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到强开启全域旅游新模式

2016-06-22 06:55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谭鑫通讯员黄毅
今日民族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业云南

□ 文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谭鑫 通讯员 黄毅



由大到强
开启全域旅游新模式

□文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谭鑫通讯员 黄毅

西双版纳泼水节

自退休后,王卫国和妻子刘琼过起了“迁徙”的生活。每到冬季,夫妻二人便离开天寒地冻的北京,打上“飞的”一路向西,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云南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在王卫国看来,西双版纳的冬季温暖舒适,不像北方那样需要经受严寒的肆虐。而他的妻子刘琼则认为,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浓郁,民风淳朴,“到这里来,不仅是为了过冬,更是一场体验民族风情的别样之旅”。

事实上,每一年,像王卫国夫妇这样离开原住地,旅居云南的省外及国外人士不在少数。但他们感到惊喜的是,已是旅游大省的云南,在谋求旅游产业新的质变飞跃进程中从未止步。

就在不久前,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会议上放出新一轮强旅信号,云南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得知此消息的王卫国夫妇显得有些激动,用他的话来说,云南旅游业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跑在全国前列,“没想到的是,为了能给国内外旅客提供更全面更到位的旅游新体验,云南确实蛮拼的!”

做好顶层设计描绘全域旅游新蓝图

值得关注的是,云南在此次会议上描绘出了新的旅游产业发展蓝图——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实施全域旅游是我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时期我省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讲话中指出,随着我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日臻完善,我省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将会明显提升,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因此,云南必须从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与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可以说,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推进改革创新:要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要以融合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旅游+”,培育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要以旅游景区为重点,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切实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

为此,李纪恒强调,云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稳步推进试点建设,全方位整体推进全域旅游战略部署,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强省。

云南省省长陈豪表示,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驶上转型升级快车道,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是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然途径。

要加快推进步伐,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必须明确转什么。要找准“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在转观念、转方式、转模式上下功夫,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坚持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构建高效政务管理模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必须明确往哪里转。要瞄准现代旅游发展高端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着力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做优服务,推动国际旅游合作,大力打造跨境旅游品牌和蕴含独特民族文化的旅游文化精品。

三是必须明确重点抓紧转。要实施好传统产品提升、新业态培育、旅游强县富民、市场主体培育、旅游对外开放、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城乡环境整治等8大工程,提升旅游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旅游城镇和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养老养生、露营地自驾、探险探秘、商务会展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着力开拓旅游扶贫新空间。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说,希望云南在“十三五”时期继续争当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旅游对外开放、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做全国的先行区,为新常态下全国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出新模式和好经验。

昆明市金马坊雪景

此次会议上,云南省还印发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表》《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决定用3年时间,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传统产品提升、新业态培育等8大系统工程,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旅游产业,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行动计划》确立了发展目标:到2018年,云南5A级旅游景区将超过10家,4A级旅游景区超过80家,实现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旅游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比重超过40%。实现接待海外游客达7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过5亿人次(含一日游游客)。游客人均消费由每人次998元增加到每人次1250元,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综合增加值占比超过15%;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700万人,累计带动贫困人口脱贫60万人。

至此,云南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顶层设计已经完备。

“我和妻子都是北方人,但云南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却与我们休戚相关。每年北方最寒冷的时候,我们都在西双版纳过暖冬,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6年之久。”

王卫国告诉记者,他们与西双版纳结下不解之缘是在6年前的一次云南之旅。“刚到西双版纳就碰到当地傣族在举行泼水节活动,与热情好客的傣族同胞互洒祝福之水后,便融入到了狂欢之中。全身湿透了,但是心却热了,退休后过着单调生活的我们,因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在这儿寻到了生活的多彩。”

“如果不了解云南新的旅游战略和政策,也许下一次来的时候,那些新的旅游产品及体验将与我们擦肩而过。同时,我们也希望云南旅游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期待。”王卫国说。

回望丰硕成果滇旅多点开花亮点现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高位强势推动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省旅游业保持持续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产业逆市上扬,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的特色优势产业。

