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摘 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很可能出现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21-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在心理方面难免会出现问题,消极情绪表现的比较严重。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人的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内容
1.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站在幸福的角度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发展,致力于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方面,提倡和引导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复杂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使其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而获得更大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普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把激发人的积极情绪、调动人的积极情感体验作为重要目标,从而增强人的幸福感。
1.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科学,而且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极具针对性。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幸福感、快乐、爱等,强调主观方面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对人们进行心理引导时的重要方向。其中,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效果如何并不是由积极心理学中某个标准来判定的,而是由个人的主观感觉来决定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如今,很多致力于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家都将这种主观的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助于人们发挥自身潜在的力量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并且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不断改进,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心理学涉及的人格特质的范围比较广泛,种类也比较多,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积极心理学涉及的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认知、勇敢、人际智力、公民素质、自我调节能力和追求卓越6个维度,适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第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所陈述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格特质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作为大环境来作为基础,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积极兴趣体验,提高幸福指数。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既包括法律政策、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这些大的社会系统,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这些微观的社会组织体系,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双重的社会组织系统当中,积极向上的社会组织系统更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幸福指数自然会得到提升。
2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2.1 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而通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除了能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2.2 改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服务对象被定位为那些情绪、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体,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而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改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除了帮助个别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性,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和强化大学生积极的主观感受,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3.1 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更好的强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校要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在课堂教育当中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必修课程,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和全覆盖,该类课程要特别强调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于选修课程,侧重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从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2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原则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突出积极的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原则。首先,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多角度开拓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问题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和群体性,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全面性,设置包括发展、预防及干预等几方面课程内容,以帮助大学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明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要能够科学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高校还要注重课任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作用,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并从多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进而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3.4 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除了内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上,学校可以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强化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引导。校园文化可以说是隐性的教育,在校园文化教育中多增加一些积极心理的因素,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使积极理学更好的在校园中传播。
4 结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切实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明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原则,加强相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注意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 彭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2] 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04:151-154.
[4] 庄濛杰,奚晓岚,王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