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令+刘洋
[摘 要]慕课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发展却十分迅速。上海民办高校的慕课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或筹建阶段,慕课课程体系尚不完备,课程质量有待提高,慕课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面对慕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上海民办高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梳理教育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慕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制定和健全慕课管理机制。
[关键词]慕课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52-02
慕课始于2008年,2011年在美国高校中出现建设和研究的小高潮,引入中国后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2013年是中国慕课快速发展的一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1]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平台之一的Coursera。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打造了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发布,面向全球提供大规模中文在线课程。
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认为,“慕课的运作模式已经从根本上触动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这最终将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3]对于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慕课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民办高校由于资金、人员有限,在慕课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上海民办高校慕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硬件建设,轻技术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设备(这里是慕课建设必需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只是项目的基础或者工具,真正发挥作用的应该是软件开发和软件设计的主体。硬件建设相比较而言看得见、摸得着,购买和督促都比较便捷,软件建设相比较而言却有点“虚无”,不容易考核,见效慢。因此,财力有限的民办高校不愿意在软件建设上投入更多。慕课建设情况亦是如此。事实上,慕课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在线支持、团队建设很容易被弱化,甚至是被忽视。
2.重课程数量,轻慕课质量
随着慕课平台的建设完毕,上海杉达学院校内的慕课建设数量急剧攀升,由2013年的12门猛增到2015年的69门。随着慕课数量的增多,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监管,慕课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慕课只重视视频效果,忽略了课程的合理设计,对慕课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重点把握不好。有些慕课由于知识点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学习者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课程完成率不高。
3.多单打独斗,轻团队建设
目前,慕课建设迅速发展,成为教育界的新宠,几乎所有教师都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想建设属于自己的慕课。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已经申请了慕课建设的课题,但建设团队只有自己。首先,慕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视频、PPT、作业,还要有讨论交流。要确保授课团队始终参与讨论,光靠授课人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其次,慕课团队还要有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进的课程建设团队(教研室、课程小组)、视频录制团队(录像、补录、投影设备维护等)、后期制作团队(内外景合成、动画、字幕、美工)等。
4.重视频制作,轻讨论交流
视频是慕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慕课分为线上内容和线下交流两部分:线上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视频、小测验、作业题、补充讲义、在线考试、线上讨论与交流等;线下内容包括线下答疑、翻转课堂和学习社区。在慕课建设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更加重视视频设计和录制,忽略其他的环节,尤其是交流环节。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慕课的单向发帖人数较多,双向和多向交流较少,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仍显不足。如果学习者的问题得不到充分讨论和及时反馈,其学习成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5.重“教”,轻“学”
慕课建设沿袭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陋习”,从“教”的角度出发,缺乏对学习者个性化的分析与设计,缺少差异化教学内容。讲授型、总结型、推理型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慕课形式占绝大多数,发散型、探究型、实验型的以学习者角度出发的慕课较少。学习者以点播观看为主,不利于提高其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6.缺乏整体规划,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目前,上海民办高校的慕课建设缺少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建设制度,有些课程还不具备建设慕课的条件就开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由于大家各自为政,都希望抢占先机,缺乏统筹,慕课建设陷入孤立的课程建设与重复课程建设并存的混乱局面。
7.慕课管理机制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慕课还是新生事物,相应的管理机制尚不成熟。一方面,任课教师、课程的遴选机制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慕课建设有一定的重复性和不完备性,无法形成完成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慕课建设缺乏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慕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鱼龙混杂,给学习者选择造成一定的困扰。任课教师与学习者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双方无法从中受益,对于不同人群的考核机制缺乏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总结。
二、上海民办高校慕课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软硬结合,为慕课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硬件建设必不可少。应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根据目前的需求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选择存储容量、响应速度、并发访问量适中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层服务器。同时,也要注重软件环境建设,选择技术成熟、服务响应速度快的供应商和在线支持的技术服务团队。定期开展慕课建设培训、交流会,提升任课教师和慕课建设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建设理念。
2.提高慕课建设质量,打造慕课精品课程
只有深刻理解慕课内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制作出收到学习者欢迎的慕课。慕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以1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否则学习者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每一段视频都要有相对独立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内容。这就要求建设团队认真设计好每一段视频的主题,主题既要精简干练,又要完整有序,方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知识点。同时,要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问题,让慕课有更多的“干货”,以吸引学习者。
3.精心选择建设的课程,注重团队建设
教师应该尽量客观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分析目前网上已有的类似或者接近的课程,判断建设课程是否有特色和优势、受众范围如何等。慕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如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除了参与教育的双方外,还有制作团队参与,如课程建设团队(教研室、课程小组)、视频录制团队(录像、补录、投影设备维护等)、后期制作团队(内外景合成、动画、字幕、美工)。
4.注重学生参与的环节设计
慕课建设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实施,还包括在线作业、小测验、考试等内容的设计。同时,应有学生讨论区、线上答疑解惑区、课程维基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还应该安排线下答疑、翻转课堂、学习社区等线下活动。
5.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以学习者为主体
学生是慕课学习的主体,慕课应围绕学习者高效学习知识点的需求展开。慕课的设计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基础、教学媒介特点等因素,设计出最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有价值的知识点。
6.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建设慕课体系
慕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科学论证、系统规划慕课的课程体系。在注重每门慕课建设的同时,要考虑该学科的系列化、结构化、完整性建设。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和层次,按照有所区分、避免重复、错位竞争的原则,做好前期调研和论证,依托民办高校现有的优势专业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谋划慕课课程体系。
7.完善慕课建设机制,便于慕课建设的良性循环
制度建设是上海民办高校改善当前慕课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公开、公正、公平的慕课建设考核机制。根据学校慕课建设的总体建设要求,制定遴选建设课程、任课教师的相关制度,对慕课的课程评价、考核评价等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规范的慕课监管和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慕课督导和评估指标体系,对慕课建设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学习者的诉求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促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在线沟通、交流;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慕课建设成效较好的团队给予职称、个人绩效考核上的政策倾斜。同时,将慕课学习成绩与学分挂钩,激励学生参与慕课学习,并鼓励其成为学习经验的分享者。
三、小结与感想
慕课冲破了学校的围墙,让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进行公开竞争,而裁判就是学习者。[3]这对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慕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实践、摸索和总结。这样周而复始,相信能够设计出让学习者满意的慕课。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艺寰.大学慕课发展中的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4(7):239.
[2] 李素芳,等.以慕课促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探索[J].科技资讯,2014(23):186-187.
[3] 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