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康复的效果评价

2016-06-23 02:39:30袁春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效能纳洛酮

袁 博,石 玥,邢 鹏,袁春栋

自我效能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康复的效果评价

袁博,石玥,邢鹏,袁春栋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对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观察与分析育儿效能信念在患儿临床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纳洛酮0.03 mg/(kg·d)~0.05 mg/(kg·d)加入5%葡萄糖30 mL静脉输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 mg静脉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儿12个月和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语言、大运动及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伤残。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DNA)评分。结果观察组伤残率为6.25%(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12个月与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伤残发生,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效能;纳洛酮

临床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新生儿窒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且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发病率,严重影响新生儿成长发育[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大多存活者伴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比如脑瘫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与纳洛酮均可保护患儿脑组织,抑制脑损伤。纳洛酮可有效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进而减轻患儿脑损伤;而神经节苷脂可稳定患儿神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减轻脑水肿及神经损伤[2]。自我效能是影响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可促进患儿快速康复,保障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与分析自我效能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本院所收治64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符合2004年11月长沙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且均为足月儿。排除先天性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等疾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8 d~30 d(15.5 d±1.2 d);病情程度: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7.5 d~28.6 d(15.2 d±1.4 d);病情程度:轻度12例,中度13例,重度7例。两组患儿病情程度、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纳洛酮(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88,批号:20130501)0.03 mg/(kg·d)~0.05 mg/(kg·d)加入5%葡萄糖3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4 h内滴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213,批号:20130612)静脉输注,每次20 mg,每日1次。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对患儿实施自我效能干预主要将增强自我效果方法与实际所存在问题有效结合,并制定相关干预方案。

小组授课:组织家长进行集中学习,并辅以个别辅导。主要讲解缺氧缺血性脑病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意义及要求,增强自我效能相关技能、坚持运动和服药等重要性[4]。对家属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解答,并于小组内讨论。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发放我院自编缺氧缺血性脑病宣传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主要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疾病知识和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运动种类、注意事项、常见认识误区等。

家属参与:整个干预过程中必须有家属参与,因此始终需与家属保持联系。要不定期通过电话与家属联系,并鼓励家属多给予患儿关心和照顾。为患儿康复及自我管理提供必要支持。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并训练患儿动作、认知及语言等,脑瘫或疑似脑瘫者可进行Bobath为主的功能训练[5]。

定期家访和电话随访:待患儿出院后,医护人员需每周定期与家属进行1次交流,并督促家属按时给患儿服药,并进行适当康复训练。如出现特殊情况则需及时联系家属,并询问家属关于患儿基本情况和感受。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12个月和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语言和大运动及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伤残。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DNA)评分[6]。于18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发育商DQ评价,其中DQ>90为正常;75~90为可疑;<75为异常,视为伤残(脑瘫)[7]。

2结果

2.1伤残情况观察组伤残率为6.25%(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我效能干预可增强家属自我管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及自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伤残情况比较

2.2运动发育情况两组患儿12个月与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比较(P<0.05)。说明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其可提高家属对患儿动作和语言等训练,进而促进患儿运动发育。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12个月、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比较(±s)  分

2.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NBNA评分情况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NBNA评分比较(±s)

3讨论

由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疗程较长,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家属通常还担当社会角色,所以无过多时间及精力照顾患儿[8]。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提高家属及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控制病情[9]。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人对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

大脑于患儿3岁前发育最快,第1年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2倍,大约占脑重的50%[11]。第1年年末时,婴儿脑重接近成人的60%,第2年年末脑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范围,已有70%~80%细胞完成了细胞之间的互相联络,脑回路、条件反射的功能和分化基本完成[12]。最初2年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快,且可塑性最强,具有较好代偿能力,即神经元与神经元间可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且年龄越小再构成代偿能力越强,是脑发育关键时期[2]。此时提供良好刺激,则可促进突触递质释放,增强纤维髓鞘化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伤残率为6.25%(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物与自我效能干预均可降低伤残发生,但药物治疗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效能干预提高患儿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减少临床伤残发生。两组患儿12个月与14个月运动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实施自我效能干预与药物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情况均较好,但实施自我效能组效果更为理想,因此认为自我效能干预通过对患儿实施动作和语言等训练,进而提高其运动发育情况,改善患儿语言等功能。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让家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按时给患儿服药,同时还可协助患儿实施各项训练,进而加速患儿康复,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与自我效能干预均可改善患儿神经行为,但自我效能干预组更为显著,因此认为自我效能干预可增强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照顾等责任心,让患儿得到更好的照护和治疗,改善患儿神经行为。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其可加速患儿康复,减少伤残率,进而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宝霞,马光银,时晓亚,等.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11):66-68.

[2]王静,陈晨,郑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8):1199-1200.

[3]张楠,李清华,李文辉,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4,36(7):1046-1048.

[4]陈炫,刘玲,池晓霞.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4):221-224.

[5]李虎,万俊,凌厉,等.高压氧结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48例疗效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11,18(2):162-164.

[6]石雷山,高峰强,沈永江.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5(3):289-296.

[7]牛琳,张爱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4):185-187.

[8]李西营,张莉,芦咏莉,等.创造性自我效能:内涵、影响因素和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08-114.

[9]刘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管理——英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管理指南》介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50-152.

[10]付京梅,王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08-2509.

[11]姜赤秋,吴莉华,姜红.高压氧早期干预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791-1793.

[12]刘晓慧,柴晓敏,徐小维,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18-19.

[13]方邦骞,余华娟,陈慧洁.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J].海南医学,2010,21(7):50-51.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保定市科学技术局,2013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No.13ZF129)

通讯作者:邢鹏,E-mail:191285110@qq.com

中图分类号:R722.1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3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2-0204-03

(收稿日期:2015-06-08)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效能纳洛酮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新闻界(2016年14期)2016-12-24 01:23:36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5:12:35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22: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