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之根,华夏之魂

2016-06-21 07:50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9期
关键词:汉字文字



汉字:中国之根,华夏之魂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起源之谜

大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

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小事件记录下来。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汉字的形体演变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但是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

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有趣的汉字故事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道题也不会答。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有个财主家的少爷,略读了一些诗书,自以为是,就爱耍小聪明戏弄人。一次,他出去游逛,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便嬉皮笑脸地对她说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有一次,苏东坡去金山寺看望佛印和尚,步近禅房便闻到一股酒肉香味。原来,佛印不戒酒肉,性情放荡不羁,诙谐幽默。这天,他把一条黑狗杀掉了,静悄悄地躲在房里低斟浅酌,大嚼狗肉。正当吃得起劲,一听到苏东坡的叫声,便慌忙把酒肉藏了起来。

苏东坡虽看到却佯作不知,想和他开个玩笑。便对佛印说:“我今天写了一首诗,有两个字一时想不起来是怎样写的,所以特来请大师指点。”佛印说:“不敢,不敢!请问是哪两个字?”东坡说:“一个是‘犬’字,一个是‘吠’字。”佛印哈哈大笑说:“学士,你真会寻开心,小僧以为是什么疑难字,这个‘犬’字的写法是‘一人一点’呀!”东坡又问:“那么‘吠’字呢?”佛印回答道:“犬字旁边加个‘口’就是‘吠’了!”苏东坡听罢也哈哈大笑说:“既然如此,那你快把藏起来的酒与肉端出来,一人一点,加上我这一口来吃吧!”说罢,两个朋友不由相视而笑。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

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活”在汉字里的中国人

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里面蕴藏了很多文化,下面就从字形、字音和字义三方面来探讨隐藏在汉字中、被我们忽视的秘密。

从汉字的字形中看中国文化

从字形上看,汉字在书写形式上是平面方块体文字。

从字体构造上看,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在构字时,并非一个笔画接一个笔画呈线性展开,而是在一个二维平面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多向展开的。这是汉字从外观上或视觉上所体现出的最明显的特点,它不同于英语之类的音素文字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列的。

方块汉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稳重、踏实的性情。古代中国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袭了传统建筑中“天圆地方”的思想。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像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像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像静静的大地一样。

方形的汉字静止稳定。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是一种平定、安然、稳定的生活态度,稳中求胜。

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通常,音素文字记录语言,一般是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横向展开,一个词里的所有字母一个挨着一个连着写,词与词之间留有空隙,以显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这种书写规则叫做分词连写。

如英语的“苹果”写作“apple”,“红苹果”写作“red apple”。可见,在英语的书面语中区别词是很容易的。而汉字记录汉语是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字与字之间留有空隙,词与词之间在书面语中没有分界,因而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一个个方形的汉字就像一个个有棱有角的中国人。从个体上来看,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性情稳定、各司其能的中国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中国人眼里,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能完成集体的工作。许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才能为集体添砖加瓦,作出更大的贡献。单个看汉字,通常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所以单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要表达更深刻更复杂的道理和意义时,就需要一个个汉字排列起来组成一句话、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不实行分词连写的规则使汉语的文章看起来更紧凑,一个个汉字组成的词语间的联系更紧密,而不凸显每一个词个体的独立性。而西方国家赞赏个人英雄主义,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通常会看到像超人、蜘蛛侠之类的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世界。东西方文化理念、价值观不同,在文字的构造和使用上自然也有所体现。

窗花中蝙蝠意为“遍福”

中国人不好大喜功,不推崇个人主义,在汉字上则表现为汉字之间搭配成词的组合不固定,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搭配表示一定的意义,就像中国人总是遵从“个人永远服从于集体”一样,在集体需要的时候永远服从安排。

从字音中看中国文化

文字记录语言,必然和语言的语音系统相联系。现代汉语的普通话中带声调的音节总数较多,汉字总数也非常多,但是,音节跟汉字并不一一对应,一个音节往往对应几个甚至十几个汉字。因此,汉字中出现了许多同音字。而对同音字的应用之一就是中国人的吉祥用语。

相比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人向来比较含蓄和内敛,使用吉祥用语时一般还配有图案或者物品,大体和求福、长寿、喜庆、吉祥有关,这是因为人类对幸福有着共同的追求心理。

