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定义对我国管控思路的影响

2016-06-20 07:20杨一鸣周学双崔积山童莉王艳琪
环境影响评价 2016年2期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定义

杨一鸣,周学双,崔积山,童莉,王艳琪,6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 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 100010;

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4.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海口 5702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北京 100035; 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 266580)



挥发性有机物定义对我国管控思路的影响

杨一鸣1,2,3,周学双4,崔积山1,童莉5,王艳琪1,6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 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10;

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4.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海口5702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北京100035; 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但是由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世界上最早立法并形成了有效和完整的VOCs管控体系的国家,美国经历了VOCs定义变更及管控思路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VOCs定义是管控政策的集中体现,并深刻影响最终减排效果。通过对中美两国以及国内各地区、各标准中VOCs定义的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采用反应性定义的建议,并建议建立相应的反应性管控政策,在此基础上进行VOCs有毒有害性的管控。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定义;管控思路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有效控制VOCs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与其他污染物相比,VOCs较为特殊,反应性是该类污染物最大的特点,该特点不仅体现在VOCs自身的活性上,也体现在该类污染物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反应上,其复杂性和管控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常规污染物,因而需要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管控政策,而VOCs的定义是管控政策的集中体现。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立法管控VOCs的国家。自美国根据光化学反应活性定义VOCs后,该定义便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将VOCs作为常规污染物之一进行管控。通过对美国VOCs定义和管控政策的变化历程进行梳理,以及对比不同地区VOCs定义情况,分析挥发性定义与反应性定义对VOCs管控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目前VOCs国家定义缺失、地方和行业定义不一致的现状,结合美国管控经验,对我国VOCs的定义及管控提出建议。

1中美VOCs管控现状及VOCs定义对管控的重要性

1.1中美大气污染及VOCs管控现状

1.1.1中国大气污染及VOCs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NOx与VOCs导致细颗粒物、臭氧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有关资料显示,部分城市臭氧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0%,有些地区多次出现臭氧最大小时浓度超过欧洲警报水平(240 μg/m3)的重污染现象。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灰霾的产生与臭氧和PM2.5环境浓度密切相关,VOCs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前体物,而我国对VOCs的控制起步较晚,这对我国大气污染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应对我国近几年突然出现的持续性大面积灰霾天气,国家连续出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控制颗粒物及VOCs等主要污染物,“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指出了“对细颗粒物和臭氧影响较大的NOx和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薄弱”的现状。为积极推进VOCs减排工作,各行业正积极制定VOCs排放标准和治理技术标准,某些重点行业已经颁布实施。此外,国家和地方也在拟定VOCs排污收费标准,北京已开始实施。

1.1.2美国大气污染及VOCs管控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及交通迅猛发展,在缺乏环境法律法规约束的情况下,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大气污染。为此,美国政府开始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管控,美国空气质量控制法先后经历了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CAA)、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这些法律文件系统覆盖了污染源排放管控和环境质量达标管控。有赖于这些法律文件,各类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浓度均有大幅下降,环境质量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1.2VOCs定义对其管控的重要性

管控政策是否科学有效关乎管控成本和最终效果。最初,美国EPA的VOCs控制策略集中于总的VOCs排放削减。之后,EPA开始了一些尝试并考虑不同VOCs反应性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对于微反应性VOCs进行豁免的政策。伴随管控政策的调整,VOCs的定义也经历了从挥发性到最终的反应性定义阶段。VOCs反应性定义确定后,在某些光化学反应强烈、臭氧持续超标的地方,美国EPA开始进行高反应性物质优先控制策略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对于VOCs的管控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明确的管控政策,这些不确定性集中体现在VOCs的定义上。定义不同,涵盖的物质不同,管控的方向也不同,这给VOCs污染源统计、监测、管控等都带来了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VOCs的环境管控。定义的不统一也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惑,近期VOCs相关研究文献[1- 4]中也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仅从其危害特性如光化学反应活性和有毒有害特性进行描述。历史上,美国曾就挥发性定义和反应性定义对于VOCs管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该历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确定科学的VOCs定义,建立和完善先进的管控政策,以实现我国大气污染管控的后发优势。