5年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量从1.7亿人次增加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18.4%;旅游总收入从1300.3亿元提高到3281.8亿元,年均增长26%。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渠道。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徐光佑认为,云南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云南旅游市场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市场发展的举措和行动都备受瞩目。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云南旅游改装升级,通过不断走出去、引进来让云南旅游融入世界,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读懂了美丽云南。

同时,云南旅游从业者努力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和重要通道,使得云南旅游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国际魅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发布了《重大建设项目表》《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计划3年内全省推进6类、177个旅游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4759.28亿元。将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全力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提出全省重点创建云南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旅游古村落、旅游扶贫村)、旅游度假区、现代旅游农业庄园、旅游节庆活动等7类共计757个项目。

乡村美景

早在今年初,国家旅游局就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我省丽江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大理市、腾冲市、建水县、香格里拉市名列其中。列入国家试点的州市县将力争在2—3年内验收挂牌,为全省全国提供范本和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云南除了要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旅游对外开放上做全国的先行区之外,还将在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上做全国的先行区。

纵观云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底蕴,凭借自身资源优势,云南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一些贫困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广大脱贫群众开辟了一条潜力无限的“致富路”。

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是一个典型的怒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之前,外出务工是这个高黎贡山深处小村庄农民赚钱的最快途径。当地怒族小伙郁伍林在家乡经过10多年的打拼,通过创办农家乐,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把这个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怒江小伙郁伍林的农家乐

当被问及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的秘诀时,郁伍林认为,一定要坚持走民族特色发展之路,从怒族饮食手抓饭、烤乳猪,到怒族民歌,依靠对怒族文化资源的挖掘,老姆登乡村旅游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作为云南省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郁伍林说:“以前村里人并不热衷怒族传统文化,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姜若愚看来,将民族文化转化为生产力,首先需要杜绝整齐划一。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民族餐饮,都要突出本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

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处长沙云生表示,发展旅游业,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运用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质化。各个地区在开发与利用当地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吃透本乡本土的基本情况,抓住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多方位了解周边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民族文化特色,找准差异化、锁定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精确定位、精准发展。

在红河州建水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谁也不曾想到,当年承载着建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小火车,经过再次挖掘和开发后,如今成为恢复千年古城历史风貌中最有魅力的旅游黄金线之一。

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永告诉记者,建水小火车得以开行,让个旧-碧色寨-临安(今建水)-石屏铁路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不仅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米轨铁路提供了样板,也为整合与挖掘建水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寻求到了突破。

建水小火车导客服务员曹阳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1日建水小火车开行以来,每天前来乘坐小火车观光的游客都非常多,除了本地的游客来体验外,更多的是外地甚至是外省的游客。

据介绍,到今年5月1日,建水古城小火车正式运行满一周年。1年间,共开行708趟,接待游客7.95万人次,为云南旅游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用曹阳的话来说,这一年来,从一个新生事物成长为颇具知名度的观光旅游点,建水小火车以其丰富的人文历史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小火车一头连着建水古城,一头连着著名的团山古村,开行1年来,团山古村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乡村旅游依托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这里火了起来。许多村内的特色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受广大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被争相抢购,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用沙云生的话来说,在云南旅游与民族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促进和带动民族文化产品走向产业,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产品及产业又夯实并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建水小火车

民族文化为媒特色旅游村寨齐发展

一直以来,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及云南省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时,沙云生处长告诉记者,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在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省上下对此形成了共识。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作的开展,对民族文化强省以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做足了基础性工作,也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沙云生介绍,从2010年开始,云南省就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抢救经费,每年2000万元,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经费,每年1500万元。几年来,各州市县挖掘、打造、创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不断涌现出来。其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其魅力和影响力正体现在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

以楚雄州永仁县的彝族刺绣为例,当地许多彝族村落中的男女老少都有刺绣的手艺,他们生产和创作出来的带有彝族特色文化样式的产品和作品,在楚雄彝人古镇等许多旅游区实现定点销售。

“我们到基层去调研走访时,不断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为当地群众出谋划策,鼓励其把手艺变成工艺品,把工艺品变为商品,并把普通商品打造成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及特色的优质商品。自娱自乐的生产模式投入再多的扶持资金都没有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本意是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事物传承下来并推广出去,使其既得到保护和发扬,也吸引来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省民族宗教委这一系列工作的持续开展,本质上能让许多贫困群众尽快且长效地实现脱贫致富。”沙云生说。

