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繁华,提炼荒芜

2016-06-20 18:05朱白
南都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省略大道信仰

朱白

《街拍,我的信仰》是一本文字加摄影作品的读物。文字作者仲本刚一路跟随摄影大师森山大道,记录他的行踪、言行和状态,他既是采访者,也是观察家。摄影师的眼睛是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他的举止包括言谈记录下来也是有价值的。正如这本书的封面是森山大道半蹲、弯腰正在拍摄时的样子,这一定是别人来拍摄他的工作状态产生的。这就是记录本身的意义。类似微妙的行为还有纪录片导演去拍摄一部正在拍摄中的纪录片片场,一位舞蹈演员用肢体来诠释另一位舞蹈家的生平,一位小说家用虚构来描写另一位小说家的生平故事,等等,不一而足。

森山大道作为一位当代摄影大师,他的一切都会令拥趸感到好奇。比如,他独特的审美是如何形成的,他日常的拍摄流程及习惯是怎样的,作为特立独行和“挑衅”的摄影师,他会拍摄风景名胜或者标志性建筑吗,等等。而这本摄影随笔集当真是从这样的侧面给予一种回答和介绍。

森山大道在谈到黑白摄影和彩色的区别时,用了“省略带来的效果”,这种说法仿佛醍醐灌顶一样,令很多迷恋于森山大道凝重而颠覆性极强的黑白摄影作品的读者感到豁然开朗。“省略”既是一种谦虚谨慎的说法,也是一种原始而本质的交代。在二十世纪驳杂而繁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潮流之外,森山大道的黑白摄影作品成为了一种反潮流的反抗坐标,而“省略”自然可以被看成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拨乱反正。

但是,事实上森山大道对所谓的真实并无兴趣,或者说他刻意要表达的不是什么真实有效的场景和人物景象,而是这种浓烈对比风格下的人类从未抵达过的荒芜之境。在东京的新宿,那里是森山大道的迷宫,他会首先将自己浸入到这种既空洞又满涨的街道之中,他举起卡片式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的一刻,不同的荒芜便会进入到他的相机中,再通过冲洗或打印,那种被瞬间定格的“美”便被记录下来。

森山大道对于著名地方的典型建筑或者区域,并非一味排斥,相反,他认为“先入为主的想法行不通”。他说:“比如去浅草,一般观念认为浅草就是市井,但我暂时有意识地避免把浅草拍成市井风格,当然是‘暂时。不过这并非指单单不拍雷门,或是不拍当地的地标建筑。听起来很矛盾,但人们认为雷门是浅草的象征所以不用拍了,我觉得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行不通。”当然,森山大道也会觉得雄伟的铁桥之类的建筑“其实没什么意思”。这种不刻意排斥,根据自己彼时的真实感受对着眼前世界按下快门的行为,也是我们看到森山大道作品时总会感受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原因。

顺着这种观点,你也可以找到森山大道作品中罕见商业或者明星肖像的原因。驱动他创作的首先是抓拍,而非逼真精致的摆拍,然后森山大道感兴趣或者说可以击中他的,常常是那些与众不同或者先验之中的背离之物,这种逆向反差、强烈对比、荒芜中的血肉等等意象和风格,很难顺理成章被商业和大众偶像接受。

作为森山大道的读者,尽管我也从纪录片中了解过他,但绝大多数印象和欣赏都是来源于他的摄影集,也就是那一本本印刷质量不一的书本。在纸质的媒介中,森山大道一直都如同一个“不存在”的艺术大师,他对我而言既熟悉亲近,又如安迪·沃霍尔、科特·柯本这些已经不再拥有活着的肉体的名字一样疏离遥远。他不像是当代的存在于我们周边的人,而更像是被书写和描述之后的相框之人。

在《街拍,我的信仰》中,森山大道突然变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不再是只会摄影和写作的那个艺术家。倒不是说本书文字作者仲本刚对于这本小书有了什么特殊的结构设置或者创造,而是这本书有了另外一个主观视角,对森山大道这个人进行审视、审美和描述。某种意义上,《街拍,我的信仰》跟《犬的记忆·森山大道写真》这部纪录片是一个意思,它们都是建立在对森山大道工作状态的捕捉,并进而在主观的映射下产生新的作品。

《街拍,我的信仰》

作者: (日)森山大道、(日)仲本刚

译者: 唯不争

出版社: 飓风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1日

定价: 38.00元

猜你喜欢
省略大道信仰
“省略”讲解与训练
信仰
漫画
畅游飞艇大道
草原儿女心向党
幸福大道145号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