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访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李兴富

2016-06-22 06:55李兴富
今日民族 2016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访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李兴富

【编者按】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全省各个部门都在寻找自己的着力点。2012年,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结合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创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截至2015年11月,全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已达到1589所,范围覆盖16个州市,涵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

经过近4年的运作,各类学校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成果?在推进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和困难?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黄薇和特约记者吴晓走访了三位校长,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兴富、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关磊、云南省民族中学校长马永文,分享他们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成果和思考。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校长 李兴富

创建系统的民族教育

今日民族:素质教育包含很多方面,在面对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省份的特殊省情时,学校有没有引入一些民族教育的内容?

李兴富:我要首先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云南是民族大省、边疆大省,云南的教育要办好,必须关注民族教育;第二,民大附中的母体——民族大学做的是民族教育,民大附中也必须要做好民族教育。

学校每年都会在招生中设一定比例给少数民族学生,并实行降分录取。目前学校已经有20个民族的学生,比例最高的一个小班,30个学生中就有11个是少数民族学生。但这个比例还是不够。从今年开始,到整个“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委托民大附中每年在昆明市招收两个民族高中班共60人、两个阿诗玛高中班共60人。民族班主要向昆明市的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阿诗玛班面向全昆明市主要招收少数民族的女生。民族班和阿诗玛班由昆明市财政全额拨款实施免费教育。2016年9月,民大附中的民族学生所占比例会更大。

今日民族:学校在具体操作中是如何引入民族文化的?

李兴富:到目前来说,我们的做法是把民族文化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所有的学科教学当中融入一些民族文化元素,比如政治、语文,在教学里突出一些民族文化的内容;再比如我们的校园广播,会播放一些介绍民族服饰、饮食、习俗等的节目。

今日民族:广播内容是仅仅针对云南的还是包括全国的?

民族健身操选修课

朝气蓬勃的“大课间”

李兴富:我觉得不能太狭隘,要广泛了解各个民族,先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以后还可以了解更多国际上的民族。做教育必须思路开阔,学生的发展,不要一味地抓一个点,要整体从学生今天的成长需求考虑。民族文化也是这样,我们需要放在一个大的视野里面来思考,学生才知道民族大团结的意义。

所以,除了课堂之外,也借助一些活动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习,比如在“大课间”跳民族舞,这几天正在推广瑶族舞。

今日民族:这些民族操是外部引进还是学校自创?

民族乐器选修课

李兴富:外部引进和学校自创相结合,学校里有专业的民族体操老师,同时也吸纳了一些校外民族体操老师共同进行训练,编排得非常好。

第二是开设民族陶艺课程,比如傣族的陶艺,目前制陶的设备都引进完善了。第三是民族剪纸进校园,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第四是少数民族服饰进校园,比如傣族的、瑶族的、彝族的,下一步准备通过自主设计,让民大附中的校服也包含民族元素。

我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不要孤立地来看,要把它和整个我们教育的氛围融合在一起,把民族文化和学科教学相互渗透,借助一些活动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习。

今日民族:在课程当中渗透民族元素是有空间的,但是大多数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的教程,如何调和标准教程和民族文化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兴富:学校的特色要通过课程来体现,课程有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国家课程,就是围绕着中、高考必须要完成的规范性课程。第二部分是校本课程,就是自主研发的课程。

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主要靠国家课程之外的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发挥的特色课程,只有这些活动撑起来,才能凸显学校真正的特色。

今日民族:也就是说只要校本课程有空间,都可以将民族的相关内容和它融合在一起?

李兴富:对!所以这种教学不单单是在课堂里,它可以依托兴趣小组、课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在这样一些选修课中,民族文化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渗透。选修课程每个学校都有,但是特色点和着力点不一样。我们学校要让民族元素在学校里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是民大附中,就是要打好“民族牌”。

均衡教育资源

今日民族:我省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民大附中是否给予过此类学校帮助?

李兴富:民大附中虽然是“早产儿”,但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品质学校标准来办学,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民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延展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中去,所以学校提出了“3333”的构建项目,其中有两项就是在各州市,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一批基地学校,用我们先进的理念去帮扶和带动他们。

比如依托民大附中的教育资源,自2016年起,为彝良县人民政府每年培养30名高中学生,同时对勐腊县民族中学、勐腊县第一中学、勐腊县孟仑中学开展了“一对三”的帮扶工作,对孟连县民族中学、孟连县第一中学、孟连县红塔中学同样开展了“一对三”的帮扶。

今日民族:这种帮扶的形式包括哪些?

李兴富:主要是在民族地区植入一些现代学校管理的经验及理念,这是一种长期帮扶,包括我们派人去指导,他们派人来学习,这种帮扶不是某一个点,而是多种形式的。比如普洱市和我们学校已经签订了框架合同,基本上达成了三个方面的协议:一个是从2016年起我们每年派教师对他们进行帮扶,二是他们派五十名左右的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教师到我们学校进行跟班学习、课堂研讨、专题观摩等;第三是我们在普洱建立一至两所指导学校。

今日民族:除了定向与民族地区的交流,有没有面向省外的交流?

李兴富:我们正在省外找结对学校,比如北京的中央民大附中等,其次在省内也将选择一些学校形成互补。

同时,本着“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办学”的思路,民大附中一定要开展国际办学,要让我们的民族孩子有和国际接轨的机会。比如与澳大利亚的艾文豪文化学院的交流,以及我近期要去韩国、日本考察这些国家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今日民族:目前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存在“读书无用论”的现象,非常令人担忧,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兴富: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我想做教育也好,调研也好,应该要挖掘背后的形成原因。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是社会风气和现实情况导致的,知识被功利所牵拉。

我举一个例子,像勐腊有这样一些地方,一方面是读书非常辛苦,另一方面是读出来之后要面对就业难、收入低等比较现实的问题。那里家家都有橡胶林,几位校长曾和我说,有时孩子不听话,通知家长来进行沟通,有家长就反问老师:“老师,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老师回答两三千,家长就说:“等到我的孩子毕业,你也不要教书了,来给我砍橡胶,我一个月给你八千块钱。”这是真实的事例。

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收入高不高、条件好不好,应该要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附加值,但富裕与否不是评价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有一部分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观念。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工作。一方面是持续推行义务教育,通过制度的推动让学生必须入学。另一方面是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包括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教师待遇的提高等。

总的来说,观念的输入就像一股清流,要通过慢慢地引入来进行改良。我们学校扩招民族学生,就是一种改良。

班歌比赛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