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湘牛大叶茶的选育研究

2016-06-23 00:39李赛君段继华黄飞毅康彦凯郭嘉懿董丽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长沙410125
茶叶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抗逆性品质产量

李赛君,段继华,雷 雨,罗 意,黄飞毅,王 旭,康彦凯,郭嘉懿,董丽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5)



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湘牛大叶茶的选育研究

李赛君,段继华,雷 雨,罗 意,黄飞毅,王 旭,康彦凯,郭嘉懿,董丽娟*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5)

摘要:以湘波绿和四川古蔺牛皮茶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通过系统选种程序育成茶树新品种湘牛大叶茶。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湘牛大叶茶为大叶类,中生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强,产量较高;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42.55%、茶多酚28.00%、氨基酸3.77%;制红、绿茶品质兼优,特别是制红茶花果香高长、持久;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均较强,是高香型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

关键词:茶树品种;湘牛大叶茶;产量;品质;抗逆性

品种创新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发展的动力[1],而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

湘波绿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省级茶树良种,早生、持嫩性强,茸毛较多,制红、绿茶品质优良,具花香;但产量较低,适应性较差,抗病虫害能力较弱[2-4]。四川古蔺牛皮茶是有性系,四川省级良种,不但制红、绿茶品质优良,而且抗旱、抗病虫能力及适应性均较强[4]。本研究1980年从四川省茶叶研究所收集引进四川古蔺牛皮茶野生大茶树资源花粉,与湘波绿进行人工杂交,通过系统选种程序育成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湘牛大叶茶。

1 选育过程

1980年,以湘波绿为母本、四川古蔺牛皮茶(从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引进花粉)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组合编号为80-53)。1981年11月采收F1种籽160粒进行播种育苗,1982年冬苗期选择生长势较强的36株移栽到选种圃,经过三年观察鉴定,从中筛选出生长优势强的第34号单株(选育代号为80-53-34)。1985年开始进行扦插繁殖,定植于本所种质资源圃,进行无性系比较与观察;1986年在本所实验茶场布置生产试验地1333.3 m2,1987年在长沙县金井茶场布置生产实验地666.7 m2,2007年冬布置品比试验,2010、2011年分别引种试种到安徽省黄山市、湖南省古丈县。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结果表明,80-53-34是一个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较强的高香型优质大叶红茶品种,定名为“湘牛大叶茶”。

2 试验设计

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场,2007年冬布置品种试验区,试验以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槠叶齐为对照,试区设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种植规格为150 cm×33 cm,双行双株,小区面积为30 m2(长20 m×宽1.5 m),参试品种茶苗均为一足龄无性系茶苗。2007年冬~2015年冬,连续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系统鉴定主要经济性状。

3 鉴定内容及试验方法

3.1植物学特性

观察其植株形态、叶片、芽叶性状等。采用分枝角度测量仪(HTCT329d,宏达通讯有限公司)测量分枝角度(参试品种一级分枝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每个品种测量20株,计算平均值。秋季采用叶面积测定仪(CI-202. P0rtable Laser Leaf Area Meter,生产厂家CID Bio-Science)测量其当年生枝干中部成熟叶片的长、宽、叶面积、R值,共测量20片,计算平均值。

3.2营养芽物候期

2013~2014年连续两年进行观察,每一小区选10个带叶的越冬芽(剪口下第一个芽),观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期,以达到30%为标准。从春茶萌动后开始至一芽三叶期,3月上、中旬,隔2~3 d观察一次,3月下旬至4月份,隔天观察一次。

3.3产量鉴定

从2011年开始产量鉴定,春茶留鱼叶采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夏、秋茶留鱼叶采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按小区连续五年记产。

3.4生化成分测定

2012~2015年春、夏二季采一芽二叶,采用微波杀青固样,送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分别参照相应国标方法测定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