据介绍,临沧市耿马、勐定等地的少数民族造纸,经过大力扶持之后,如今已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产品供不应求。许多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作原生态的纸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体验式、情景式、学习式、参观式在这里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及手工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例子。

省民族宗教委经济处宋雪峰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资源,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我省先后开发的以西双版纳泼水节、大理三月街、丽江古城、迪庆香格里拉、红河元阳梯田、文山普者黑、楚雄紫溪镇等精品旅游线路,都是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都贯穿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亮点。

石屏花腰姑娘为游客唱起祝酒歌

记者在楚雄州彝人古镇了解到,该古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以彝族文化为着力点打响了彝族特色文化牌,彝剧、彝宴、彝舞、彝绣等一批凸显彝族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被不断推出且深受游客的追捧。

在夜幕笼罩下的彝人古镇中,来自上海的游客汪小平与当地彝族人围着篝火跳起了彝族“左脚舞”。舞蹈系科班出身的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体验彝族多彩的舞文化,为舞蹈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云南的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时而奔放豪迈,时而含蓄委婉,并且充满了原生态的天然元素,这是最为可贵的。连续几天的彝族舞蹈不仅有老年人参与,也有青少年参与,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也狂欢在其中,足见其魅力,也凸显出了彝族舞文化的生命力。”

宋雪峰的观点是,民族文化既要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又要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三产、带动二产、提升一产,大力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乡村民族特色旅游,扶持经营特色化的民族特色旅游精品景点、精品休闲农庄、精品农家乐等,充实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休闲度假功能。开发民族特色美食、生态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旅游产品,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这既是民族村镇跨越发展的新途径,又是民族地区脱贫的重要抓手,更是繁荣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举措。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的本质就是民族文化创新,通过民族文化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更好地融合,更具生命力。

沙云生说,云南省国土面积70%是民族自治地方,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拥有如此大的民族体量和民族文化资源“富矿”,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旅游产业来。

记者从省民族宗教委了解到,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族特色村镇发展,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

截至2015年,省民族宗教委共建设了4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与省旅发委密切合作,共同建设了三批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各民族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为云南省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宋雪峰告诉记者,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丰富了旅游的内容,符合现代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性变化的新趋势,并满足了城市居民双休日、黄金周和小长假等休闲度假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它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通过提供食宿、民族歌舞表演、手工刺绣等,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事实上,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还提高了农村群众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广大农村群众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

此外,还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办家庭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娱乐购物等项目,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激发了群众的致富创业热情,群众由被动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宋雪峰建议,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要以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为抓手,在统筹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完善的投融资政策,以特许经营的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促进市场主体参加特色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受益”的良性合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以产助村、以村聚产、产村联动、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族宗教委和省旅发委共同努力下,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将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旅游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热带雨林吸引游客

锁定发展目标各方发力展开新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在“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云南省发展旅游业,将面临世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新机遇,国家重点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

因此,云南已经充分意识到要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效应,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就业、减贫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省旅发委主任余繁说,旅游产业被列入云南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全省上下将形成合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以大项目带动发展,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为云南旅游开创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抓好项目落地工作,接下来,各项工作新机制将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云南近邻东南亚、南亚,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徐光佑认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在旅游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时代,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去年国家旅游局办公厅印发通知,确定2016年继续以“丝绸之路旅游年”为年度旅游宣传主题。在“美丽中国—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的统领下,云南省对内可成为国内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对外可吸引大批国际游客入滇旅游。因此,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一进一出,云南在旅游方面无疑大有可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丽江的全域旅游已走在全省前列,有条件有能力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但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丽江仍有不小差距,必须认真审视。”丽江市委书记罗杰表示,下一步,丽江将加大全域旅游发展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五网”建设;向西双版纳学习,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开发优势资源;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结合;继续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标本兼治,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创新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并精准策划营销。

