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仅仅在美国,《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一共销售了1300多万本,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安·兰德的传记作者安妮·C.海勒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两本小说属于粗制滥造之作或宣传材料”。
但其实兰德想要通过自己的小说传递一种严肃哲学。她也在刻意捍卫这种严肃,哪怕这会让她的编辑和出版商不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阿特拉斯耸耸肩》中约翰·高尔特的演讲。后来这篇演讲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辩护词和赞歌,但当初在她的编辑眼中,这篇演讲只能妨碍书的销量和读者的阅读。“没人会去读……你得删减。”兰德的回答已经成为出版史上的经典:“你会删减《圣经》吗?”
她的作品自有其力量。我记得我第一次读《源泉》时也被深深打动,觉得里面的主人公,一位特立独行同时拥有巨大才华的建筑师才是自己以后的人生中行事的榜样。兰德宣扬的个人主义、为商业和金钱做的辩护、对个性和才华的推崇都富有穿透力。因此毫不奇怪她一直有自己的拥趸,其中最著名的是美联储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福布斯》和《财富》将她称为硅谷创业者的英雄。在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的调查中,读者认为《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仅次于《圣经》的对个人生活影响最大的书。1998年现代图书馆的读者调查显示,《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源泉》领先于《尤利西斯》《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读者眼中20世纪最伟大的百大著作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但是由于其哲学过于极端,甚至连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也不好意思如此说,这也让她的话显得像是另一种宣传。她的那些让一些人印象深刻,但让另一些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话包括:“自私是一种宏大的力量”;“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固有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并不重要”;“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但它不会取代你成为驾驭者。它会赋予你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但它不会赋予你欲望”……
其他增加了这位作家的复杂性的要素还包括:她来自苏联,却成为一个比美国人还要推崇自私、商业和资本主义的人;她对留在苏联的家人的态度冷漠得让人觉得奇怪,她的传记作者甚至说,兰德本来有机会拯救他们的;她的婚姻和她的婚外情,以及她对此的奇怪态度;她在晚年时变得越发专横跋扈,就像晚年的毛姆一样,成了朋友和家人眼中不可理喻的专横的神。
兰德是一个出生在圣彼得堡的犹太人。她出生那一年,既是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奇迹年,也是俄罗斯的革命年:1905年革命诞生了一个脆弱的、等待十月革命推翻的政权。9岁那年,她立志成为一名作家,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过后来,“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兰德穷其一生都坚持了自己的志向,她很少改变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物的看法。”20岁时,她幸运地申请到了苏联护照。她当时撒谎说自己只会在美国待6个月,然后就会回去制作宣传苏联成就的电影。她还对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官说她已经订婚了,会回去结婚。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她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回到苏联。那是她打算抛弃的过去。
在美国,她很少对人提及自己的原名,也很少提及自己是犹太人。甚至不愿意跟人谈论自己在苏联的家人,以及圣彼得堡的情况。“即便被问到,她也倾向于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回答,‘就好像她对那种话题不感兴趣。”她只对未来感兴趣。
成名之后,兰德跟别人谈起自己最初在美国的经历:“没有人帮我,并且我也不认为有人有责任帮我。”这句话是典型的兰德小说中的人物会讲的话。但海勒对兰德早年生活的描述显示,她的确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只是她后来表现得像是全靠自己那般。而且,她也忘记了这些帮助。她能到美国,是因为她在美国的亲属愿意为她担保。在兰德不成功的好莱坞岁月初期,她们还曾借过一些钱给她。她的一位亲戚后来说,兰德曾经跟她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我会送你一辆劳斯莱斯和一件貂皮大衣。”显然兰德不但没有履行这慷慨的承诺,也没有还钱。1982年兰德去世时,她的助手对媒体说,她在美国没有亲人。
兰德在美国站稳脚跟,是因为知名电影导演塞西尔·德米尔。她变成了导演的情人,而德米尔让她成为好莱坞工业链条中的一环:一名编剧。她也在好莱坞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一位英俊的演员弗兰克·奥康纳。同弗兰克·奥康纳的婚姻让她获得了美国身份。之后她和丈夫搬到了纽约,开始把精力从剧本写作转移到写小说上。正是这些小说让她收获了后来的名声。小说《我们活着的人》和剧本《一月十六日夜》让兰德得以依靠写作谋生。尽管还没有获得后来的那种大众知名度,兰德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作品不容修改的气质。海勒在她的兰德传记中说,《一月十六日夜》在百老汇演出之前,制作者和导演召开会议要修改剧本,得到消息之后,“有一天,当她走在大街上时,突然沮丧得流下了眼泪。兰德没有任何力量来控制自己写的文字和创造的世界,这让她无法忍受。”
《源泉》的大获成功和兰德自己的强势随后改变了这一点。这本讲述一个建筑天才如何同大众舆论及建筑业的陈腐既得利益者搏斗的小说,在初期销售缓慢之后,仍获得了销量上的成功,并以高价售出了电影改编权。
而兰德的第二部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的篇幅几乎是《源泉》的一倍。这部小说的基本构想是,天才企业家和创造者们决定罢工,一起生活在一个山谷之中,任由这个世界在庸才的手上毁灭。兰德对自己的这部小说也相当自豪。她说:“如果有人问我对人类的荣耀有什么可说的,我会举起一本《阿特拉斯耸耸肩》说:‘都在这里面。”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之后,兰德没有其他小说问世,也没有其他重要作品。但在这之后,她的公共哲学家的名声开始树立。帮助确定了她公共哲学家地位的,包括她以往作品累积的名声、她为报刊撰写的专栏,以及非常重要的,她的门徒纳撒尼尔·布兰登为了宣扬兰德哲学以及牟利开展的纳撒尼尔·布兰登公开课,和随之形成的社群:布兰登学会。
兰德和自己的丈夫终生未育。她把热情转移到年轻人身上。这些年轻人为兰德的哲学所折服,真心崇拜她。其中就包括布兰登。兰德一度将布兰登视为她的门徒和思想的传承人。但是,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布兰登变成了兰德的情人。更复杂的是,布兰登又背叛了兰德,喜欢上一个兰德鄙视的年轻女孩。与这些事情交织在一起的,是兰德像一位老年的君王一样正在变得失去包容度和耐心。尽管她的作品都在鼓励对权威的挑战、对个人主义的坚持、自私的好处,但她不会容许自己的追随者中有人胆敢挑战作为权威的她。“他们被要求以理性的名义服从,通过忠心耿耿达到独立自主。”《星期六晚邮报》称之为“安·兰德的邪教”。
当布兰登和兰德的最终决裂到来时,也意味着安·兰德社群的破裂。兰德在1982年去世,将近10年之后,她痛恨的祖国苏联宣告解体。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可以宣称这是米塞斯和哈耶克学说的胜利。但兰德作品的信徒同样可以宣布这是安·兰德哲学的胜利。尽管我们从她的一生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和阴暗,但这不妨碍在兰德去世之后仍然有人阅读,并且坚信她宣扬的哲学:自私的好处、个人英雄主义、商业和金钱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