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杰
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临床分析
杨震杰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可疑性肺结核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对比2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为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腺泡结节、磨玻璃密度影以及树芽征的征象检出率分别为16.67%、33.33%和2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
多层螺旋CT;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应用价值
活动性肺结核指的是新涂阳、复治涂阳以及新涂阴患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低热、咳嗽、食欲低下等[1]。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通常采用X线片、CT以及抗酸杆菌。采用抗酸杆菌的诊断率不高,通常在55%以下,X线胸片并不能够有效辨别结合在支气管内的传播者,而单层螺旋CT诊断对于发生微小病变的患者并不能够清晰地显示[2-3]。本次研究选择可疑性肺结核患者
76例,分别给予患者单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检查,对比2组的临床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可疑性肺结核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37.6±2.6)岁;临床症状为咳嗽者10例,咳血者8例,高热者7例,盗汗者7例,胸闷、胸部疼痛者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为(38.4±2.8)岁;临床症状为咳嗽者11例,咳血者9例,高热者6例,盗汗者7例,胸闷、胸部疼痛者5例。2组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扫描仪器为东芝(TOSHIBA)16排Activion16。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螺距为1.0,准直为5 mm,重建间距为5 mm,感兴趣区域重建距离为1.0 mm。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碘海醇,剂量为300 mgI/mL,80~100 mL,注射速度为3.0 mL/s,扫描参数与平扫的参数相同。扫描结束后,后处理进行容积数据重建,采用多方位重组(MPR)冠状、矢状、斜位重新组合断层图像及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层螺旋CT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诊断符合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诊断符合率对比
2.2 2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空洞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腺泡结节、磨玻璃密度影以及树芽征的征象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对比[n(%)]
2.3 2组随访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均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复发诊断出1例,观察组2例均诊断出,但复发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肺结核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结核杆菌入侵,进而导致慢性肉芽肿感染,感染区域主要为双肺下叶背段、上叶等[4]。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CT诊断,CT影像学诊断具有诊断率高、征象准确等优势,然而仅进行单层螺旋CT扫描对于继发性肺结核和支气管传播型肺结核并不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5],常规进行诊断的X线片、抗酸杆菌等均不能够取得较高诊断率,抗酸杆菌的漏诊率约为50%,X线片诊断的漏诊率约为20%。而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诊断符合率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均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复发诊断出1例,观察组2例均诊断出,但复发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且对于复发患者也能够取得100%的诊断符合率,其对于患者病情和组织病变的观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于X线片诊断,在空洞、腺泡结节以及树芽征等征象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后处理系统的应用。空洞为患者肺内病变组织出现坏死和液化的现象[6]。腺泡结节指的是小叶中心结节,其直径一般为4~7 mm,病理基础为血管炎、肿瘤等,能够作为独立CT征象。磨玻璃密度影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显示为病灶周围出现淡片状阴影,形状与磨砂玻璃非常相似,其主要原因为肺泡炎渗出进而使得肺泡腔内的密度显著上升[7]。磨玻璃密度影能够作为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征象。树芽征在CT诊断中主要表现为中心结节影和分支线样阴影,若在CT诊断中显示此征象即表明肺结核患者正处于恶化、进展之中。上述征象均可作为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依据。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空洞、磨玻璃密度影、腺泡结节以及树芽征征象均高于对照组,但是磨玻璃密度影、腺泡结节以及树芽征征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李荣[8]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上述4项征象均显著高于单层螺旋CT诊断,其原因可能为本次研究的选取数量不多,因此检出率的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
[1] 王福转,宁培钢,葛涛.球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误诊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1):17-19.
[2] 叶晓雪,许崇永.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2):321-323.
[3] 邱文彪.DR摄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对比[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18-119.
[4] 王巍颋,肖香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与肺癌的相关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87-92,140.
[5] 孟家晓,李品林,龙显荣,等.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3):64-66.
[6] 王涛,高春丽,宋立江,等.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5,21(8):96-97.
[7] 马东波,田蕊,贾要丽,等.肺部真菌感染139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33-35.
[8] 李荣.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68-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23
河南 466001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杨震杰)