2VOCs污染特征及VOCs定义下的管控研究

2.1VOCs污染特征研究

VOCs最明显最广泛的污染特征是其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美国开始管控VOCs是由于光化学烟雾,中国开始管控VOCs是由于灰霾现象的严重性。但除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外,个别的VOCs物质还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各种环境问题。在美国早期VOCs管控文件中,明确指出几乎所有的VOCs都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部分VOCs本身具有毒性或会消耗破坏平流层臭氧等。随着气候变化引发世界关注以及研究的深入很明显能看出一些温室气体物质也属于VOCs。在PM2.5引发关注之后,研究表明大于一定分子量的VOCs能参与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引发细颗粒物浓度升高。

综上所述,VOCs的危害特性可以归纳为:1)反应性,即光化学反应活性,具体体现为VOCs是臭氧和PM2.5的前体物,或存在生成臭氧和PM2.5的潜势;2)有毒有害特性,具体体现为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和引发生育问题;3)破坏或消耗平流层臭氧特性;4)温室气体特性,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地球变暖。

2.2VOCs定义对比及管控手段研究

为清晰对比VOCs定义之间的差异,本文将各类定义从等级和类型进行区分。根据等级不同,将VOCs定义分为国家定义和地方或行业定义;根据类型不同,将VOCs定义分为反应性(是否参与光化学反应)和挥发性(沸点和蒸气压限值)定义。

2.2.1美国定义及管控手段研究

美国VOCs国家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在该定义中,对微反应性物质进行了豁免。截至2014年12月30日,EPA总共豁免了60种(类)微反应性物质。美国VOCs地方定义大多直接引用其国家定义,少数地区如加州在国家定义的基础上加严了豁免物质。美国行业定义是在国家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了可监测、核算等可操作性相关内容,如美国新污染源标准的通用条款定义为:VOCs是指任何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依据法定方法、等效方法、替代方法测得的有机化合物,或者依据条款规定的特定程序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看出:1)美国的国家定义指明了VOCs的管控目的和方向,在其指导下,地方和行业定义都采用了反应性定义,国家定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2)国家和地方定义明确了哪些物质不属于VOCs,可免于管控,行业定义则易于进行监测和定量,国家和地方及行业定义之间实现互补;3)美国反应性定义的核心在于豁免基准和豁免物质,EPA认为豁免低反应性的物质可以有效加强对于高反应性物质的管控,并且可以鼓励企业采用豁免物质替代VOCs物质。

在反应性定义的指导下,多年来美国围绕VOCs的反应性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产出了丰硕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实践,对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理解大大提升。在VOCs定义的基础上,美国EPA在臭氧的州实施计划中颁布了VOCs控制的临时指南,其中对于在已经采取了规定的VOCs控制措施,但臭氧浓度仍然难以达标的地区,鼓励使用高反应性VOCs优先控制政策。

2.2.2中国定义及管控手段研究

我国目前缺乏VOCs国家定义;在地方定义中,如香港引用了美国国家定义,而天津[5]则采用了挥发性定义;在行业定义中,某些行业采用了反应性定义[6- 9],某些采用了挥发性定义[7- 11]。总体而言,我国各类VOCs定义并不统一,相互之间也缺乏一致性和互补性。最为关键的是,由于缺乏国家定义对于豁免物质的规定,我国未对大量的微反应性物质进行豁免,这就使得微反应性物质也被管控,企业无法用微反应性物质替代高反应性物质,将会增加管控成本,并影响管控效果。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方式来改善环境质量,但在涉及大气光化学反应时,排污量削减和环境质量改善之间没有必然关系。目前已知的大气光化学反应有100多万个,污染物具体的环境浓度不仅与排放量有关,还受气候气象、地理条件、排放参数、排放的具体物质等因素影响。而美国的实践也表明,削减排污量可能是有效的,但在某些地区可能还不足以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因而必须灵活应用反应性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VOCs管控有效性研究

从美国臭氧和PM2.5的环境浓度趋势图(图1和图2)可以清晰看出,美国反应性定义和反应性管控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 美国1980—2014年臭氧空气质量趋势Fig.1 Diagram of ozone air quality national trend in the United States

图2 美国2000—2014年PM2.5空气质量趋势Fig.2 Diagram of PM2.5 air quality national trend in the United States

