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2016-06-21 15:12杨菊,李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右小腿红斑狼疮癌变

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杨 菊1,李 灵1,2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患者,男,43岁,因“四肢起丘疹、斑块15年余,破溃3月”于2015年6月26就诊。15余年前无诱因双手指关节背侧、双前臂伸侧出现散在丘疹、紫红色斑块,瘙痒,院外多次诊断“银屑病”,治疗不详,皮疹时轻时重。年余前右前臂、右小腿紫红色斑块反复搔抓后渐扩大至鸽蛋至鸡蛋大小,隆起于皮面,形成疣状结节样外观,表面覆盖黏着性鳞屑。3月前,右前臂伸侧、右小腿内侧疣状斑块、结节扩大、破溃、化脓,有明显异味,感疼痛。病程中无发热、脱发、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光敏史。2余年前右小腿外伤史。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腔、生殖器、指(趾)甲及足部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前臂伸侧紫红色疣状斑块、结节见坏死组织、血痂及脓性分泌物,边缘不规则,外翻如菜花状(图1a);右小腿内侧大小约10×15 cm肥厚紫红色鳞屑斑块上见蚕豆大小疣状结节,部分相互融合,表面见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周围色素沉着带(图1b);左前臂、双手背见疣状紫红斑块,中央萎缩,上覆紧密粘附性鳞屑,周围色素沉着带(图1c)。口唇稍干燥,未见明显细碎白色鳞屑,口腔黏膜未见白色网状纹。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G 18.40 g/L升高(7~16 g/L),免疫球蛋白E 1500 g/L升高(0~100 g/L);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 ,ANA:1:100,肿瘤标志物铁蛋白:466.16 ng/ml升高(男性:211.81~274.66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51ng/ml升高(≤2.08 ng/m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2.1 ng/ml升高(参考值≤1.5 ng/ml);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余检查未见异常。左手疣状斑块组织病理:表皮高度角化过度,毛囊口角栓,棘层肥厚呈疣状增生,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深层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图2a)。溃疡处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团块增生,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部分团块中心角珠形成,可见细胞异型性及非典型核分裂,间质内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图2b,2c)、狼疮带试验验(—)。符合诊断: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治疗:羟氯喹400 mg/d,醋酸泼尼松片30 mg/d口服治疗,卤米松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外用皮损治疗1月余,斑块皮疹有所减轻;溃烂皮损于院外行手术切除术,目前电话随访,术后恢复可,疣状斑块、结节有所好转,继续随访中。

讨论 疣状(肥厚性)盘状红斑狼疮(Verrucous/hypertroph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属于盘状红斑狼疮的一个亚型,表现为红斑狼疮的损害,表面呈疣状样增生性改变,临床罕见[1],发生癌变报道更为罕见。文献报道疣状增生者均为易于癌变或已癌变之临床征象。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是好发于面、双上肢和手部, 皮损呈斑块、结节样损害, 并显著高出皮面, 表面呈疣状, 类似疣状扁平苔藓。故需与疣状扁平苔癣相鉴别。DLE(盘状红斑狼疮)和 LP(扁平苔癣)两者的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表现特点是在皮损的表真皮交界处,DLE的淋巴细胞浸润呈片状 (呈少细胞型[2]) ,免疫病理有 IgG、C3颗粒样沉积,但也有文献报道DLE狼疮带试验(-),其原因尚不清楚;而 LP有大量的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呈多细胞型[2]) ,血管、皮肤附属器周围无明显炎性浸润。本例患者病理中可见毛囊口角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炎症浸润较肥厚性扁平苔藓深,真皮浅深层血管、皮肤附属器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实验室检查中 ANA1:100,抗 SSA抗体、抗Ro-52均(+++ ) ,因此确诊为疣状盘状红斑狼疮。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铁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均升高;组织病理诊断符合鳞状细胞癌。综上所述,最终诊断: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此病为慢性病程, 治疗有一定困难且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入院后采用了保守及外科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肥厚无溃烂处皮损予以:羟氯喹400 mg/d、醋酸泼尼松片30 mg/d口服,卤米松软膏等治疗,经治疗2周后肥厚皮损较前明显减轻;而溃烂处皮损患者则在外科进行了扩大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详),术后随访,患者自诉伤口恢复较好,原有皮损明显消退且未出现新的皮损。通过该病例的诊治提示临床医生:皮损呈现糜烂型,并在基础上伴有斑块、绒毛状增生,尤其是疣状增生者均为易于癌变或已癌变之临床征象, 对这些病例应予高度重视,及早进行活检并正确治疗。

图1 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大体改变 a:右前臂紫红色疣状斑块;b:右小腿内侧肥厚斑块;c:左前臂、双手背皮疹疣状紫红斑块

图2 左手疣状斑块组织病理改变 a:毛囊口角栓(HE×40);b:表皮角化过度,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团块增生,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HE×200);c:鳞状细胞团块及角珠(HE×400)

[1] 李久宏,李萍,李波,等.疣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J].中国麻风皮肤科杂志,2003,19(5):485-486.

[2] 马京,车乃增.扁平苔鲜与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及其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7:14-16.

R593.24

D

1672-6170(2016)06-0171-02

2016-07-26;

;2016-09-20)

猜你喜欢
右小腿红斑狼疮癌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追风逐日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1例
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