3.5品质鉴定

2014~2015年春季采一芽二叶制烘青绿茶,夏季采一芽二叶制红条茶,分别送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山东农业大学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审评。

3.6抗性鉴定

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鉴定。高温干旱季节(8~10月)鉴定抗旱性;冬季最低气温时(1~2月)及早霜、晚霜时观察抗寒性;病虫害随发生情况调查。采用5级评分制评分。

4 结果与分析

4.1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湘牛大叶茶属灌木型、大叶类。树姿开张,分枝角度为57.99±13.76°,分枝较稀。叶长13.06±0.95cm,叶宽6.39±0.47cm,叶面积56.43±6.61cm2,R值2.05±0.19,叶脉10对,叶片着生角度为56.35±9.42°,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为椭圆形,富光泽,叶肉厚,叶面微隆起,叶质柔软,叶尖渐尖。芽叶春季黄绿色,肥壮,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53.14 g,对照槠叶齐为22.00 g。

4.2营养芽物候期

多年观察结果表明,湘牛大叶茶属中生种。以2015年为例,一芽一叶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晚5 d,比槠叶齐晚1 d,但萌发后伸展速度快,一芽三叶比福鼎大白茶仅晚3 d,而比槠叶齐早3 d。

表1 湘牛大叶茶春季新梢物候期(2015年)Table 1 The phonological period of the Spring new shoot of Xiangniu Dayecha

4.3鲜叶产量

2011~2015年连续5年测定结果表明,4~8龄鲜叶产量平均为1248.2 kg,成龄茶园每667 m2产鲜叶1000 kg以上,略高于双对照(表2)。

4.4生化成分含量

湘牛大叶茶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42.55±1.27%、茶多酚28.00±2.3%,分别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39.67±1.04%、26.26±2.87%);而氨基酸含量3.77±1.18%,略低于福鼎大白茶(3.63±1.14%);春季酚氨比R值(8.46)小于10,适合制绿茶。夏季水浸出物44.24±3.91%、茶多酚29.30±1.37%,分别相当于对照槠叶齐(43.73±2.57%、29.54±3.63%);氨基酸2.97±0.66%,略高于槠叶齐(2.77±0.81);R值(12.06)大于10,适合制红茶。结果见表3。

表2 品比试验(2011-2015年)4~8龄鲜叶产量表(kg/667m2)Table 2 The Cultivar Test of the fresh leaf yield of 4-8 years old tea tree(2011-2015)

表3 湘牛大叶茶鲜叶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Table 3 The analysis of the biochemical contents of the fresh leaf of Xiangniu Dayecha

4.5制茶品质

感观审评结果表明,湘牛大叶茶春季制绿茶品质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夏季制红茶优于对照槠叶齐,尤其是香气特点突出。无论制绿茶或制红条茶,都有花香,特别是红条茶,花果香高长(表4、表5)。

表4 湘牛大叶茶绿茶感官审评结果Table 4 The sensory taste of the green tea made by Xiangniu Dayecha

表5 湘牛大叶茶红茶感官审评结果Table 5 The sensory taste of the black tea made by Xiangniu Dayecha

4.6 抗逆性

4.6.1抗寒性

根据多年观察,湘牛大叶茶耐寒性强,基本上无冻害。1989年2月1日,长沙地区出现-8.9℃低温,1986年定植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和长沙县金井茶场的幼龄茶园基本上没有冻害(1级),而对照槠叶齐冻害较为严重(3级)。

4.6.2抗旱性

据多年观察结果,湘牛大叶茶抗旱性较强。2013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是湖南自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高温干旱最严重的一年(长达45 d),湘牛大叶茶受害程度为2级,未发生严重灼伤与旱害,而对照福鼎大白茶与槠叶齐受害程度均为3级。