由图1可知,1980—2014年美国总体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稳定下降,2014年全美平均臭氧浓度比1980年下降了33%。由图2可知,2000—2014年美国总体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稳定下降,2014年全美平均PM2.5浓度比2000年下降了35%。

3挥发性与反应性定义对比及对VOCs管控的影响

美国现行VOCs定义为反应性定义,由美国EPA制定并于1992年写入联邦法典,但美国最初采用的也是挥发性定义。美国VOCs定义经历了前VOCs阶段、挥发性定义阶段和反应性定义阶段。其VOCs定义的变化过程既是挥发性定义转变为反应性定义的过程,也是美国VOCs管控政策的变化过程,其实质是美国对于VOCs环境影响和危害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3.1美国VOCs管控政策变化历程

美国VOCs的管控历程可分为如图3所示的四个阶段。

图3 美国VOCs管控政策历程示意图Fig.3 The VOCs control policy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3.1.1单一的VOCs总量减排及提出有机物替代设想阶段

美国VOCs控制规定的最初版本可以追溯到1971年EPA发布的证明臭氧达标的州实施计划(SIPs)指南。该指南主要强调的是有机物的排放总量减排,但也提出了从反应性进行管控的设想,“当替代导致了空气中反应活性的显著降低,并且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浓度呈现降低趋势时,有机物之间的替代可能是有效的”。正是这一设想,推进了反应性政策(豁免政策)的实施,推进并完善了美国VOCs特性管控政策,最终丰富和拓展了VOCs的管控思路。

3.1.2单一的VOCs反应性控制及豁免物质引发争议阶段

使用有机物替代的设想鼓励了很多地区进行尝试,其中最著名的是洛杉矶地区的“66规定”,该规定允许豁免很多微反应性的VOCs物质。但是之后的实地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与污染物的输送状况有关,而“66规定”的某些豁免物质被证明是显著的臭氧前体物。由于这一原因,该规定饱受质疑。

因此,EPA在1977年颁布了《VOCs推荐政策》,提出了豁免名单。该政策的基础是在设定条件下,使用“KOH”方法来确定具体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并与乙烷进行比较。其中,只有12种有机物被认定具有“微反应性”,且只有4种被豁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他一些化合物(主要是卤代烃)也因具有“微反应性”而被豁免。

但总体而言,该政策仍强调传统的VOCs控制措施,也就是通过增加处理设施和改进生产工艺,而不是通过对VOCs进行豁免或替代等反应活性控制方式来实现减排。除了光化学反应机理存在争议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有毒有害特性,一些具有微光化学反应活性的VOCs(如苯)已被确认可致癌、致突变及致畸或与此相关;2)消耗平流层臭氧特性,豁免物质中的卤代烃(三氯甲烷和氟利昂)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3.1.3VOCs和NOx协同控制及按危害特性管控阶段

随着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CAA)的实施,EPA突出了大气污染物的危害特性管控,VOCs也因特性不同分别受控:1)反应性特性控制,臭氧达标策略的关注点从以往的单一VOCs控制转为VOCs和NOx的协同控制。当制定光化学污染达标策略时,EPA突出了综合污染物评估的需求。2)有毒有害特性控制,EPA颁布了HAPs(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名单,共包含了189种(现调整为187种)空气污染物。3)平流层臭氧保护,制定了防止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平流层的方法,颁布了Ⅰ类和Ⅱ类ODS(臭氧层消耗物质)名单,并给出相应的淘汰时间表。4)温室气体特性管控,EPA自此开始了对温室气体物质的管控。

3.1.4高反应性物质优先控制阶段

EPA认为,传统的削减排放量的管控方式对某些地区是足够的,但基于反应活性区分不同VOCs的管控方法似乎更有效。而且,高反应活性替代是特定地区降低臭氧浓度的关键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地区:臭氧持续不达标地区;NOx浓度较高、对VOCs排放变化较敏感的地区;已经实施VOCs最佳可行减排(RACT)措施和需要VOCs额外减排的地区。EPA认为在上述地区可以运用反应活性实施SIPs,以实现臭氧达标。具体措施包括:1)鼓励各州完善VOCs排放清单,包括具体VOCs物质的排放量估算,而不是VOCs总量估算。2)优先采用反应活性控制措施。考虑到控制VOCs排放的成本,大部分州优先执行控制措施。通过优先控制最具活性的污染源类型,各州就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达标。3)采用特定控制措施控制高反应性VOCs的排放。结合具体物种的排放情况,各州可以针对高反应性VOCs制定相关控制措施。4)鼓励使用VOCs替代物质和反应活性加权排放限值。对于一些重要的VOCs排放行业,例如油漆、涂料和黏合剂等,生产商可通过优化工艺进而改变物质组分、削减VOCs总排量。