据了解,云南提出把怒江大峡谷打造为国家公园的思路,显然,怒江州旅游业迎来了高位推进的重大机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童志云说,怒江的旅游资源独特,但因交通不畅等原因,知名度不高。“怒江处处有风景,整个州就是一个全开放的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潜力大。”他还提出,除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外,怒江还将积极发展旅游扶贫,并根据自身接待游客容量有限的问题,提升质量,走高端旅游路线,将怒江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砚山县盘龙乡响水龙村苗族文化传承保护馆

为此,位于怒江州一侧的保山市意识到,怒江旅游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保山旅游也获得了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正如保山市副市长杨雄华所言,保山与怒江山水相连,道路相通,旅游资源和旅游客源互为补充,双方在发展旅游产业进程中是共荣共生的合作关系。两地间的旅游合作目前已有良好基础,下步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加快推进,重点在航空旅游、线路开发、产品打造及运营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促进滇西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除了与怒江州密切加强旅游产业合作之外,近年来,保山市高站位,提出了发展旅游业走国际化路线的目标。虽然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但从一开始就按国际化的目标规划、按国际化的目标建设、按国际标准规范相关服务,不搞小打小闹,自娱自乐。

保山市旅发委主任温仕红表示,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正是“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大格局,使保山旅游从起步开始,就与一些国际化的大集团、大企业结成了伙伴,云南机场集团、云投集团、柏联集团、雅居乐、世纪金源等纷纷入驻保山,不仅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投入,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高端的企业管理人才,为保山旅游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强大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持。

在云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地精耕自身优势,靠山吃山青山变金山银山,靠水吃水绿水变财源之水。在“高原水乡”玉溪,开发抚仙湖旅游是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把抚仙湖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让老百姓富起来。”玉溪市旅发委主任何雪峰认为,开发抚仙湖必须兼顾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玉溪接下来将努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计划2—3年内建设50个乡村旅游基地。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院长范德华坦言,云南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的背后,旅游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未来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有效支撑和突出贡献。

此外,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打破传统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如何让分散的资源得到整合,如何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有效串联等成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范德华看来,只有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延伸产业链,提升旅游资源品位,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真正做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并使其在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发展助力。

链接权威声音集智探索强旅新方向

正如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庆忠所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优势,是一项符合当下和未来人类发展需求的重要产业。

“作为一项不会过剩的,有着持续性发展特质的产业,旅游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关键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凸显。”胡庆忠说。

特别在当前面临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云南以大视野、深谋划的姿态对旅游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布局,把旅游产业抓实抓好并做大做强,必然成为云南省今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业六大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其中,以行和游为核心,外围由吃、住、购、娱构成支持要素而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旅游业六大要素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创意以及现代科技这5个旅游层次共同作用而融合形成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遗迹、现代科技设备与建筑为主的4类旅游产品。

胡庆忠认为,云南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与文化独特等优势,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云南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和定位云南旅游产业,要求云南在进行旅游产业的谋划和布局时要充分具备开放的姿态,积极运用世界的眼光、水平、标准以及管理要求来综合定位云南旅游产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单打独斗难成大气候,要用大气魄引进国内和国际知名企业对云南的旅游产业进行投资。

要对云南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整合。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形成云南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居住在云南的各民族共同努力,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创造了具有云南不同民族特色的各类人文景观。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云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从客观情况来看,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具体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却存在小、散、乱等现实问题。不便捷、高成本打击了旅游者旅游积极性的同时,也阻碍了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整合,降低旅游成本、提升旅游便利化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把旅游产品的开发作为云南打造旅游强省的突破点。旅游产品几乎贯穿于旅游产业链的始终,它是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几乎每一个旅游者都是潜在的购买者,并且与旅游产品之间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体验、零距离的对接。现代科技设备和建筑,是目前云南旅游产品中相对欠缺的部分,因此,要把注入现代科技力量,丰富和充实相关旅游产品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要把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入到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云南众多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各自独特且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既要做实山水文章,又要谱好文化新篇。把文化内涵通过特色创意之后,有机地融入到旅游当中,让文化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内在灵魂。让旅游者享受于山水之间,体验多元灿烂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风光游、魅力风情游、独特文化游、现代科技游于一体的云南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王菁)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业云南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