中国窗花上常常出现蝙蝠这种动物的身影,因为“蝙蝠”的字音与“遍福”、“遍富”谐音。把蝙蝠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取其寓意:“福中有福”、“福在跟前”、“五福献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其他象征吉祥的物品还有“鱼”和“如意”等。“鱼”谐音“余”,所以鱼是家家户户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取其寓意“年年有余”。在升学或升职的时候,鱼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象征着“鲤鱼跳龙门”。而如意则象征着“万事如意”、“平安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也遵循着许多与谐音有关的习俗。如水果“梨”不能分着吃,不然吃的人将会面临“分离”;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贴“福”字,象征着新年纳福。而且很多人家门上的福字都是倒着贴的,象征着“福到”;在传统中式婚礼上,人们要在新人的床上撒上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而在现代许多中国人的婚礼上,用来装饰的花束都是百合花,寓意新婚夫妇“百年好合”。

从字意中看中国文化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分别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最早的象形和会意字的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是表示事物的外形或者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后来的形声字不光表意,还表音。这样表达的意义虽然淡化了,但是必定是保留了精髓。

《说文解字》中对“示”字解释为,“示,天垂象,见凶吉,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这表示从“示”字旁的字都与古代祭祀文化有关。而细细整理从“示”字旁的字,就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而示部字则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人的崇拜与敬奉。

《说文》中对“神”字的解释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足以看出古人对神明的崇敬。古人对天神的崇拜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对日神、月神的崇拜,对星辰的崇拜,对风雨雷电诸神的崇拜等。

《说文》中对“社”字的解释是,“地主也。从示土。”所谓地主,也就是主宰土地的神。大地负载万物,无边无际。人们生活在大地上,面对巍巍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河流、茂密繁芜的森林,便感到大地有一种无穷的力量。

在科尔孜族,甚至还有“自己是大地母亲之子”的原始观念,认为人是由地上的泥土繁衍而来。人们对大地崇拜的同时,又对其产生畏惧之情,这是因为大地上的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洪水泛滥、森林大火等骇人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对土地诸神的崇拜。对地神的崇拜可分为:高山崇拜、水神崇拜、火神崇拜、植物崇拜等。加之土地是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部取之于土地,于是,人们便对之顶礼膜拜,以表达感恩和祈福。

另外,中国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崇尚男尊女卑,这种思想在汉字中也有许多体现。不少从女字旁的字均表现了对女性的轻蔑和侮辱。如“妥”字,一只手压在女子的头上,女子抵抗不得就要妥协了;“嫉妒”本来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二字却都用了女字旁,充分表明在一段时期内,汉族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

从汉字看古人的伦理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简单说,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办事;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办事。“五常”就是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人们在造字和讲解字义时,也常常把这种伦理观念加进去。

君、臣、民。“君”的古字上面是两只相对的手,双臂内侧是个“口”,像个正面坐着处理政务的君王。“臣”的古字像个面向左边趴在地上行匍匐礼的大臣。“民”的古字像个面向左的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体。到了汉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侧面形,就是现在的“君”字。臣和民应该面向君王,表示服从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为面向右,成了现在的“臣”和“民”。

无子不孝。“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孝就是尽心奉养父母,照顾父母的意思。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对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严重的是没有后代,没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维护这种观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释成男孩子,说没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好”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子”,意思也是多生孩子就好。这种生育观念到了现在还有影响。

带“女”字的贬义字。在强调男子重要的同时,是贬低妇女的作用。“女”的古字像个双手交叉在胸前(也有的像双手被绑在身后)跪在地上的女人。这说明商朝时妇女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

社会不但歧视妇女,而且还把许多坏人坏事和妇女联系在一起。人们在造一个字时,如果是贬义,就把“女”字加进去。比如奴隶的“奴”、奴颜婢膝的“婢”、贪婪的“婪”、佞臣的“佞”、奸人的“奸”、妨碍的“妨”以及“娼妓”、“嫉妒”、“妖媚”等等。

女子应该呆在家里,这样才平安,所以“安”上为宀(房子的符号),下为女。如果走出家门就会引起麻烦。两个女人在一起会成为“奻(sòng)”,意思是争论、争吵;三个女人在一起就会成为“姦(jiān,简化字同‘奸’)”,意为邪恶、奸诈。因此对女人要严加管束。“妥”字上为“手(爪)”,下为“女”,意思是管束住女子才能安妥。压迫歧视妇女,反对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观念到了20世纪才开始清除。

猜你喜欢
汉字文字
The windmill trend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打乱的文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