3.2美国VOCs定义变化历程

3.2.1前VOCs阶段

美国EPA成立于1970年12月,之前尚未使用VOCs这一名词。例如1970年3月由国家空气污染控制管理部门发布的《固定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控制技术》(AP-68)[8],使用的名称为“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

3.2.2挥发性定义阶段

EPA认识到“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会带来概念上的混淆。“碳氢化合物”指的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集合,但是一些有机物不属于“碳氢化合物”,也不作为溶剂使用,却是光化学氧化剂的前体物。因此,EPA开始使用“VOCs”这一名词[9]。

但是由于对大气光化学反应认识不足,在EPA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VOCs定义。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EPA出版了《污染物控制技术指南》(CTG)系列,首次提出了VOCs的定义(以下简称“CTG定义”):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标准状态下蒸汽压大于0.1 mmHg(1 mmHg=0.133 kPa)的碳化合物。

然而,在CTG给出VOCs定义之前,洛杉矶地区在1966年就已给出了类似定义(以下简称“66定义”):220℉(约104℃)时蒸汽压大于0.5 mmHg的有机化合物。如果只看蒸汽压限值,CTG定义(0.1 mmHg)比66定义(0.5 mmHg)更为严格,管控的物质也更多。然而,不同温度对应不同的蒸汽压,考虑到温度的不同,CTG定义反而更不严格。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常温下,气体中存在碳原子数远远大于12甚至直到18的有机物,部分碳原子数大于24的有机物在常温下有时也可以存在于气态中;高温时,低挥发性的有机物也能变成气体并参与光化学反应。因而化合物是否挥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时的加热方式和程度,但管理机构对此并不能预先确定,故难以规范。根据2014年EPA颁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发现的VOCs物质共有1 497种(类),其中可确定沸点大于250℃的有308种,小于250℃的有1 011种,未能确定沸点的有178种。也就是说,至少有308种美国管控的VOCs物质是不包含在挥发性定义内的,该数值约占已知VOCs种类的20.57%。

3.2.3模型反应性定义的提出及挥发性定义的废除阶段

因为挥发性定义豁免了许多实际上能挥发到大气中并参加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EPA认为应该对定义进行修订,应将蒸汽压限值从VOCs定义中去除。

1987年11月,EPA发布了《新的臭氧和CO政策提案》。该提案附录D中包含了一系列与当时的SIPs及CAA不一致的内容,并要求各州改正。EPA在联邦法令通知中声明,“很多法规不正确地包含了蒸汽压限值(如0.1 mmHg),导致了很多具备光化学活性的化合物被豁免而不受管控”,并且该通知提供了一个不包含蒸汽压限值的VOCs的模型定义,该定义为:任何参与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但不包含甲烷、乙烷等11种化合物。

1988年5月,EPA发布了《与VOCs蒸汽压限值不足和差异相关的问题》。该文档认为,各州VOCs管理规定应与EPA的反应活性政策保持一致,VOCs定义不能使用0.1 mmHg蒸汽压作为限值,因为这样的定义豁免了低挥发性但在特定过程会挥发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各州必须在SIPs中修改相关内容。

1990年修订版CAA将EPA的SIPs“声明”编成法典,要求各地区在合理可行控制技术(RACT)中纠正现有不足。随后,各州按照要求修改了相关内容,从VOCs定义中删除了0.1 mmHg蒸汽压限值的规定。

