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经济视角下的劳动生产率研究
—— 基于辽宁省的数据

2016-06-23 09:53陈树文曹阳阳任亚杰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陈树文,曹阳阳,任亚杰,常 茜(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市域经济视角下的劳动生产率研究
—— 基于辽宁省的数据

陈树文,曹阳阳,任亚杰,常 茜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选择辽宁省内的沈阳、大连、盘锦等14个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2004~2013年间的变动趋势。运用构建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生产率在辽宁省内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西部城市低于东部城市的特征,并且2011年至2013年间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劳动力投入量、人均资本以及市场化程度对辽宁省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市域经济;劳动生产率;统计比算法;函数解析法

“市域经济”是指在市一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以市级政权为主要调控主体,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促进市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城乡统筹尤其是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市域经济相对县域经济具有更为明显的发展优势,它克服了县域经济中存在的土地使用、行政权能以及人才技术的瓶颈,具有更强的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城乡劳动力资源作为需要整合的对象之一,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要素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凡是资源便有一个利用效率的问题,劳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且是最基本要素,对其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测度有助于反映一定时间内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选择辽宁省内的沈阳、大连、盘锦等14个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2004~2013年间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市域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分析影响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本文首先对以往有关市域经济、劳动生产率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指出其不足与可供借鉴之处。其次,建立测度劳动生产率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市域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当前对市域经济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从经济地理视角进行分析[2]。缺乏以市域为分析单位,以劳动生产率为衡量指标的探讨。国内外研究重心主要为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与方式的探讨。Burmeister E和Turnovsky S J指出资本劳动比的提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3]。Madsen在均衡工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供需模型,分析认为工资上涨能够促进资本深化,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4]。Kumar S和Russell R R则认为除资本深化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5]。都阳、曲玥通过构建以工业增加值为因变量、以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就业人数为自变量的生产函数测度了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以及边际劳动生产率[6]。张晓平、孙磊采用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京津地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进行结构解析,认为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导致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源泉,而由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导致的行业结构调整即“结构红利”效应并不显著[7]。陈洁雄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8]。

综上,当前对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层次主要在于国家之间、省份之间的比较,市域间劳动生产率的研究较为缺乏。我们选择辽宁省内的沈阳、大连、盘锦等14个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2004~2013年间的变动趋势。并构建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测度模型,对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计算方法、计量模型及数据来源

1.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众多,如前文所述,有简有繁,各有优缺点。大体说来可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方法被称为统计比算法,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函数论方法或数学解析法。前者由美国劳工统计局于1926年最早采用,以“人时”这一劳动的实物量作为劳动投入的计量单位,以“美元”这一产出的价值量作为产出单位,这一计算方法被理论界所广泛应用一直至今。后者主要以生产函数来表达投入和产出关系,然后对生产函数进行数学上的微分解析变换,进而测得各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本文为了测量更为准确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决定两类方法共同采用,以便结果的相互补充。

2. 计量模型的选择和指标设定

(1)应用统计比算法的劳动生产率测量

以辽宁省及其所辖各地级市相应年份的生产总值(Y)作分子,以全社会就业人员数(L)作分母,测量2004年至2013年间辽宁省及其所辖各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劳动生产率(LP)可表示为:

(2)应用函数解析法的劳动生产率测量

以生产总值(Y)和全社会就业人员数(L)的比值求得的劳动生产率(LP),无法准确得知影响其高低的因素。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均匹配的资本数量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我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式2),以劳动投入(L)、资本投入(K)以及效率参数(A)作为自变量,以总产出(Y)作为因变量,衡量劳动、资本以及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α和β分别为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

式(3)两侧同时减去LnL,以便得出劳动生产率与劳均资本;根据王玲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的市场化程度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9],所以将其以线性形式加入模型。整理得式(4),其中左侧代表对劳动生产率求自然对数,右侧依次为对人均资本、就业人员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化程度求自然对数。人均资本将资本密集度的影响考虑在内,就业人员数、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程度则分别衡量了规模因素、就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表1 模型中的变量说明

