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评语篇分析解读一则新闻报道

2016-06-23 08:03韩延利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关键词:实义情态物性

韩延利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基于批评语篇分析解读一则新闻报道

韩延利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主要研究在社会和政治环境下,社会权利的滥用和不平等是如何通过语篇和谈话得到体现,再生产以及受到抵制。[1][P62~66]批评话语分析,又称批评语篇分析,隶属于话语分析,它主要研究的是“公众语篇”(public discourse),特别是新闻报道。批评语篇分析起源于70年代末英国和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开创的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英国语言学家Fowler在文章《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中首次使用批评语篇分析这个概念,而Fairclough的《语言与权势》(Language and Power)和《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为批评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2][P67~70]本篇文章从批评话语的角度,对一篇关于刘晓波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文章里所隐含的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2010年8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犯有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而最终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11年徒刑的罪犯刘晓波。本篇文章的语料选自China Daily中一篇关于Most nations oppose peace price to Liu的相关报道。

二、理论框架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学,它的理论方法主要是建立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基础上。韩礼德认为,把语言分为三个元功能(metafunction):(1)反映人类的各种经历的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2)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3)把语篇各部分连贯起来并使之与语境产生联系的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3]针对以上的三种功能,它们均有各自的体现方式。其中,概念功能主要是由及物系统来体现,它把经验世界分为三个主过程(process),即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和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三个次过程即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和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人际功能主要由情态来体现,而情态可以有情态动词(modal verb),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等来实现。语篇功能包括了主谓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本篇文章主要从及物性,情态和实义动词三个方面来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分析。

三、文本分析

(一)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的作用在于“使人们通过及物性看出说话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自己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4][P28~29]这里将以句号为标志将整篇文章分为26个主句。例如:Most nations support China's stance on the Nobel Peace Price and China will not yield to outside pressure on this issue,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Jiang Yu said on Thursday in response ot a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prize being awarded to convicted criminal Liu Xiaobo.类似这样的句子被看作一个主句。据此,我们可以把文章中主句过程种类的分布情况统计如下,如表1所示:

表1 过程种类在文章中的分布

本文试图用主句过程种类的分布情况来说明报道者用了92%的言语过程,或是直引(quoted)如“Any attempt to deter China from development will be futile,”she said;或是转引(reported)如She said most nations do not support the Nobel Committee's “wrong decision”,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可信度和客观性。文章中前半部分大量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的话,表明了中国对这一事件的强烈不满,和对中国双重标准的谴责;而后半部分则分别引用了Fredrik S. Heffermehl,“many analysts”的话表明“most nations”支持中国,反对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最后作者用Geir Lundestad,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秘书的话揭露了刘晓波事件只是他们为了对付“中国威胁(address the China question)”的一个很“方便的选择(obvious choice)”。文章唯一的一个物质过程是Liu was sentenced to 11 years in prison on Dec 25,2009,after a Beijing coury convicted him of violating Chinese law and engaging in activities aimed at overthrowing the government。并且作者用了转换中的被动化(passivization),使刘处于主位(theme)的位置上,使其与后面的分词又构成了小句的物质过程,从而凸显出他的罪行,并表明了他为此应该付出的代价。而另一个心理过程句子“Some foreign observers also supported China's position.”也在传达大多数人的立场是支持中国对刘晓波所持的立场的做法。

(二)情态分析

情态(modality)是介于情态归一性(polarity)即“是(yes)”与“否(no)”的一种中间的选择,它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表征,具体可分为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其中,情态化主要通过可用概率(probability)程度和经常(usuality)程度来描写,而意态化则可按职责(obligation)和倾向性(inclination)来描述。而Thompson从情态化对情态的量值(modal value)做了三级制的区分即高(high),中(medium)和低(low)。这则新闻报道中有关语气和态度的肯定程度则主要反映在所选的情态量值上,统计结果如下,如表2所示:

表2 情态量值

本篇报道中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如表3所示:

表3 情态频率

从表中可以看到,报道中用的都是中高值情态动词,它们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坚决反对挪方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奖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会坚决抵制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坚决反对美国众议院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同时,报道中80%中值情态动词的使用,也说明了中国的理性和克制,并一再强调诺委会的任何做法都无法改变刘晓波的犯罪事实,中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中国的内政以及司法主权。

(三)实义动词分析

在英语中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外,实义动词,人称代词,直接、间接引语等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5][P34~41]在这篇报道里,作者大量运用了态度鲜明的动词(包括分词,但是如果分词已形容词化则不包括在内,如:在句子“Jiang denounced what she said were“double standard”applied to China;s legal system,and criticized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calling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lease Liu.”“applied to”被看作形容词不包括在动词行列,但是“call on”和“release”依然是动词的的一种变体)。如表4所示:

表4 实义动词的分布情况

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本篇报道用了37%的言语动词来直接或者间接引用姜瑜和国外政治家的话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相关的中方态度的动词如“yield”“denounce”“criticize”等则明确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和刘晓波相关的动词如“incite”“subvite”“overthrow”等向公众披露了他的相关罪行,即对现行政府的诋毁和污蔑,以及他的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与西方相关的动词则分为两类:(1)一部分西方国家在向中国施压,如两次“call on to release Liu”,还有关于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如两次使用的“address China(problem)”,这些词的使用,说明一些国家无视中国的司法主权,并暴露出他们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野心;(2)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则通过对该事件的指责(“promote contraversary and ill will”)和反应(“resign immediately”)表示了他们对中国做法的支持。

四、结语

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情态和实义动词三个方面对这则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字经常和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态度立场结合在一起,是人们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媒介。而批评语篇分析给我们提供了领悟语篇隐含信息的途径,可提高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华毅.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批评话语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4).

[2]王李霞.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实例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nd ed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4]郭祎婷.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1).

[5]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

(责任编辑:彭琳琳)

A News Report Based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HAN Yanli
Zhongyu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AD)is based o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 of a discourse. This article takes a news report as corpus,and aims to explore the real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concealed in the dis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ivity,modality and notional verbs,so as to improve the readers'critical and analytical ability.

Key Words:CAD;transivity;modality;notional verbs

批评语篇分析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之上,为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选取一篇新闻报道为语料,从及物性,情态及实义动词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语篇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的交际意图,进而提高读者的批判分析能力。

批评语篇分析;及物性;情态;实义动词

作者简介:韩延利(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5]-JKGHYB-0632);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厅项目“莎翁悲剧中的中西文化交融与当代和谐文化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62400410572)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3-09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实义情态物性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提升自信的7种肢体语言技巧
祈使句的用法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浅谈古诗英译中的颜色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