3.2.4反应性定义确认阶段

鉴于VOCs定义的复杂性,各地方执行过程混乱,EPA认为应该给出一个正式的VOCs定义并列入联邦法典[40 CFR 51.100(s)],以结束长期以来关于VOCs定义的争议,以便今后有据可依。1992年2月,EPA颁布了VOCs定义,随后被编入法典,该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此外,还包括豁免名单及6项豁免条款。截至2014年12月30日,EPA在已有24种(类)豁免名单的基础上,又陆续增加了36种(类)豁免物质。

3.3两类定义对VOCs管控的影响

综上所述,VOCs定义是管控政策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思路、管控重点、研究方向、企业减排目标等,并深刻影响了最终管控效果,因此VOCs的定义至关重要。对比美国不同阶段的两类定义,可以看出:

3.3.1挥发性定义对于VOCs管控的影响

挥发性定义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挥发性限值难以确定、“适当条件”难以规范、管控物质遗漏并且会阻碍先进的管控策略的推进和实施。相关影响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挥发性限值难以确定。美国相关研究表明,挥发性很低的化合物也可以以气态形式存在。从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过不同限值的定义可以看出,挥发性定义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挥发性限值。2)监管存在困难。有机化合物是否挥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过程中的加热方式和程度,但这些条件不能预先确定,难以规范,也给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3)豁免了某些反应性物质。挥发性定义豁免了许多实际上能挥发到大气中并参加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这也是EPA废除挥发性定义的主要原因。

3.3.2反应性定义对于VOCs管控的影响

美国反应性定义既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也是VOCs控制策略的体现。反应性定义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强调参与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第二部分强调对于微反应活性物质的豁免。在该定义的基础上,EPA实施了基于反应性的VOCs控制措施。反应性定义对VOCs管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管控的目的和方向。目前灰霾天气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其实质是臭氧和PM2.5这两项常规污染物的环境浓度超标。VOCs作为它们共同的前体物,反应性是关键,反应性定义指明了管控的目的和方向。2)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豁免物质是美国反应性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反应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污染源中,豁免微反应性化合物可大大减少管控成本。以加州为例,固定源中豁免物质占比86.99%,区域源中占比69.54%,移动源中占比69.87%。实施豁免政策,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可以集中精力加强对活性较高有机化合物的监管;而对于企业而言,使用豁免物质替代VOCs就可免于管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EPA每年都会收到大量来自企业的豁免申请,客观上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热情,也促进了有机化合物反应性的研究,最终有效降低了空气中二次污染物的浓度。3)为反应性控制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基础。基于反应性定义,EPA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反应性控制措施,包括完善VOCs排放清单、优先使用反应活性指标控制措施、采取特定控制措施控制高反应活性VOCs的排放、鼓励使用VOCs替代物质和反应活性加权排放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正有效改善或解决某些特殊地区的臭氧持续不达标问题。

4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及明确中国VOCs定义的建议

4.1美国VOCs定义对中国VOCs管控的启示

从美国VOCs定义的变化历程可以看出,不同的VOCs定义对应不同的管控阶段,VOCs定义的变化体现了对VOCs环境影响科学认识的变化。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VOCs的反应性是光化学污染控制的关键,而对于微反应性物质豁免可以使管理部门集中精力管控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物质,并且可以激励企业使用豁免物质替代高反应性VOCs物质。美国反应性定义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明确了VOCs管控的目的,指明了VOCs管控的方向,并根据不同层次分为国家定义、地方定义和行业定义,不同定义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为反应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美国反应性定义还体现了按危害特性管控的思路,为按危害特性管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对我国VOCs管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4.2明确中国VOCs定义及管控对策的建议

4.2.1尽早明确国家定义

与美国VOCs定义历程类似,中国目前也出现了地方和行业定义先于国家定义出现的情况。总体而言,我国的VOCs定义处于较为混乱和矛盾的局面,体现在反应性定义和挥发性定义同时存在,挥发性定义中挥发性限值不统一,反应性定义中缺乏豁免物质等方面。

借鉴美国的VOCs定义历程,我国应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VOCs国家定义,以结束长期以来关于定义的争议。建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以国家标准发布,以便今后有据可依。作为国家定义,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和严谨性,应采用反应性定义并明确豁免基准。鉴于国内VOCs反应性研究起步较晚,可考虑暂时借鉴美国国家定义。

