,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早在2005年就开始与中国职业教育接触;在2011年教育部主持的全国示范教师培训的活动中,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
会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和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院校代表,还就引入德国胡格教学模式后的教学心得和经验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