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姝
据调查显示,以手机为代表的掌上媒体在我国的使用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其中,青年占到了总体数量的30%以上,而10~19岁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位居所有年龄段的第二位。青少年社会化是指青少年获得自己的人格并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活动方法的互动过程,这里的人格是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意识,是构成个体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格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因素,而认知又包含人的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因素包含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情感包含感觉与感情。
一、青少年使用掌上媒体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群体主要是指13~20周岁的年轻人,随着掌上媒体尤其是手机的普及,更多13岁以下的孩子也开始频繁地使用新媒体。随着掌上媒体市场占领的逐步扩张,青少年社会化有了年龄提前的趋势。据调查显示,一些城市地区13~15岁的青少年80%以上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均表示自己喜欢玩手机,而不喜欢使用手机的仅占4%。可见,青少年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在假期的时候处于较高状态。在局部问卷调查中,手机的所有功能,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通话、通信和闹钟。其次是娱乐、休闲、计算器、播放器和记事本等其他功能。很多学生均能意识到手机等掌上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手机他们能够加强与亲人的联系,能够得到便利的娱乐和休闲空间,还能增加人际交往。掌上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长期玩手机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分时间地点的使用手机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部分学生之间会相互攀比,还有一些网络不良信息将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当过度使用手机等掌上媒体时,将会造成与家人和同学的疏远。
二、掌上媒体对青少年认知带来的影响
在研究掌上媒体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带来影响,也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带来严重影响。
1.掌上媒体影响青少年的知识结构
以手机为代表的掌上媒体能够通过QQ、飞信、微信等社交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在拓展青少年知识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有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其对手机功能的使用略有不同。在相关调查中可见,我国青少年对手机功能的使用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微博的使用率,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便较低,有一些青少年表示并不了解微博。而青少年对手机中的搜索功能使用频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其便捷性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了解的知识,便会优先使用掌上媒体了解。然后,才会向教师和同学求解。可见,掌上媒体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2.掌上媒体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独立意识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调查,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目的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出发,具有不同的偏好。在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青少年能够自主选择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不再被动接受一些群体化的信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拥有强烈的独立性。鉴于手机为青少年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保证青少年在形成独立意识的过程中,不会影响身心健康。社会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强调社会化主体的自我反思过程时,对自身的行为也将产生影响。
鉴于青少年受年龄限制,心智并不如成年人一样健全,故而掌上媒体也将为他们带来一些明显的消极影响。如,不良信息给青少年身心带来的负面作用,一些垃圾信息经常被发送到手机上,将对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由“知识沟理论”看来,知识犹如财富,在社会中也呈现不均衡的分布模式。一些为了生活而疲于奔波的人们,所获取到的知识量将较少,而经济条件与使用技能的不同,也无形中形成了“数字鸿沟”,使人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量方面形成了较大落差。针对青少年群体,这一理论同样适用,故青少年个体之间也将形成综合素质上的差异。
三、掌上媒体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1.提供了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掌上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使青少年能够自主支配自身的闲暇时间,为其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对现实里的现象进行品评,能够最大化地张扬个性。一些在现实里无法满足的东西,将在网络世界里得以补偿。
2.不良信息促成了青少年的越轨行为
青少年阶段,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成长阶段,其自制力较弱,若是在不经意间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也容易一时冲动越轨行为,甚至有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掌上媒体具有使用的隐秘性和便利性,难以使人察觉,这就为不良信息的侵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青少年的监护人能够紧密的关注青少年使用掌上媒体的情况,并严格要求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掌上媒体也为他们提供了作弊的良好条件。如,手机的拍照功能便能够为学生在考试中提供很好的作弊条件,而手机还拥有强大的群发功能,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掌上媒体娱乐功能使青少年社会化偏离正常进程
在掌上媒体及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元化的环境下,青少年对掌上媒体的娱乐功能越来越依赖。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状态,将会为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过程带来严重的影响,他们将无法用严谨的态度看待现实的“自然环境”,以至于无法以正常的心态参加社会活动。因此,容易使青少年养成散漫、自由、去权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一旦青少年将类似的特征映射到社会化进程中时,有可能表现出对社会群体的相对不忠诚、缺乏社会活动热情和人文精神等。
四、掌上媒体对青少年情感的影响
1.掌上媒体可能推后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青少年要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料还需要进行社会沟通,与其他的社会成员发生情感的联系和交流,否则,其社会化进程将受到损害。青少年与家人、同学的交往沟通是获得情感满足的重要途径,而掌上媒体的普及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少情感沟通的需求,但是,单纯依赖掌上媒体进行网络沟通的方式,将导致青少年养成孤僻的性格,使其社会化进程推后。众多学者均看好掌上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提前的看法,因为当前的青少年会比当年同龄的自己要思想成熟、老练。然而,社会化提前并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可是仍有一部分的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延后,需要引起重视。人类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连续不断的过程,人们在每一个阶段社会化均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若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后一阶段的社会化将会出现明显的困难。网络上的社交容易脱离现实,与现实生活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若是以网络上的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将会出现一定的错位。不同的价值观将造成现实生活中无人能够理解的情景,这就导致青少年将更加沉迷网络,阻碍其社会化发展。
2.掌上媒体可能使青少年产生依赖性
在访谈研究中还发现,部分青少年使用手机的频率非常高,他们通常使用手机与朋友保持联系,沟通情感,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试图通过手机获得外界情感的支持,借助手机提供的社交软件,能够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青少年便不用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最后会越来越脱离正常的社交范围。研究还表明,使用掌上媒体频率高的人,当不让他们继续使用时,其不适应性会比使用频率低的人更加明显。在心理学中,这种心理行为是一种强迫症状,即“手机焦虑症”,它将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由此可见,掌上媒体在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隐性问题,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与引导,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养成。家长或监护人也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家庭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最后,针对掌上媒体的普及,社会各界也应提高关注程度,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以手机为代表的掌上媒体的普及,各种手机业务的发展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便携性、隐蔽性和私密性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其在信息沟通方面带来的优势,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青少年作为手机用户的一个大的群体,单纯依赖掌上媒体进行网络沟通的方式,将导致青少年养成孤僻的性格,使其社会化进程推后。因此,社会各领域应提高关心程度,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