4.2.2尽快统一地方和行业定义

国家定义指明了VOCs的管控方向,明确了VOCs的具体物质,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具体执行还需要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配合。因此应在国家定义的指导下,尽快统一和完善地方和行业定义。地方定义在与国家定义反应性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对豁免物质加严。行业定义在不违背国家定义的前提下,可强调可监测、核算等可操作性内容。

4.2.3建立VOCs反应性管控体系

VOCs的反应性是最复杂也是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的方面。对于臭氧而言,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上千种VOCs物质能够反应生成臭氧,但并不是所有的VOCs都具有相同的生成臭氧的能力。一些反应活性较低的VOCs对臭氧的贡献率十分有限;一些VOCs能更快地生成臭氧,或者生成更多的臭氧;还有一些VOCs不仅自身具有生成臭氧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其他VOCs生成臭氧的能力。反应性不仅仅是化合物本身的性质,还与化合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种有机化合物的绝对活性随着VOCs与NOx的比值、气象条件、空气中其他VOCs的混合以及反应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因此,反应性定义指明了VOCs的管控目的和方向,可引导国内相关机构开展一系列VOCs反应性基础研究,包括监测方法、表征方法、基于具体物质的排放量管理和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等,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VOCs反应性管控体系。

4.2.4加强VOCs其他危害特性管控

在制定VOCs控制政策时,除首先应确定哪种危害特性影响最大,需要优先控制外,还需要全面考虑VOCs的其他各种危害特性。美国针对VOCs的不同危害特性,建立了全面覆盖VOCs其他危害特性的管控体系,包括有毒有害特性、破坏臭氧层和温室气体特性,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臭氧层消耗物质和温室气体物质,作为《蒙特利尔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我国正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中所要求的义务,因此除了对VOCs破坏臭氧层特性和温室气体特性进行管控外,还应加强对VOCs有毒有害特性的管控。

对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是对常规空气污染物进行管控的补充,是环境空气质量管控的下一阶段,其管控难度不亚于常规污染物。对此,我国应早作准备。美国的HAPs管控体系设计较为科学,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建议我国根据自身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在美国HAPs清单的基础上,有取舍、有补充地制定中国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清单,进而完善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伯光, 邵敏, 张远航, 等. 机动车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6): 75- 80.

[2]张新民, 柴发合, 岳婷婷, 等. 天津武清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光化学污染特征及来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10): 1 085- 1 091.

[3]夏思佳, 赵秋月, 李冰, 等. 江苏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2): 120- 126.

[4]郑伟巍, 毕晓辉, 吴建会, 等. 宁波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关键活性组分[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12): 1 411- 1 419.

[5]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DB12/ 524—2014 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S]. 天津: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6]环境保护部. 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7]环境保护部. 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8]环境保护部. GB 31572—2015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9]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DB11/ 447—2015 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10]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DB11/ 1201—2015 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11]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DB31/ 373—2010 上海市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上海: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The Impact of VOCs Definition on Environmental Control Policies

YANG Yi-ming1,2,3, ZHOU Xue-shuang4, CUI Ji-shan1, TONG Li5, WANG Yan-qi1,6

(1.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2.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 3.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 China; 4.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203, China;5.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5, China; 6.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Abstract: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ontro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However, related researches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nd are still in an early stage. 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effective VOCs control system, the United States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forming of the definition of VOCs and its control system.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finition of VOCs is a key feature of the control policy and strongly affects the emission reduction. By comparing different defini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dustries, it is proposed that China should take the definition defined by reactivity 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VOCs control policies.

Key word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definition; control policy

收稿日期:2016-02-23

基金项目:环保部纵向课题——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对策研究(2110301)

作者简介:杨一鸣(1980—),男,江苏武进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研究,E-mail:yangym@coes.org.cn通讯作者:崔积山(1966—),男,黑龙江大庆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保管理,E-mail:cuijs@acee.org.cn

DOI:10.14068/j.ceia.2016.02.010

中图分类号:X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6)02-0041-07

猜你喜欢
挥发性有机物定义
永远不要用“起点”定义自己
定义“风格”
国内外纺织印染工业废气排放法规及标准的比较
浅析我国VOCs的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汽车内饰用纺织品中挥发性有机物
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研究
成功的定义
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的应用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