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燕
摘 要: 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特别是“数学好玩”板块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真实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数学。教师要根据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好玩 创设情境 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学科。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把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启智慧。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巧妙接轨,拓展数学活动空间,满足小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本色,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创设情境,数学好玩
1.1巧设游戏,唤起兴趣。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产生迫切的期待心理,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游戏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注入活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确,游戏能强烈刺激小学生的大脑皮层,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积极动脑思考,拓展思维,开启智慧。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好玩——填数游戏时,教师用游戏导入新课:从55开始一个一个地数,连数五个数;从6开始两个两个地数,连数4个数;从15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40为止。教师表扬在游戏中取胜的同学,奖励小红花。下面,我们来玩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填数游戏。出示表格,在每个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个。并且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采用对子互学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听、边想。1号同学说,2号同学听;然后2号同学填数,1号同学评价,填对之后,两人换位进行游戏。填数游戏把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数的应用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兴趣浓厚,善于观察,培养了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愉悦性与趣味性。
1.2自主探究,体验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体验生活,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的用途。学生探索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妙。例如:教学《优化》一课时,课件出示淘气沏茶要做哪几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而最爱动脑筋的小丽却这样安排时间,她只用: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哪种方案既合理又节省时间,为什么有的事情可以同时做,让学生产生优化思想,体会到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能节省更多时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统筹安排时间,觉得数学真好玩。
2.实践活动,魅力无限
2.1动手操作,学会交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勤于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经历过的知识才能理解深刻,才能更好地释放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发现科学。动手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拿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加工提炼知识,把书本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玩中学习数学,并打开了数学知识的大门,不断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图案都是由一个个图形经过平移运动得到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设计学校的艺术节节徽。先让学生说说设计的理念,要体现我校师生“勤奋向上,乐学奋进”的主题。想好设计的图案,创造美图,感受数学的美妙。学生在小组里动手实践,尝试设计艺术节节徽,在小组内交流修改,在全班交流欣赏,提出修改意见,达到艺术美。学生经历操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了运用图形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再进行拓展延伸,欣赏利用图形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变抽象图形为具体事物,从中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了有效学习,感到数学真好玩。
2.2高效探究,享受数学。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在实践中领悟数学的用途。例如:教学《数学好玩赛大点》一课时,教师拿出一副扑克牌给大家看,你们熟悉这些扑克牌吗?教师展示4组扑克牌后,抽出1张黑桃6,让同学们说出这是几?再接着抽出1张红桃A,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然后说明活动规则:一边抓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和大于10就被淘汰;和最大的人就获胜,和一样大,谁抓的最少谁获胜。孩子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学生分组活动,五局以后,交流玩的体会。学生谈体会时,有的说我一局都没赢,很伤心;有的说我赢了两局,可能是运气好;有的说组长发牌,不是我自己抓的,所以我输啦。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赛大点游戏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加法,如果算得快,算得准,就能赢。课已经结束,孩子们兴趣犹在。学生能静静思考,合作默契,教师给予表扬。
总之,“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数学好玩板块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课堂产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玩中用数学。
参考文献:
[1]田金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才智,2013(16):99.
[2]翟丹.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6):75.
[3]杨茹.如何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教育科研论坛,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