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在路上

2016-06-21 01:59臧振瑞
祖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记者/杨 晨 臧振瑞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在路上

记者/杨晨臧振瑞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曾经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京津“双城记”,同年8月习总书记在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清晰明确。

协同发展将为三地带来什么

“十三五”京津冀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三地一体化进程提速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一体化进程正在一定范围内紧锣密鼓展开,如在医疗、教育、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非常关心的方面,三地的协同式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1)医疗

在医疗方面,京津冀联合推进医师和护士在三地电子注册并共享信息,互认资质;药品招标方面的政策协调一致,推进区域的联合采购,形成更好的招标价格;建立京津冀三地共享的影像诊断中心;建立京津冀三地就诊预约渠道和转诊制度等。

(2)教育

去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推动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老校区向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重要智库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引导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县疏解。”

在北京儿童医院,来自河北涞源的家长挂上了号后,带着孩子去看病。

一时间,哪些学校将迁出、哪些学校能办分校、哪些学校会联合办学,成为京津冀三地群众普遍关注的内容。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这样作了注解:

北京与河北签署《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及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促进高等学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北京大学牵头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

北京景山学校与曹妃甸区投资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这些合作应该说以北京的教育资源输出为主,合作办学占主流,人们期盼已久的教育协同发展初见曙光。

但也必须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容易。以高校为例,目前北京有部属与市属高校62所,天津有普通高校44所,而河北本科院校只有26所,其中“211”大学只有3所,且都是分校。

人们也意识到,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数量最多的北京高校外迁并不容易,涉及教职员工交通、户籍、待遇、家庭等一系列问题。靠行政手段实现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院系大调整,基本不太可能,也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北京已经实施的部分市属高校和职业院校疏解也都以迁到本市郊区为主。

其实,不靠人员搬迁,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也能开展区域教育合作。在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老师异地讲课、一起做课题搞科研更不在话下。

(3)金融

金融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天津的重要定位,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重点内容。2015 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30条措施,涉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不断深入发展,滨海新区将探索建立区域金融协同监管机制,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推进京津冀金融市场一体化。

(4)治霾

京津冀协同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预计到2020年PM2.5将降40%。《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要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PM2.5年平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河北划分“五大分区”改善京津冀生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其中,《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明确,将全省划分为“五大分区”,不断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交通

作为北京新机场的交通配套之一,廊涿城际启动首轮环评公告发布。未来,包括在大兴“串一下门”的廊涿城际、京霸城际、城际联络线S6线这三条城际铁路均将通往北京新机场。按计划,这三条城铁均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并在2019年至2020年陆续投入运营。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石家庄等11个地级市和安阳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推行首都经济圈,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是实现地区交通一体化,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而廊涿城际、京霸城际、城际联络线S6线这三条通往首都新机场的城际铁路,将大大缩短京津冀之间的通行距离,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城际铁路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一种连接邻近城市,缩短城市间交通距离,大大方便邻近城市居民往来的新建铁路线路。

(6)疏解

着眼于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天津与北京建立常务副市长对接推动机制,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但“转”与“接”,不能靠“市长之手”硬拽,关键要靠“市场之手”施力。为此,天津高标准打造好软硬件平台,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区县多点布局的“1+11”承接格局初步形成。

天津精心制定了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精准发力意见,不盲目争抢项目。几经变化后,相关政策最终确定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三区一基地”的定位实际上是天津最初规划多次调整后的结果。国务院于2006年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该规划执行8年后,天津市政府于2013年4月出台《天津城市定位指标体系》,要求对上述三个定位予以进一步的分工和任务分解。

(7)落户

2015年12月10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是北京面临的首要任务。未来5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将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到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北京综合发展水平在过去15年间显著提升,2014年比2000年提升了近6倍,发展增速在2012年后变缓,逐渐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该发展指数分别构建了以支撑力、驱动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五个力”为基本框架、由5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测度指标体系。

问题亟待解决

京津冀一体化不仅会为三地产业升级、社会民生带来新的重大的发展契机,也将对于下一步国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战略拉动机遇,对于区域打破藩篱搞发展制造“样板工程”,为京津冀这一中国传统工业产能重要聚集地进行产业升级带来难得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三地居民民生的改善、社会资源更加均衡合理配置带来巨大助力,为优势产业、资源的扩散及合理聚集提供了新的动力。

据悉,在京津冀一体化展开之初,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也亟待我们加以研判总结。譬如,一些地区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名盲目引进和承接企业,在引进企业过程中缺乏规划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企业纷纷“跑部进京”;一些一体化后建设的基础设施仓促上马,开发项目急于求成、缺乏整体意识,重点也不够突出等,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梳理解决,就可能会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带来困境。

还有专家认为,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清晰了,但落地的策略还没有及时跟进,这样就导致三地一些机构单位和民众,对于京津冀发展的现实与长远利好认识不足,致使这些机构单位和民众参与度还不够。

由于体制机制约束,京津冀区域内行政力量干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为实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保护,依托行政区构建贸易壁垒,阻碍生产要素流动,严重削弱了市场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的能力,使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医疗是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在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例如京津冀三地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水平差距较大。此外,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之后,药品集中采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按现行的招标办法是以省为单位,协同发展是否要过渡到以区域为单位,以区域为单位是否要统一招标采购平台?这些问题还需要三地进一步统一思路、联合行动、协同解决。

河北经济蓝皮书课题组13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当前,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少一个卓有成效的制度安排。课题组认为,未来京津冀应形成“三重共同体”,在政府层面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主体层面上形成经济共同体,在社会民众层面上形成命运共同体。把统一财政事权作为原则,构建适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并能够为其提供长效资金支持的财政制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京津冀区域而言,紧邻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就有二十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组成的贫困集中连片带,这无疑制约着京津冀地区人口发展能力的提升。因此,不让一县一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打赢经济落后地区的扶贫攻坚战也是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回避的课题。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