4.6.3抗病虫性

在常规生产管理水平条件下,品比试验区和生产试验区的湘牛大叶茶都未发生严重的病虫害。

5 生产试种

1986年冬,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布置湘牛大叶茶生产试验地1333 m2,移栽成活率高达96%。抗逆性强,试种期间没有发生严重的旱害及病虫害,1991年冬至1992年春,低温冻害连续7天,最低温-11.7℃,没有严重冻害(冻害级别为1级,受害叶片在15%以内);产量较高,投产以后鲜叶在1000 kg/667m2左右;制红碎茶送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审评,结果为:汤色红艳、香气高长、滋味浓强、有花香,达二套样水平。

1986年冬,长沙县金井茶场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引进湘牛大叶茶茶苗6500株,种植800 m2,成活率高达94%。抗寒性强,1991年冬至1992年春,低温冰冻,湘牛大叶茶受冻叶片少于25%,仅为2级,没有影响第二年正常生长;生长势比槠叶齐强,产量较高,666.7 m2产鲜叶达到1000 kg左右。制红碎茶品质好,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香气高长。

2008年春季,古丈县茶叶局引种湘牛大叶茶1万株,在海拔600 m处种植1000 m2。在早霜、晚霜期未见冻害,生长势强,芽叶肥粗,特别是制茶品质好,有花果香,但产量一般。

2008年冬,安徽省黄山市六百里茶场引进湘牛大叶茶茶苗6000株,种植面积为800 m2,移栽成活率高达93%。茶苗生长势强,顶端优势强,芽叶肥粗。抗寒、抗旱性较强,没有发生冻害与旱害现象。制茶品质好,有花香。

6 小结

湘牛大叶茶(80-53-34)属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肥壮,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春季水浸出物含量达42.55±1.27%,茶多酚含量为28.00±2.3%,氨基酸含量为3.77±1.18%。制红、绿茶品质兼优,特别是制红条茶花果香高长、持久;产量较高,品比试验4~8龄平均年产鲜叶1248.2 kg/667m2,比对照槠叶齐(1169.4 kg/667m2)高6.74%,比福鼎大白茶(1046 kg/667m2)高19.33%;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均较强,是一个优质大叶高香型红茶品种。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中国茶叶产业的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4(4):3.

[2] 杨亚军,梁月荣.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质[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

[3] 江昌俊,粱月荣,罗军武.茶树育种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白堃元,虞富莲,杨亚军,等.中国茶树品种志[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5]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等.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游小妹,陈常颂,林郑和,等.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及品质特征[J].福建茶叶,2015(2): 7-8.

The Breeding of Thick Aroma Big Leaf Black Tea Cultivar Xiangniu Dayecha

LI Sai-jun,DAUN Ji-hua,LEI Yu,LUO Yi,HUANG Fei-yi,WANG Xu,KANG Yan-kai,GUO Jia-yi,DONG Li-ju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tional Tea Cultivar Improvement Center Hunan Branch, Hunan Tea Plant and Tea Processing Observation Station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angsha 410125, China)

Abstract:The new tea cultivar Xiangniu Dayecha was bred by the artifcial hybrid of Xiangbolv and Gulin Niupicha through systematic selection breeding. The several years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Xiangniu Dayech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g leaf, medium growth, fat bud, lasting tenderness and high yield. The quality content of this cultivar is rich, with water infusion 42.55%, tea polyphenols 28.00% and amino acid 3.77%. It's suitable to be processed into Black Tea and Green Tea. Especially the Black Tea made by Xiangniu Dayecha has long lasting high fruity fragrance. It behaved well in anti-cold, anti-drought and anti-pest. It is a thick aroma high quality big leaf black tea cultivar.

Key words:Tea cultivar, Xiangniu Dayecha, Yield, Quality, Anti-stress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X(2016)01-23-27

收稿日期:2016-01-26

修订日期:2016-02-02

基金项目:湖南省茶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

作者简介:李赛君(1972-),女,副研究员,岳阳汨罗人,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董丽娟,hnhjhlsj@126.com

猜你喜欢
抗逆性品质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