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记忆

2016-06-21 01:59张建春
祖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汀江上杭古田

文/张建春



上杭记忆

文/张建春

最早知道上杭,是因为诗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偏爱毛泽东诗词,大多能背诵,上杭便久久留在记忆深处。

去上杭的路不好走,翻山越岭,钻过一个个隧道,高高的桥挂在山半腰,即便高速公路一路宽阔,车过险处,心仍旧悬着。但山景实在是美:高大的树木,或红或白或黄的花朵,除却绿,全无杂色。修竹总在突兀处出现,一丛丛,从不孤零零地挺立。上杭四季生笋,竹叶自然新绿,阳光下青翠透明。

上杭八山一水一分田,水和田都少得能数过来。不过水和田都极美,水属长江水系,归归拢拢进了汀江,汀江湍急,对两岸的风景留恋,又制造、养育了更多风景。水景和山色结合,就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景致,移步换景,怎也走不出、看不够。小块的田地含在山和水的怀抱里,一梯连上一梯,碎碎的如摔破的瓷器,难有两地相同的,但都没闲着,种豆、栽菜、插秧,还有蕉林,小小的身子也挂着一串串香蕉,倚着原生的竹木沐风栉雨。田地实际上早成了上杭的风景,只不过陷入平凡里,站高了才能看清、看明白。飘带样挂在半山腰的高速公路,恰是观赏山景、地景、水景的好地方。

上杭小城端是美丽动人,汀江将小城一分为二,四周的山拥挤着向市区扑来,反而又将小城挤兑得绿汁涟涟。三座桥不经间拂动纱巾,飘飘地做出兰花指般的舞姿,引领着水意、波澜向城的深处渗透,让小城的品相更加新鲜、古意更加朴实。沿河顺路而生的树,除了大叶红榕、喷香樟树、婆娑棕榈们外认识的不多,它们都镇定自若,挥洒出大信心,绿就绿得透透彻彻,高就高得直插云天,完完整整地沉浸在山的原始中。走向一棵树,给一场惊喜,毫不夸张,动辄上千年上百年的生命古树,在水的搬运里,它们沉默着梳理着,世间炎凉,都藏在叶脉里流动、枝头间摩擦。

夜中的上杭小城,独具亲和力。小城的天际铺满了星斗,如随意撒下的豆子,点点滴滴里全是真诚。由之我想到了上杭群山中的紫金,在时间磨砺里,聚合起坚硬光亮,这光亮也如星光,没有雾霾就会闪烁。抬头有星星,地下的河水就流光溢彩,小城沿河布下了一组组灯火,照亮了水的流动,照亮了沿河而行的慢行人。小城是慢节奏的,硝烟弥漫之后,隐身而退,将山水树人融合在一起,贯穿为一种缓和的心情。城之秀美,成就的是心的平坦。夜中小城好静,静得要让人持一钓竿,钓出自已的梦来。

古田肯定是上杭山川土地,一块厚而耐得住寂寞的碎片,如同紫金石般蕴藏光芒。卧于山岙中的古田平地,适宜种植水稻,也适宜种植和培育中国的另一种庄稼:革命。毛泽东九下上杭,播下星星之火,借助古田厚实的土层,让革命这棵庄稼拔节抽穗,连绵为丰收和收割。作为诗人,他没忘记在马背上吟哦“分田分地真忙”,战火与土地与思想同在,当然与美好的景致、沉淀的历史同在。分田分地,在毛泽东眼里是长在土地上的红米,更是他滋生于战火硝里的抒情。

田的古老是洪荒以来固有的。古田的田一年四季呈现出花的海洋,但这花是土生生长的,不娇柔不做作,稻花、荷花、豆花、菜花,把古田的空气洇染为粮食味,和一个半敞开的会场近相呼应,自然贴切。毛泽东的革命因土地而立足,当然要顺应土地的法则。我来时,一方方荷田,小荷才露尖尖角,不要多久,荷花就会托起天空,在山的拢集下,献上喷香的盛宴。

在毛泽东的汉白玉塑像前,我献上了一束心香,这位经天纬地的伟人,无疑是上杭二千多平方公里、众多山峦中的高峰。毛泽东九下上杭,每一次都用脚步在丈量,丈量完了,一部恢弘巨著就打下了腹稿,自然也包括传唱久远的不朽诗篇。毛泽东和上杭的山川水土合辙合韵,星火燎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者系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安徽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汀江上杭古田
古田镇
汀江在我梦里日夜流淌(创作谈)
松毛岭无名烈士墓
永武高速上杭段视频系统高清改造方案探讨
上杭印象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古田,心灵的沃土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