本文所用数据源于辽宁省统计局,主要为2004~2013年间的《辽宁统计年鉴》,分析工具为EViews,所用变量见表1。

三、实证研究结果

1. 应用统计比算法的测量结果

由统计比算法得出的测量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依据变动趋势可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本溪四市,其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阵营包括盘锦、抚顺、辽阳、营口四市,其劳动生产率在全省平均水平附近徘徊;第三阵营包括丹东、锦州、铁岭、葫芦岛、朝阳、阜新六市,其劳动生产率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3年劳动生产率由高到低的地级市分别为:沈阳、大连、本溪、鞍山、盘锦、抚顺、辽阳、营口、丹东、锦州、铁岭、阜新、葫芦岛、朝阳。同期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为10.75,沈阳、大连、本溪、鞍山、盘锦、抚顺以及辽阳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各市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2 辽宁省14市的劳动生产率数值

图1 辽宁省14市的劳动生产率变动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1年以来各市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放缓,沈阳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劳动力市场调整与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放缓可以部分解释2014年开始的辽宁省经济持续放缓的现象。具体而言,辽宁省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步伐快于辽宁GDP增速的变化。伴随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更多人才流向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这些城市,辽宁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人才的流失减缓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而促使经济“断崖式”下跌。为了对辽宁省的劳动生产率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把握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需要借助函数解析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2. 应用函数解析法的测量结果

应用函数解析法有助于有效分析影响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表3列出了对公式(4)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根据判决系数R2的取值可知整个模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很好。观察所有变量的系数可知,人均资本变量和市场化程度变量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劳动力投入量的系数和常数项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变量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将不显著的变量剔除后,可得出如表4所示的更为准确的回归分析结果,在新的回归分析中,劳动投入量、人均资本以及市场化程度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判决系数R2的取值为0.996,意味着上述三个变量能够有效解释辽宁省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投入量与人均资本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说明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高素质人才的投入以及人均拥有资本的增加。市场化程度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这与辽宁省国有/集体企业众多、制造业发达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大多数国企集中于制造业,集聚着大批高素质人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企的人才吸引力,会对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表3 辽宁省劳动生产率回归分析(一)

表4 辽宁省劳动生产率回归分析(二)

四、结论与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与研究,对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地域分布与变化趋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知劳动生产率在辽宁省内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西部城市低于东部城市的特征,并且2011年至2013年间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探究了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可知劳动力投入量、人均资本以及市场化程度对辽宁省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吸引,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与广泛的智力支持。应强化对人才的挽留与吸引力度,可从人才与需求单位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实行人性化户籍政策,用政策和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好坏会影响人才流动,为此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互联网企业的大量兴办,为人才的挽留提供可能性。

第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加对于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此,确定劳动力与资本的最优配比显得日益重要。当前,辽宁省的资本投入相较劳动投入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应当进一步增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

第三,优化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是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前三个产业中以国有企业为中流砥柱。国有企业的发展对辽宁省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辽宁应利用自身国企力量强大的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形成差别竞争。

第四,统筹省内各个城市间的发展与产业布局,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辽宁省省内发展并不平衡。为此,应进一步统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实现互补促进、差别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凤山,戴国华,冀春贤.发展市域经济推进农村建设——对宁波市发展市域经济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6(2):69-75.

[2] 赵永,王劲峰.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03:357-361.

[3] Burmeister E, Turnovsky S J. Capital Deepening Response in an Economy with Heterogeneous Capital Good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5): 842-53.

[4] Madsen J B. General Equilibrium Macroeconomic Models of Unemployment: Can They Explain the Unemployment Path in the OECD?[J]. Economic Journal, 1998, 108(448): 850-867.

[5] Kumar S, Russell R R.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ological Catch-up, and Capital Deepening: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Growth and Convergenc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 92(3): 527-548.

[6]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5):25-35.

[7] 张晓平,孙磊.京津都市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08:1333-1338.

[8] 陈洁雄.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实证研究:2000-2008 [J].经济学家,2010,09:34-40.

[9] 王玲.产业辐射机理及其动态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61-66.

(责任编辑、校对:刘俊萍)

Labor Productivity Research from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Data of Liaoning Province

CHEN Shu-wen, CAO Yang-yang, REN Ya-jie, CHANG Xi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Choose the liaoning province labor productiv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y the change trend of labor productivity between 2004-2013. Labor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model was constructed.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biggish differe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labor productivity. Presents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western city is lower tha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eastern city. And between 2011 and 2013,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is slower. Labor inputs, the per capita capital and marketization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liaoning province labor productivity.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 labor productivity; statistical algorithm; the function analyt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3-0108-04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3.028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1AGL002)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陈树文(1955-),男,辽宁桓仁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